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大碗
释义

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乾隆时期政局稳,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吉林境内专业性饮食店铺日益增多,呈现出以派繁荣景象。满族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

简介

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为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满族简史》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建“堂子”,立竿祭天凡用兵及大事必祭《竹叶亭杂记》载祭用,必选择其毛纯黑无一杂色者,其牲即于神前割之、烹之满族八大碗菜名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

八大碗粗细之分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八大碗往往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清真八大碗

在大厂回族的饮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历史悠久,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究其历史,之所以能发展流传和出名,归纳起来主要因由有二:

其一,这里的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按教规不许喝酒,不饮酒就不用预备炒菜;同时教规教义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任何铺张浪费都是“古那海”(罪过)。

其二,历史上,大厂回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而回族人民又十分好客。为此勤劳智慧的回族群众创造了宴席形式——“清真八大碗”,既节俭,又表达了宴客的氛围。这“八大碗”中有炖牛肉、炖杂碎,胡萝卜、长山药、海带、醋溜白菜、粉条、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为限,灵活配伍。稍富的可上两碗杂碎,两碗肉;穷苦一点儿的,可八大碗仅上“菜帽”,下面一律用胡萝卜垫底。几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我们从这套清真菜谱中,可领略大厂清真饮食文化之一斑,因为他充分显示了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八大碗”虽然用料普通,但是由于流传久远,制作讲究,风味独特。其中炖牛肉、炖杂碎是大厂清真家常菜中的精品,多年的烹饪经验,佐料齐全,微火浸炖,已使其达到色香味俱佳的上乘水平。而胡萝卜、海带、长山药、醋溜白菜、炸豆腐等菜,既本着节约办事,又完全符合现代科学饮食之道,无论从医药学、营养学、保健学等各方面都显示出了独到、高明之处。

正定八大碗

河北省正定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演雄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带民间传统菜肴的主要代表,此技艺相传由三国名将赵云年轻时所创,经过历史演变和战乱,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并开始广泛流行。

八大碗实际上主要是由猪肉制作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当时儒家与道家文化盛行,人们崇拜“八”这个数字。当时酒家讲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荤四素组成。四荤: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带、粉条和农家时令菜蔬(如萝卜、白菜、茄子等)。其荤菜均是运用独特工艺先煮后蒸,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由此制作的菜肴制作精良、选材考究、经济实惠、肥而不腻、老幼皆宜,且具色、香、味、型俱佳兼具顾着北方菜系特点,荤菜搭配营养丰富、吃法讲究。

由此技艺制作的八大碗已经成为正定县城乡婚庆、重大节日招待尊贵客人时,不可缺少的一套菜肴,已成为正定县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记八大碗”制作技艺已被河北省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定八大碗的种类也是日渐增加。经过几代厨师的更新传承,不断翻新,已从原来的四荤四素发展成为几十个品种。毋庸置疑,它已成为正定民俗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并充分体现了正定人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点。

滕州八大碗

有人说“滕州八大碗”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孟尝君,也有人说,是康熙下江南时途经滕州,吃了这八碗席后感觉特美,就用满人的习俗封此席为“八大碗”,“八大碗”才得以正式命名。

滕州八大碗古时用黑瓷陶碗,一共八件,大小相同,后来演变成黑瓷,白瓷,铜器和不锈钢器皿,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和古老本真,现存的老字号饭店仍以黑陶瓷大碗为盛具,以木炭或焦炭为火源,进行蒸煮烹调,八大碗的菜名和先后顺序皆有讲究,一般为一道金鸡,二道银鲤,三道铜肘,四道玉卵,五道稣菜,六道豆腐,七道辣酱,八道清炒,其成分多为鸡、鱼、肉、蛋、土豆条、藕片、辣椒、芹菜、白菜、黄豆芽、绿豆芽等,不一而足,再配上甜面酱、酱油、食醋和味精、香菜、料酒、花椒、小茴香、葱、姜、蒜等佐料,经怒火焦灼,翻滚烹烙后,嗞啦啦倾倒入碗中,顿觉清香撩鼻,一准让你欲望陡升,唾液横流,嗅其清香,尝其酸辣,嚼其筋道,咽其柔舒,叫人回味无穷方吃又想。

