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乐大帝 |
释义 | 本书是关于永乐大帝朱棣的故事。他的一生充满疑团。他的生母究竟是谁?他的对手建文帝究竟是生是死?他死于出征途中,今天北京十三陵的长陵里,埋葬的究竟是他的肉体,还是他的衣冠冢?他的一生功绩显赫。他雄才大略,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亲率大军五征漠北;他迁都北京,奠定了今日北京城的基础;他疏通了大运河,贯通南北大动脉;他征服了东北、西南等地,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他修纂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这是史上最大的类书;他确立内阁,影响了全世界政治体制…… 书名:永乐大帝 作者:商传 ISBN:9787563398089 定价:¥30.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5-1 图书信息字 数: 210000 开 本: 16开 内容简介他的一生充满苦痛。他很小就失去了亲生母亲,且直到死都不能名正言顺地祭拜生母,只能认他人为母;他得位不正,靠靖难之役,纂令皇位,正牌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生死未知,他一生都活在怀疑和惊恐之中;他身为男人,却很早失去了性能力,以致后宫生乱,只能通过频频出征,来展示他男性的雄迈;他虽然贵为皇帝,却小得到自己所爱;他很早就患上风湿,病痛伴其一生;他是工作狂,日理万机,衣不解带,做各种事情,来证明自己…… 且看明史学家商传,重新诠释这位中国历史上远迈汉唐,毁誉参半、最谜样、最传奇、最痛苦的帝王。 作者简介商传,历史学家。河北保定人。父亲为著名历史学家商鸿逵。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教授。1981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社会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学术委员,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史、社会史研究。 目录第一章:永乐盛世 第二章:生母之谜 生逢乱世\\人间悲剧\\亲情难顾 第三章:初封燕王 嫡庶有别\\藩王守边\\册妃完婚 第四章:塞下风云 凤阳岁月\\鸟尽弓藏\\北国十年 第五章:偶得高僧 奔丧奇遇/高僧道衍\\王府秘臣 第六章:牛刀小试 初露锋芒\\北国三藩\\重议皇储 第七章:种瓜得豆 祸起萧墙\\强枝弱干\\纸上谈兵 第八章:冥冥天意 兄弟阋墙\\天赐良机\\奔丧受阻 第九章:京城民谣 齐黄当政\\削夺诸藩\\程济谶语 第十章:真戏假作 备战王府\\暴昭告变\\张信反水 第十一章:风云变幻 一触即发\\计擒张谢\\八百壮士 第十二章:师出有名 奉天靖难\\智取怀来\\巧计反问 第十三章:老将出马 选将北伐\\月夜奇袭\\临阵换帅 第十四章:膏梁竖子 骄横寡谋\\大宁求兵\\故技重施 第十五章:胜败之间 决战东坝\\转守为攻\\白沟大捷 第十六章:秀才朝廷 兵败济南\\血染东昌\\骄兵必败 第二十五章:人问神界 不求长生\\大修武当\\番僧宠遇 第二十六章:盛世之典 文献成\\兼容百家\\大典谜踪 第二十七章:亲征漠北 志在北方\\丘福丧师\\血染大漠 第二十八章:迁都北京 天子守边\\兴建北都/二殿之灾 第二十九章:西南风云 奢香传奇\\开设贵州\\用兵安南 第三十章:帝王家事 汉王谋嫡\\皇储难定\\册立太孙 第三十一章:病夫治国 疾病缠身\\后宫大案\\忧危难解 第三十二章:最后征途 出师未捷\\一意孤行\\遗恨荒原 图书信息书 名: 永乐大帝 作 者:蔡石山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11-1 ISBN: 9787101069778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与以往帝王传记完全不同,蔡石山以永乐朝廷中具体一天的活动场景为开端,迷人地叙说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一生的多重面貌。他考察了永乐的出身、教育、斗争与功绩,在剖析永乐之人格和价值观的同时,也描绘出一位中国帝王极富传统与革新色彩的富丽肖像。永乐皇帝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史上一段富于戏剧性又意味深长的时期。它始于内战和流血政变,见证了北京城的建造、大运河的竣工、帝国官僚体系的巩固,以及中国版图在北方和南方的扩张。永乐皇帝那庞大的野心和计划,既让无数后世人热血沸腾,也足以为来者戒,使人警醒…… 作者简介蔡石山(Tsai Shih-Shan,Henry),1940年生于台湾嘉义,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交通大学讲座教授。曾分别执教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柏克莱分校;曾任美国阿肯色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为享誉国际的历史学者。1996年至l998年获沃尔顿基金(Walton Family Grant)以从事中国明代史研究工作。 图书目录谢辞 前言 第一章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1423年2月23日 第二章 成长的岁月/1360-1382 第三章 等待的岁月/1382-1398 第四章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1398-1402 第五章 重建的岁月:政府与政治/1402-1420 第六章 中兴的岁月:社会和经济/1402-1421 第七章 文皇帝 第八章 永乐和蒙古人. 第九章 荣耀的代价 第十章 结语 附录 洪武帝子女 参考书目 朱棣大事年表 电视剧【基本信息】 片名:永乐大帝(又名:铁血男儿) 集数:20集 语言:普通话 地区:新加坡 主演 翁清海 / 曹国辉 剧情简介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宠爱皇太孙朱允炆,并立绍由太孙传承大统。燕王朱棣表面恭顺却心怀不忿,暗中招兵买马欲谋大事。