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幽光
释义

yōu guāng

幽光

解释: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奸谀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 柳宗元 《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颓俗。” 明 李东阳 《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复,发露。

2.昏暗的光亮。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造句:

夜渐渐沉寂,远处,泛着点点的幽光,昏黄而又明亮~

相关书籍:

在断断续续地看林贤治的书,书真不错,就是他的《人间鲁迅》实在是太贵,两本近80块,换做有钱人确实不算什么,然而,有钱人读此样书的怕是不多,多的还是穷学生,可是面对这样的价格,舌头就要伸出口来做运动了,真像不是出给学生们看的。不过这本《午夜的幽光》到是还好些,却也要28块多,如今的书价让读书人胆寒的多,舒心的少。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书总还要读的,似乎和饭一样少不了。就价值来说,这本《午夜的幽光》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是随笔和散文性质的,不过主题大体还是一致,就是关于知识分子,作者就他心仪的知识分子做了很多的介绍,然后再做些阐释,并不是很深刻,适合大多数的人来看,有学院派的严谨逻辑,也有大众的通俗,换谁都是可以可以进入的,虽说,书后面关于鲁迅的内容有些深奥外,其他的并不难懂。

看一些介绍,知道林贤治属于山野派,所谓的山野派就是非学院出身,只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和长期的阅读有感而发,开始做起文章来,谁料,不做不要紧,一做文章竟是佳作连连,引起学界震动,进而人人争谈林之人间鲁迅,纷说林之五四之死,杂志《书屋》甚是慷慨,竟愿意花一整本杂志的篇幅刊登林的一篇文章,另一篇更是花上两期刊物的版面,在如今的时代景况,能够如此,实在罕见,这属于三四十年代文化开蒙时的传说,在林的身上却是不折不扣地上演,真是羡煞旁的学人,读者大呼过瘾。虽说,林在书屋上发的几篇文章至今已有五、六年的时间,然而,所谓经典是能够抗击时间侵蚀的,今天读依然振聋发聩,读来余香不尽,怎能不说林是山野出智者,博闻强识,引而能发,看来林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读书的,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思考,也只有在这两样的基础之上才可以些得出象样的东西来,这虽说不上是名言却是至理。

他在《午夜的幽光》的序言后面说的话实在让人深思,“据说公正的时间可以验证一切,其实未必尽然;若然,就不会有如‘永劫不复’异类说法。而今借了整理旧作稿的机会,重睹其中这些知识分子及其思想的命运,难免生出许多感慨。这期间,升降浮沉,兴衰成败,何尝有什么定论呢!”如果这句话是因为书中所言的知识分子遭遇而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林对知识分子能够承受的重量不尽详然,至少对其命运多折也有些无可奈何的意思,代价是否应该这样大,折磨着他。林所归纳的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物都带上某些类似的特点,即反强权、反体制、反潮流,以及平民主义的立场,而反过来说,这些个反字对强权、体制、潮流以及非平民主义来说来就是刺头甚至是掘墓人,他们自然就要加以打击,缩小这些反者活动的空间,清洗异类当然要比宗教裁判更为冷酷和阴冷,结果当然很明显,奥斯维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足以说明所有。屠戮后尸体的证明力量足够让人胆寒。在中国,这样的学者还是少了,任何一个对思想家和思想有点关注的人都在一边抱怨一边期望,抱怨是因为很多的知识分子让人失望,期望是因为还有林这样的山野派的学人存在足以安慰大家一下,然而,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当然,这需要勇气甚至送命的决心,是否能够呢?是个大问题!

所谓幽光,大体就是黑暗中的一些光亮,不会很强烈,若有若无,看似要暗淡下去要消失,却仍勇敢地穿透夜的黑,渐渐往前后左右延伸,范围在渐渐扩大,更现出周围浓厚甚要吞噬人的黑,象极了矿洞中的偶尔闪过的光,它的意义恐怕不在于自身的一些光亮,而是让长了眼睛的人看出了光周围的没有光亮是多么的可怕,正是黑暗埋藏吞噬一切。书名来自于他景仰的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的一篇文章。

林把一些处于边缘被主流和当局排斥不欢迎的知识分子发出的声音比作了幽光,以小评传的方式谈论了西方的很多知识分子,国内的就两个,一个是鲁迅,另一个是李慎之,博览群书的林贤治笔触随意,把一个个伟大的名字背后的挣扎里程一一呈现,西蒙娜·薇依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早逝的法国女思想家有着惊人的反思能力和抗压精神,她放弃优越潜入地层化做幽光,为穷苦的人群呐喊和奔走,剥夺自己接济他人,以螳螂挡车般的毅力和勇气对抗黑暗,最后累死于自己的方寸天地。苏珊桑塔格在《西蒙娜·薇依》中冷静地说出:“我们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文明社会的文化英雄是反自由主义和反资产阶级的;他们是一群曝光率高、令人着迷而又具有反文明倾向的作家,常常给人一种文化暴力的印象——不仅表现为他们具有个人权威性的音色和声调、知识分子的激情,而且表现在他们极度个人化和极度知识分子化的偏执情绪上。偏执狂、疯子、置人格于不顾的人——这就是那些为我们所置身其中的糟糕透顶的文明作证的作家们。”毫无疑问,西蒙娜·薇依她是个圣徒,是一个行动者,一个残酷的剥夺自己的人,这个终其一生未婚,执意去工厂做苦工,把自己的所得都送给穷人,因此而毁了自己的健康,把爱都给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穷人,信奉上帝又不入教派的女人实在是个真正的异类,在常人的理解之外,又不需要理解;你可以触摸到她,但你永远不能像她那样坚持,坚信,不悔。虽然中国的过去和现在都不乏行动者,然而,像她这样执着掠夺自己成就他人的人却未曾有过。

在林先生的《午夜的幽光》一书中,对众多知识分子的梳理是最为可读的篇章。通过一个个个案,薇依、奈保尔、赛义德、奥威尔、房龙、米沃什、凯尔泰斯、阿多诺、萨特、福柯等等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他们或者被被迫害或被迫流亡国外或主动的选择苦难的生活,但自始至终他们的顽强的精神依然存在。

然而,这本书在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作者的那些看似评那些知识分子说的一些话,却有足够让我思考的理由和内容,这些话可以在漂移,可以没有意义,可以仅仅是只就某一具体的事情,可是,多虑的我却看出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些我看出的东西是不是林先生要说的弦外之音并不重要,可以当他说了,但也可以当他没有说,因为他说的一些话一换语境就更有意义,比如把环境换成中国,仅仅是比如,可思索的问题就很多,甚至可以当作方法来思索中国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政治和知识的关系,倘若再置换于中国的历史当中,结果无不相似,意义自然溢出。

书中一个从开始到书尾的问题就是知识分子和当局者的对抗,一边是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一边是专制当政这的残酷爆压;一边是讽刺和批判,一边是镇压和杀戮;一边是逃亡而继续坚持表达不满,一边是维护专制而不放弃压迫;一边讴歌知识分子的独立批判精神,一边发泄对专制统治的愤懑。于是有流亡、鲜血、杰作和不灭的精神以及人类的宝物——众多的独立知识分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