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宝印泥 |
释义 | 八宝印泥与水仙花、片仔癀被称为“漳州三宝”。因采取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猴等八贵珍品精制而成,故名“八宝印泥”。 艺术简介好东西当然要进献皇帝的,八宝印泥在清朝就是贡品了。文人雅士自然也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便口口相传开来。 八宝印泥与一般印泥相比,有如下特点:色泽鲜艳、纯正,印迹清晰,不糊印章,不洇油,不怕日晒,不怕火烤,久放不干,永保原色。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采用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及艾绒等8味上等名贵药材为原料制成。朱砂选用上等镜百砂;天然红宝石、珊瑚经研细和多次漂制;珍珠选用上品研制;蓖麻油经自然阳光照晒与四季冷热处置,存放20年以上;艾绒经挑选、漂制、摘绒加工等工序制成。上述材料经加工后,进行配料、搅拌、研磨、检验细度,再加入精制艾绒,用石臼研砸匀细,前后达30多道工序。随后放入缸内存置6~10个月,使油和料浸透、回性,方为成品。 这种工艺究竟是漳州人首创,还是京城的文人墨客在漳州八宝印泥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来,现在已无可考。 追溯历史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漳州“丽华斋”药材商魏长安首先制成。八宝印泥具有细腻浓厚、色泽朱红、鲜明艳丽、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燥天不干、雨天不霉、永不变色等八大特色。即使浸在水中数日,取出使用如故,印在纸上,用火烧后,印迹还清晰可见。因此,八宝印泥问世不久即风行于世,驰名京都。书画篆刻界都以使用八宝印泥为高雅。名声传至朝廷,被列为贡品。清末以来就远销东南亚。清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民国4年(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后又陆续参加一些展览会,得过特等奖、优等奖、甲等奖。民国九年(1920年),孙中山先生为它题词“品重珍珠”。许多华侨团体也题词赠匾,称它“驰誉神州”、“金石增辉”、“国货之光”。本世纪40年代末,因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八宝印泥产销濒临绝境。50年代,纳入漳州文教用品厂生产,工艺精益求精,销路日广。1980年、1985年先后获得福建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宝印泥的包装、装潢不断创新,花色品种日益增加,由原来的4种4个规格,1986年发展至6种84个规格。分有特级贡品、一级贡品、贡品、极品、珍品、上品等6种,规格有半两、一两、二两、四两、十两等84种。外包装有樟木漆盒、宋锦缎盒、脱胎漆盒等种,内以景德镇和德化名瓷小圆盖盆为容器,高雅华贵。1982年参加全国轻工业品评比被评为包装装潢优等奖。1983年参加华东区第二届包装装潢设计展览获华东大奖。1978年产量1.96万盒,1987年增到12.6万盒。国内大中城市书画店、工艺美术品店、华侨商店、友谊商店多有出售,远销港、澳、台湾、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和东南亚等地。 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他刻苦钻研,制成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灼伤、疯犬咬伤,但因造价昂贵,问津者无几.魏氏平素爱好书画,一次偶然用以铃印,鲜艳非凡,效果甚佳,于是在制作药膏的基础上,研制成“八宝印泥”应市,克服了历代沿用以蜜敷朱盖章易脱落不耐藏的缺陷。 八宝印泥采用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及艾绒等8味上等名贵药材为原料制成。朱砂选用上等镜百砂;天然红宝石、珊瑚经研细和多次漂制;珍珠选用上品研制;蓖麻油经自然阳光照晒与四季冷热处置,存放20年以上,艾绒经挑选、漂制、摘绒加工等工序制成。上述材料加工后,进行配料、搅拌、研磨、检验细度、再加入精制艾绒,用石臼研砸匀细,前后达30多道工序。放入缸内存置6-10个月,使油、料浸透、回性,成为成品。 (另一种制作工艺方法是,先将朱砂、珍珠、红宝石、红珊瑚、朱膘、冰片、麝香、赤金叶等八种原料,分别放入玛瑙乳钵里研磨,研成细粉状;按配方比例,一种一种过戥子称准,放在小瓷缸里。