如果你吃不完,不妨把这八种菜肴打一个大包,往冰箱一放,第二天用文火煮熟蒸透后再食,会吓你一跳,八大碗菜混在一起,品尝起来简直是无与伦比妙不可言,那滋味那感觉给个神仙也是不换的。

再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八大碗好像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要,于是,许多人在八大碗基础上,又相继衍生和创造出“小八四”和“大八四”。这些名字和标准也越来越成为人们争相夸富和奢侈的理由和方式,而且,在味道和做法上也愈来愈偏离“地道”。

为保护老字号和滕州古老饮食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老作坊又一次再现滕州城,老字号“八大碗”重摇旗旌,古朴上岗,用原生态为今滕州吟唱着新的未来。(摘自《人民日报 》(2010年07月19日 15 版))

安徽八大碗

八大碗是安徽当地最富特色的习俗之一,是招待贵客饮食的最高规格。

宋元六年(1091年),苏东坡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市)知府。一日,苏东坡的好友“宋四书家”之一的米芾前来探望他。苏东坡很高兴,处理完公务后,两人南下游玩。

是日,途经庐州府治地,两人感觉腹中饥饿难当,但离城还有不短的路程,一时无法,只得硬着头皮赶路。忽有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两人寻香而去,发现不远处一户农家正炊烟袅绕。走进一看,这户人家正在摆宴,好客的主人听说来意后盛情邀请两人入席。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大家醉意已浓。苏东坡一时兴起,随口吟到:“举箸失量八碗入腹容易,宴罢无瘾三年去意可难”。主人知是夸赞自己做的菜,知道两位都是大有学问的人,于是再请题字。米芾回想刚才吃的八大碗美味,一蹴而就,“八大碗”三字便跃然纸上。

后来,主人便以“八大碗”为招牌,开起了酒家。八大碗美味也随着这段佳话广为流传。

布依八大碗

有人说,如果你到了兴义旅游,不到万峰林品尝著名的布依美食“八大碗”,那就不算是一次完整的旅游。 相传在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候,王氏始祖王登科(布依族)统军南下。当时长途征战,加上云贵高原丛林多瘴气,一干官兵到达兴义府上坡岗时,死伤过半,日常用具等都已丢失殆尽。到了上坡岗后,王登科见此地四周群山环抱,坝子里却一马平川,命令兵丁修筑工事、营盘以固防御,从此便在此世居下来。当时因为随军的饮具都已损失差不多了,只剩下用来盛东西的一些坛坛罐罐。炊具非常缺乏,最后只好依样画瓢,用土法烧制了一些陶制的坛罐和封盖坛口的缸钵,在吃饭时盛饭菜就用缸钵或海碗,久而久之,流传下来就有了布依的“八大碗”。

“八大碗”是热情的布依族人招待客人的最好菜肴,“万峰第一观”的布依第一寨“布依八大碗”,可谓是人人喜爱的上等佳肴,虽然它是布依人家最“老”的菜式,但是却别具风味,这“八大碗”其实就是八道菜,即: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炖猪皮、酥肉粉条、排骨炖萝卜、素南瓜、素豆腐、花糯米饭,这八道菜中的金豆米、粉条、南瓜、五色糯米等都是布依人农忙时极方便的菜肴,色鲜味美可口,一般温度下存放能保质数月。八道菜中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炖猪皮、酥肉粉条、排骨炖萝卜中菜和肉都很细嫩,滋味极鲜,异常适口;素南瓜能补中益气、消痰止咳和美容,对女性来说,常吃还能减肥;而“八大碗”中最有特色的要数素豆腐和花糯米饭了,素豆腐是布依人家自己做的豆腐,先将豆子浸泡数小时后,然后将豆子磨成浆,用石膏点成豆腐,其味鲜美滋嫩,配之以独特的蘸水,吃起来更是香味四溢,入口即化;花糯米饭是布依族特制的一种糯米饭,采用纯天然的香草制作,无论在节日庆典或接待宾客的宴席上,都少不了花糯米饭,而且用来染色的香草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用香草浸染出来的糯米,蒸熟后香味更浓,非常美味。 这“八大碗”看似简单,但是却非常有寓意,一桌“八大碗”,碗碗各有不同的搭配和炖法,代表着一年四季,身体平安,四面八方,万事如意,吃的时候也很讲究,就是要在八仙桌上吃,那才叫有滋有味。

