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大经济区
释义

全国八大经济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所沿袭的东、中、西区域划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为此,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内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可将四个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具体情况见附表)。其中,毗邻港澳台的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应建设成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这份由国务院智囊机构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对“十一五”期间内地区域划分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报告还指出,由福建、广东、海南等三省组成的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紧邻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八大综合经济区具体构想

1.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

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

4.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

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

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务业-旅游用品生产”基地;

8.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

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规划的形成背景

“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从酝酿到形成,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08年4月至2008年末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由发展构想上升为“发展战略”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末到2009年4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由发展战略转化为“发展规划”阶段。

规划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着眼于资源优势。

尽管我们黑龙江有“十大优势”,但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我们有土地资源优势,但农业基础设施不够;有矿产资源优势,但深度开发不够;有林木资源优势,但精深加工不够;有水利资源优势,但综合利用不够;有生态资源优势,但旅游开发不够;有物产资源优势,但加工转化不够;有外贸资源优势,但开放程度不够;有科技资源优势,但成果转化不够;有人才资源优势,但作用发挥不够;有精神资源优势,但发扬光大不够。我们建设“八大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把这些丰厚的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挖掘潜在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形成发展优势。 二是着眼于基础条件。

我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历史上曾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具备加快发展的雄厚基础和有利条件,只要谋划得当、思路对头,完全有条件实现更好发展、更快发展。如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通过推进科技化栽培、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全可以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建设区,可以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目前已经形成的集聚效应,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改造提升装备、石化、能源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三是着眼于继承发展。

“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是继承了“四大经济板块”的发展思路,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都是与原来经济板块相对应的。“八大经济区”是在“四大经济板块”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现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思路的进一步开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都体现了进一步挖掘我们的优势,突出了我们的特色,使我们的发展规划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 四是着眼于改革创新。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黑龙江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严重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出口贸易下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省固有的体制机制矛盾暴露得更加明显,单一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难以为继,深化改革开放时不我待,加快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着眼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对“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了充实完善,使规划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相衔接,进一步增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和项目,都属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完全一致,产生了良好的对接效应。在我省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关键时期,“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长远大计,成为破解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务实举措。“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黑龙江的实际,是最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成效十分显著。

“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从黑龙江省情实际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科学谋划。规划涵盖了工业、农业、外贸、旅游、科技、生态等多个重点领域,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规划不是简单地进行地域划分,重点是突出产业发展和特色经济发展。有的经济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着力点仍然是以产业特点来谋划。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地域特点明显,但目的在于发挥区域内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发展优势。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也有地域因素,但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做大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每个经济区域既相对独立、特色鲜明、自成体系、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规划建设“八大经济区”,就是要构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产业集中、发展强劲的具有高水平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新格局。

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

八大经济区是指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将自身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12月24日至25日的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期经济发展规划构想即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等“八大经济区”,进而打造拉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

——“八大经济区”是: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

突出抓好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集中建设好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安达、肇东五个重点园区,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抓紧完善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开发建设出高质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现代化城市新区。

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我省现有工业基础,发挥产业优势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经济密集区。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高新技术和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技支撑有力、保障体系齐全、生态环境优良的工业走廊。

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牡丹江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2%,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产业优势。

主要任务是,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煤化工等接续和替代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把我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相互配套、煤电资源综合利用、非煤产业快速崛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更加改善,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

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电站装机容量达到2223万千瓦,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

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

以哈大齐工业走廊等经济板块为依托,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以边境口岸为节点,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开发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发展战略互动对接,以绥芬河、黑河、东宁、同江、抚远等重点边境口岸为节点,建设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跨国物流网络、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体系。

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我省地处东北亚腹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加强边境口岸建设,大力推进对俄、韩、日等国经贸科技合作,加快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创新发展各类开发园区,着力建设国际经贸大通道,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扇型放射、多点向外的经济贸易开发区。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相邻省区乃至沿海省份、东连日本海地区、西接俄罗斯腹地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基本形成,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的先导区。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

到2010年,功能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基本得到控制;特色产业、生态产业等替代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以生态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

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我省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保护和修复生态为主旨,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接续和替代产业,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森工、伊春、黑河林区及周边县(市)山区范围内,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以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绿色食品加工、北药开发、清洁能源、林木和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等为主的接续和替代产业蓬勃发展,基本建立起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要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重点,着力打造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集群,围绕水稻、大豆、肉类、渔业、乳品、禽蛋加工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创出一批知名品牌。

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我省土地资源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单位资源产出率。充分发挥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地域广阔、土质肥沃、人口集中、农业资源富集的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达到101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8000元以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显著加快。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

集中力量建设好“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镜泊湖渤海国旅游集合区、兴凯湖旅游度假集合区、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大庆温泉旅游度假区、小兴安岭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区、凤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区”等龙头旅游景区。

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突出冰雪、生态、边疆等北国特色,以哈尔滨、五大连池、镜泊湖、小兴安岭、神州北极、扎龙湿地、兴凯湖、大庆温泉、抚远华夏东极、鹤岗黑龙江界江等十大旅游开发区建设为核心,以塑造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三大旅游产品为重点,打造最具北国风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建设具有国际化、地域性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和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转变。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

以牡丹江为核心,以绥芬河、东宁口岸为前沿,以滨绥铁路、绥满公路为轴线,以周边内陆县(市)为依托,呈带状分布的经济区域,要紧紧抓住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战略机遇,把这一区域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形成口岸、临岸地区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对俄、对韩、对日经贸科技合作战略的前沿区。

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我省沿边开放的优势,以哈尔滨、牡丹江市为支撑,以绥芬河、东宁等边境口岸为节点,以内陆市县为依托,全力打造对俄经贸合作加工、商贸、旅游、物流、会展5个产业中心,重点建设哈尔滨江北工业新区、牡丹江经济开发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东宁经济开发区等18个特色园区,形成口岸、临岸地区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带动和支撑全省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对俄贸易额达到33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口岸过货能力达到2500万吨,进口资源加工率达到70%以上,地产品出口比重达到50%以上。

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

整合各种科技资源,鼓励和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核心技术领先、服务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进、基础功能完备、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科技产业园区,发挥高新技术集聚效应,以黑龙江中东部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带建设为重点,支持对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人才、产业和区位优势,重点建设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牡丹江和佳木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煤化工、硅基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保护与开发高新科技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优势产业集聚,扶植特色产业壮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形成相对集中的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内重点科技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其它“两个区域”和“四个基地”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全省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的5%。

相关阅读

十大工程

一是抓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

二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三是抓好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

四是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

五是抓好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

六是抓好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

七是抓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

八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

九是抓好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

十是抓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