往瓷缸里注入蓖麻陈油,撒入艾绒(即艾草经加工,选制出颜色雪白、柔韧有弹性的毛质),经手工用力 打千百次后,印泥便有了韧性和粘性,色泽鲜艳,再放入一个封闭的坛子里,三个月倒一次坛子,使各种原料充分溶合,经过两夏三冬,才能取出销售。) 奖迹众多漳州八宝印泥1980年荣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的称号,1985年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出口产品铜奖,1989年荣获福建省首届工业品博览会银奖,1991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铜奖,1992年荣获中国旅游天马奖。其包装装潢1982年荣获福建省二轻厅包装装潢奖,1983年荣获华东大奖。漳州八宝印泥厂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漳州八宝印泥历来深受各界人士的赞赏和欢迎,1987年5月,漳州八宝印泥厂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北京书画会”,当代书画名家君瘦石、卢光照、何海霞、宇文洲、秦岭云、唐云、应野平、钱行健等三十余名应邀光临笔会,即席题字作画,时任全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因事未能出席,也提笔书赠“霜叶争辉”的墨宝,沈鹏先生重写了孙中山先生“品重珍珠”的题词。1998年12月,上海书画家唐云、应野平等十余人结伴临漳,为八宝印泥作画题词,留下宝贵的书画珍品。 漳州八宝印泥厂生产的八宝印泥闻名于天下而漳州八宝印泥又是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它是以珍珠、玛瑙、金箔等多种珍贵材料为原料,以特殊加工方法精制而成的,具有色泽鲜和、气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烧留痕、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等八 大优点。漳州八宝印泥享有“印纸则桃花欲笑,铃朱而墨韵增辉”的赞誉。 漳州八宝印泥创制于清康熙十一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他刻苦钻研,制成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灼伤、疯犬咬伤,但因造价昂贵,问津者无几.魏氏平素爱好书画,一次偶然用以铃印,鲜艳非凡,效果甚佳,于是在制作药膏的基础上,研制成“八宝印泥”应市,克服了历代沿用以蜜敷朱盖章易脱落不耐藏的缺陷。文人墨士惊为异宝,一时生意兴隆。当时澄漳成道尹用过魏长安研制的印泥后,认为品质极优,便劝他专营八宝印泥,并为其店取号“魏丽华斋”。这个道尹还将八宝印泥作为贡品送上京城,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将 其颁赐近臣,又派员到漳州征调,专供朝廷使用. 一九一O年和一九一五年,漳州八宝印泥曾先后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等国外展览会,分别荣获特别奖、优质奖、甲特等奖。一九三五年参加福建省特产竞赛会和台湾举办的博览会,荣获特等奖、金质奖.日本、东南亚等地许多华侨团体为八宝印泥喝彩,赠送题写“国货之光”,“金石增辉”,“驰名神州”的奖状、银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为漳州八宝印泥,亲笔题赠“品重珍珠”墨宝.抗战胜利后,漳州八宝印泥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 福建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八宝印泥厂的生产和发展,厂技术人员和工人通力协作,以新的科学方法同传统工艺相结合,认真研制,在生产技术上精益求精,使“国货之光”更加金碧辉煌.漳州八宝印泥一九八O年荣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一九八五年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一九八八年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出口产品铜质奖,一九八九年荣获福建省首届工业品博览会银奖,一九九一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铜奖,一九九二年荣获中国旅游品天马金奖。其包装装潢一九八二年荣获福 建省包装装潢奖,一九八三年荣获华东大奖。漳州八宝印泥厂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三同步,并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二OO三年漳州丹霞牌八宝印泥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于国之宝称号。 