君臣父子,如同鸩仇,局势之险如箭在弦…… 公元1398年,洪武皇帝驾崩,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次年,燕王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靖难之役,明军节节败退。公元1402年,燕军攻破南京,建文帝在守军的掩护下怆惶外逃,自此下落不明…… 是年,朱棣自立为帝,改元“永乐”,史称永乐大帝。自此,故事即开展…… 百家讲坛节目2010年5月10日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在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永乐大帝》。节目引起较大反响。 目录第一集:永乐盛世 第二集:生母之谜 第三集:初封燕王 第四集:风波四起 第五集:奔丧奇遇 第六集:牛刀小试 第七集:种瓜得豆 第八集:冥冥天意 第九集:投鼠忌器 第十集:真戏假做 第十一集:烽烟北平 第十二集:师出有名 第十三集:老将出马 第十四集:膏粱竖子 第十五集:胜败之间 第十六集:兵挫济南 第十七集:兵临城下 第十八集:江湖帝影 第十九集:株连十族 第二十集:君临天下 第二十一集:励精图治 第二十二集:祖制难违 第二十三集:重用宦官 第二十四集:通使西洋 第二十五集:人间神界 第二十六集:盛世之典 第二十七集:天子亲征 第二十八集:迁都北京 第二十九集:西南风云 第三十集:帝王家事 第三十一集:最后征途 分集剧情第1集 永乐盛世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生于乱世,长在皇宫,年轻时封王守边,却在盛年时起兵造反,最终从侄子的手中夺下了皇位。他就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朱棣虽然弑君夺位,却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永乐盛世:永乐时代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他派郑和六下西洋,把中华文明远播海外;他开疆拓土,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朱棣一生成就斐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却让他的威名被淡忘在了历史的红尘深处?有人说他暴戾成性、杀人如麻;也有人说他心理扭曲、人格分裂。这样一位皇帝,在他的人生中曾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六百年后的我们,又该怎样去读懂他和他所开创的盛世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新中国朱棣研究第一人。从今天开始,他将带领我们一同去探寻永乐皇帝朱棣的前世今生。 第2集 生母之谜 在永乐皇帝朱棣的一生中,曾经历过很多大事,其中的是非曲直经岁月淘洗,有的烟消云散,有的却凝结成了千古之谜,时至今日仍为历史学家们苦苦探寻,在众多的谜案中,有一个非常特殊,那就是朱棣的生母问题。 在明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中,朱棣的生母一直是官方宣称的马皇后,然而为何在明朝灭亡后,朱棣的生母却成为了一个谜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谜又为朱棣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3集 初封燕王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中国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开始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并且酝酿着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取代功臣,他要创造一个纯粹的朱家天下。此时,朱棣和他的哥哥们从随军的孩童,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皇子,年幼的他们任重而道远。然而在分封之前,有一件事情却更为紧迫,需要朱元璋马上去办,这究竟是什么事呢? 第4集 风波四起 洪武十一年即公元1378年,十九岁的燕王朱棣与两个哥哥秦王朱樉和晋王朱一起,从老家凤阳来到京师南京,准备接受父皇朱元璋的诏令,前往各自的藩国就藩。可是,诏令下达后却让朱棣大吃一惊,因为在诏令中宣布前去就藩的只有秦王和晋王,而没有燕王朱棣的份儿,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难以预料的变故?朱棣未来的命运将会因此发生怎样的转变呢? 第5集 奔丧奇遇 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二十一岁的燕王朱棣带着夺嫡梦想,来到了封地北平。在这里,他结交军士,收买人心,却又不动声色,韬光养晦,因此,很得父皇朱元璋的赏识。但此时的朱棣势单力孤,羽翼未丰,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战略构想和行动规划,他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放在肚子里,默默地做着准备,等待着必要的时机。而就在朱棣来到北平两年之后,一个人的突然去世,却让燕王朱棣遇到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一个人。那么,去世的人是谁?改变燕王朱棣命运的又是谁?朱棣的命运究竟发生怎样的转变呢? 第6集 牛刀小试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把自己的24个儿子封为亲王,分驻全国各个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确保王室的稳定。然而,皇子们能否不辱使命,朱元璋决定安排一次真刀真枪的军事考试,检验一下儿子的实战能力。那么,一直以来都盼望成为主帅,发兵远征的燕王朱棣,在这次实战考试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第7集 种瓜得豆 太子朱标的突然去世,让开国皇帝朱元璋精心布下的棋局,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怎么才能保证朱家的天下顺利传承而不出现血腥的权力争斗,让朱元璋大伤脑筋。