临清八大碗

经过数百年间历代穆斯林厨师的不断创新、完善,结合临清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习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临清“清真八大碗”。寻根溯源,临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临清穆斯林教门勤劳、智慧的结晶。

说到临清“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除了色、香、味俱佳外,还有三点,那就是一肉二汤三滋补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为主。牛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其味佳美。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禁戒“奇形怪状、污秽不洁、性情凶恶、行为怪异等之肉”(《古兰经》)“归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食物”。所谓佳美食物,马坚阿訇解释说,牛羊肉就是佳美食物,其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二汤。清真八大碗属于汤菜,它很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巧格、松花、闷子佐以白汤,清氽丸子佐以清汤,烧肉、炖肉佐以原汤。清真八大碗中的汤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它们的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现代添加剂(味精、鸡精、香精、色素、酸钠、嫩肉剂等)进行调味、调色,这可称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返朴归真。

三滋补。清真八大碗不仅都是佳美的食物,而且还都具有滋补强身的功用。元代回回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羊、牛肉,温补不燥,培元固本,易筋壮骨”,经常食用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据回回典籍《天方典礼》记载“饮食,所以养性情也”,“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 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其中穆斯林老人占7位。所以说,清真饮食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长寿之方。

任何一种美食,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与评价,然而,我认为品评一种美食,首先应该是吃文化,然后是吃技艺,最后才是吃味道。一种食品,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那它只能是一种果腹的食物,绝对称之不上美食。而“清真八大碗”可以说是美食中之美食。我们在品尝和欣赏 “清真八大碗”的同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临清穆斯林文化底蕴的深厚和饮食文化的灿烂,还可从中参悟到穆斯林做人的准则,那就是大碗中透着质朴,清香中透着率真,简单中透着智慧。可以说,临清“清真八大碗”是运河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在临清大地上和谐交融的典范,是临清运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申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章节。我们有责任去发掘、去保护、去弘扬,力争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运河古城临清有一美食名菜 “清真八大碗”。

临清“清真八大碗”菜品名称及特色

一、 烧肉

特点:酸香透烂,肥而不腻。

二、炖羊肉

特色:软烂醇香,汤汁醇厚

三、巧阁

特色:香嫩松软,汤汁爽口。

四、松花羊肉

特色:味醇透烂,汤汁鲜香。

五、清氽丸子

特色:汤汁清香,滑嫩劲道。

六、黄焖鸡

特色:肉烂清香,色泽金黄。

七、里脊

特色:色泽红亮,香透滑嫩。

八、肉杂拌

特色:清香爽口,味道各异。

五台山八大碗

五台山八大碗延用当地传统寿筵、婚筵之形式,可分为农家风情荤素筵、佛国特色素斋宴。具体可分为“五盔四盘”“八八六六”筵席等。所有菜肴均采用手工粗瓷大碗(盘)盛放,可八碗成席,亦可拆分成席,加之“发发禄禄”的吉祥谐音,适于亲朋好友聚会、商家接待客户、大户人家寿筵、小孩满月、成人婚宴等。“五盔四盘”、“八八六六”,因其席面排场、气氛祥和、乡俗浓厚、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五台山八大碗菜肴采用台蘑、台参、牛羊、野鸡、野兔、蕨菜、苦菜、黄花菜、莜面、玉米、黄米、土豆等为原料,经精心烹饪,味美诱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