漳州八宝印泥深受各界名人的高度赞扬。一九八二年春天,艺术大师刘海粟到福建,对漳州八宝印泥赞不绝口,并亲笔题写“漳州八宝印泥”以志留念。一九八七年五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题增了“霜叶争辉”墨宝,北京著名画家尹瘦石.卢光照、何海霞、宁文洲、秦岭云和上海著名画家唐云、应野平,钱行健等也分别为漳州八宝印泥作画题词。一九八九年春节,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漳州八宝印泥题写了“万花丛中别样红”的赞词.一九八九年十—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名誉会长方毅视察漳州八宝印泥厂时说:“书画作品完成之后盖上印章,就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印泥 也是一宝呀!”并赠送“八宝生辉”墨宝,此后方老又二次视察该厂,并留下“三访漳州八宝印泥厂”的珍贵题词.一九九四年春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厂名。一九九五年春节,国务委员李铁映到厂视察时,题赞“文房五宝”。至今已有一百多位名人书画家为漳州八宝印泥作画、题词,给漳州八宝印泥增光添彩。一九八九年,靳羽西主持的“看东方”和台湾的“八千里云和月”电视节目中对漳州八宝印泥都作过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也在一九九六年做过专题报道。使外界对漳州八宝印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独树一帜的漳州八宝印泥,既是文房用品,又是旅游纪念品。目前已有特级贡品、一级贡品,贡品、极品、珍品、上品等六种等级,有半两,一两、二两、四两、十两、二十两等多种装量,有樟木盒、脱胎盒、皮纹盒等三类装潢,另朱砂泥一十二个品种规格,共有八十四个品种规格。漳州八宝印泥畅销于国内大中城市的友谊商店、书画社和宾馆,远销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 配方被定为绝密,百年前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弘一法师对它赞不绝口……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漳州八宝印泥身上笼罩着不少光环和神秘色彩。至今,漳州还有20多名员工以繁复的传统手工方式从事漳州“三宝”之一八宝印泥的生产。 漳州八宝印泥“申遗”背景漳州有关单位正为八宝印泥制作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透露,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格外关注已获得“中华老字号”的项目,八宝印泥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中华老字号”,此次“申遗”胜算的概率颇高。 在遵守《保密法》的前提下,近日记者被特批进入车间,参观八宝印泥的生产过程。 生产为保密,配方从不在一家药店买齐 八宝印泥厂位于漳州市中心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内。小楼被菜市场、居民区包围,人们很难将它朴素的外貌和耀眼的历史相联系,但“八宝印泥”的招牌字大气洒脱,仔细一看,出自刘海粟之手。这使人联想到印泥是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人称之为“文房五宝”。 书画界人士都知道,漳州八宝印泥堪称全国最好。在记者进车间之前,厂长杨锡伟已在里面忙乎了好长时间,把该收的都收起来了。记者入内,只看到一大桶类似花生油的东西。杨厂长说,这就是生产印泥所需的晒油,是用十几种名贵药材泡制的。普通的印泥并未加入药材。为了保护配方,他购买药材时,从不在一家中药店内买齐。 制造晒油时,需在蓖麻油中按比例加入各类药材,泡制后去掉油本身的异味和水分,然后密封好,经阳光照晒并存放3年以上才启封使用。晒油和葡萄酒一样讲究年份,年份越久,生产出来的印泥越珍贵。 许多地方史料说,八宝印泥中含有珍珠、珊瑚、玛瑙等多种贵重原料。对此,杨厂长说,矿物质在不断变化,因此配方也要略有调整。例如用人工养殖的珍珠,效果就不如野生珍珠。为此,他常到处寻觅野生珍珠。 在另一个车间里,员工正将艾绒的纤维一根根抽出来。这是一种只成长在福建山区的药材,不可食用。据说从前若发现孕妇胎位不正,以烧艾绒时发出的热气熏脚,便可调整胎位。使用艾绒是为了让印泥富有弹性。 制作八宝印泥的原料都很昂贵,上好的艾绒一吨要卖到100多万元。 纯手工生产,关键环节只有厂长掌握 如何将晒油、朱砂、艾绒等搅拌在一起,形成八宝印泥,目前这一关键工艺只有杨锡伟一人掌握。