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幽并游侠儿 |
释义 | 幽并,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中文名:幽并游侠儿 类型:文言词语 出处:曹植《白马篇》 基本解释1.古代幽并二州多豪侠之士,故用以喻侠客。语出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儿 : 儿(儿) ér 小孩子:儿戏。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在古代 :女子也有儿的称呼 出自中国古代活跃在今天河北、山西、辽宁一代边疆地区的游侠义士,以扶危解难、报效国家为己任,统称为游侠儿。因为这一地区属于古代幽州、并州辖区,所以又被称为幽并客,曹植有一篇名为白马篇的诗文专门歌颂这一群体,幽并游侠儿一词也来源于这首诗。 唐代以后游侠儿这一群体因为其好武的形象与儒家正统思想不符,所以多被古代文人墨客所贬低。其以武犯禁的行为方式也和封建国家的建国体制冲突,所以受到了政府的严厉打击,唐及唐以后已经销声匿迹。 近代的武侠小说或多或少受到了这一群体的影响。 曹植白马篇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王昌龄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以上两首诗对幽并游侠儿的态度可以说非常好的体现了幽并游侠儿这一群体在政府和文人心中形象的变迁。 注释〔1〕《白马篇》是乐府歌辞,诗用开头的两个字命题。 〔2〕羁(jī),马笼头。金羁,金色的马笼头。〔3〕连翩,鸟飞的样子,这里形容骏马飞奔。〔4〕幽,指幽州,古地域名,大致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并(bīng),并州,古地域名,大致在今内蒙河北、山西太原一带。游侠儿,指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人。〔5〕垂,流传,传扬。〔6〕宿昔,夜里睡觉。昔,夜。〔7〕木苦(hù),荆一类植物,茎可做箭杆。参差,长短不一,这里言其多。〔8〕控弦,开弓。的,箭靶。〔9〕摧,射裂。与上句“破”同义。“月支” 也是练习射箭用的箭靶。〔10〕猱(nao),猿类,善攀援。〔11〕马蹄,也是古时练习射箭用的箭靶。 〔12〕矫捷,壮健敏捷。 〔13〕勇剽(piāo),勇猛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如虎而食虎。 〔14〕羽檄(xí),插有羽毛的告急征讨的文书。上插羽毛,意欲其疾飞,必须速递。〔15〕厉,奋起。〔16〕凌,欺凌,这里指制服。鲜卑 (xiān bēi),我国古代民族,居住在今东北、内蒙一带。〔17〕弃身,投身。锋刃端,指战场。〔18〕籍,名册。〔19〕忽,轻视。意谓把死看得很轻。 赏析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