这个过程占了整个制作过程90%以上的精力,为了力道均匀、适中,人始终要站着搅拌,完全采用纯手工工艺。 为节省时间曾设计出一种专门研磨、搅拌印泥的机器,虽然速度提高,但是机器产生出来的印泥颜色发黑,不那么鲜艳。所以目前仍然采用手工操作。杨锡伟说,每当他走出车间,全身连鼻孔都是红的。 传承原料昂贵,用途有限,没有继承人 八宝印泥久负盛名,在杨锡伟手上又开发出多彩印泥。然而,八宝印泥的传承也面临着危机。毕竟一盒印泥可以用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销路有限,不像其他产品可以无限制扩大生产。原料又十分昂贵,难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八宝印泥厂是漳州二轻系统旗下硕果仅存的老企业,20几名在职员工要承担几十名退休职工的医疗费,包袱沉重,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 八宝印泥的原料越来越不易找到。经过数代开采,颜色纯正的朱砂矿石如今已非常难得,野生珍珠也越来越少了。随着大量山地被开发,艾绒产量不断降低。 传承人也很难确定。目前只有杨锡伟一人掌握八宝印泥的全部制作过程,其中的种种微妙之处更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积累。如何才能物色到对八宝印泥的传承极具责任心、愿意投入全部精力、具有灵性的传承人?杨锡伟实在没有把握。 出路打造成旅游纪念品或收藏品 在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省“非遗”保护中心的专家专程前往八宝印泥厂考察,对八宝印泥的传承发展给出了建议:应该着力挖掘八宝印泥的内涵,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例如,盛放印泥的瓷盒十分精美,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加上民间认为朱砂具有避邪的作用,漳州当地有在家中置放八宝印泥以避邪的习俗,可将八宝印泥包装成象征吉祥的家居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八宝印泥存放时间很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印泥至今仍可使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可将八宝印泥打造成收藏品。八宝印泥脱胎于药膏,至今漳州民间还有人以八宝印泥治疗伤口,是否可对它的药用价值进行检验、分析,开发八宝药膏? 漳州市也采取了措施保护这一老字号,政府已拨出专款用于厂房的维修、新产品的开发。目前正向全社会征集与八宝印泥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将建展示厅,挖掘其文化内涵。将邀请专业人员设计漳州八宝印泥的外包装,研制漳窑八宝印泥盒,提升八宝印泥的附加值,并打算赴台、港、澳等地区举办“漳州八宝印泥精品展”,扩大知名度。 文化底蕴 弘一法师为之题字印泥的好坏直接影响艺术效果。质差的印泥油重,色浮,钤印出来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好的印泥,红而不燥,细腻厚重。钤在书画上色彩鲜亮,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古今书画大家对印泥非常重视,所作书画选用的印泥必须精良,以免有损作品的美观,降低作品的身价。 漳州文史界权威李竹深说,建国以前漳州城内有20多家八宝印泥作坊。著名国画家黄稷堂也开了一家,取名“慧庐”。1938年,弘一法师特意向黄稷堂讨要“慧庐”八宝印泥,使用后赞不绝口,特意为黄稷堂题写“慧庐”匾额,并称八宝印泥“莹润精妙,冠绝侪偶”。 建国后,许多顶级画家慕名前来漳州参观,现场作画、使用八宝印泥,至今,漳州八宝印泥厂保存刘海粟、李可染等名画家的几十幅画作,价值不菲。 八宝印泥脱胎于八宝药膏八宝印泥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漳州有一家魏氏“源丰药店”,专门经营参茸燕桂、南北药材、生意兴隆。老板的儿子名长安,从小酷爱金石书画。长大后深入钻研,参考各种药物书籍,用店中的珍珠、梅片、玛瑙等多种贵重药品,合制成一种红色药膏,经患者试用,效果很好,众口称赞,称为“八宝药膏”。可是它成本高,售价贵,一般平民买不起,因此销路不佳。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长安在作画之后,用那红色的“八宝药膏”代朱粉调蜜的印色,钤在所作的画上,取得意外效果,遂产生研制印泥的念头。康熙十二年,魏长安成功制成了“八宝印色”。后来以“丽华斋”为号,专门生产销售“八宝印色”。(闽南话称印泥为“印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