苦思冥想之后,朱元璋又选定了新的皇位继承人,幸运者不是他那些能征善战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然而,皇太孙朱允炆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有一块巨大的心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皇太孙朱允炆忧心忡忡?为什么商传先生认为,在选接班人这件重大事情上,朱元璋最终是事与愿违、种瓜得豆呢? 第8集 冥冥天意 削藩不削藩,真成了朱允炆一块心病,只有齐泰这些天子近臣能体会到皇帝的苦恼。朱允炆虽然将激烈主张削藩的小人物程济打入天牢,心里却并不因此而平静。朱允炆当然知道和理解近臣们的焦虑和削藩的急切心情。他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太祖拿一个满是棘刺的木棒让他父亲拿的往事,太子朱标因为棘杖扎手而扔下。但太祖皇帝拾起来,亲手用刀削去棘刺,他说他要交下来给儿孙的江山社稷该是一根无刺之棒,他才放心。 第9集 投鼠忌器 朱元璋在执政三十一年后逝世,他留给了朱家子孙一个庞大的帝国,却也为新皇帝留下了一个强枝弱干的局面。面对隔代继承,叔叔们自然心有不甘,再加上建文帝阻拦叔叔们来京参加朱元璋的葬礼,使得藩王与建文帝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皇太孙建文帝登基之初,比藩王问题更为迫切的,便是需要帮助他治理国家的人。那么,辅佐建文帝的人会是谁,他们的出现又对整个明朝历史的走向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第10集 真戏假做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即位之后的建文帝,为了消除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叔父们的威胁,开始实行削藩政策,短短一年内,他就接连废除了五个藩王。然而,对于建文帝来说,削藩的最终目标还是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那么,他将如何对朱棣下手?而面对朝廷的虎视眈眈,朱棣又会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第11集 烽烟北平 建文帝继位之后,开始实施削平诸藩的计策,目标直指对建文帝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建文元年,建文帝密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对燕王朱棣实施行动。张信虽然是建文帝派往北平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心向燕王朱棣,不愿为朝廷卖命。于是,他在密会燕王朱棣之后单刀直入,面陈利害,希望能追随燕王揭竿而起。但此时的朱棣为掩人耳目,正在装病不起。那么,燕王朱棣是否会相信张信的一番慷慨陈词?面对建文帝的步步紧逼,朱棣将会如何突出重围呢? 第12集 师出有名 燕王朱棣仅仅依靠手下的八百名卫士,就在北平起兵造反,并且声称自己要奉祖训进京扫除奸佞、解除国难。然而,长时间以来,为了防止朱棣造反,朝廷已经派重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就连本来属于朱棣的藩王护卫部队,也已经被化整为零、调往各地。现在的朱棣,仅仅控制了一个北平城,面对朝廷军队的重重包围,面对敌众我寡、实力悬殊的对阵局面,朱棣怎么样才能突出重围、扭转乾坤?而他又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呢? 第13集 老将出马 燕王朱棣举兵之后,一路凯歌高奏的燕军,迅速挥师南下。此时,身在南京的建文帝如坐针毡,他终于明白,这场发生在骨肉之间的惨祸不可避免,必须要真刀真枪地对着干了。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却把他难住了,因为由于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地屠杀功臣,导致现在朝廷里已经很难找到一个能打仗带兵的名将了。那么,在如此危难时刻,究竟有谁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成为朝廷和建文帝的救命稻草呢? 第14集 膏粱竖子 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师出有名,以“讨贼”的名义正式起兵征伐叔叔朱棣。由于建国以来朱元璋大肆诛杀开国功臣,使得建文朝廷几无可用之人才,选来选去,最终任命了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将耿炳文担任讨伐主帅,老将出马却首战失利,朝廷吃了败仗,于是认定自己用人不当,决定临阵更换主帅,既然耿炳文年事已高,朝廷就想到换一个年轻人,那么这个年轻人是谁?他能够带领朝廷军征伐燕王朱棣吗? 第15集 胜败之间 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正式起兵讨伐叔叔朱棣的叛军,首先派出了老将耿炳文,然而首战真定却失利,朝廷随即又派出了小将李景隆,如果说耿炳文还算身经百战的名将,那么李景隆就只是徒有虚名的膏粱竖子了。朱棣北上联手拥有重兵的十七弟宁王朱权,兄弟联手,大军南下。李景隆在朱棣回京途中设下伏击,然而出乎李景隆的预料,朱棣的军队却迟迟不见踪影,他去哪里了?朱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第16集 兵挫济南 白沟河大战,燕王朱棣击败了朝廷主帅李景隆,取得了全面胜利。朱棣率军乘胜南下追击,又接连攻克了德州、济阳,最终来到了济南城下。这个时候,逃到济南的李景隆部下还有十万大军,但由于士气低落、无心应战,面对势如破竹的燕军很快就溃不成军、四处逃散。济南顷刻间成了一座孤城。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孤城,却让燕军接连受挫。那么,在攻打济南城的过程中,燕王朱棣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第17集 兵临城下 在与朝廷大军的对垒作战中,朱棣经受了一连串的失利和挫折,幸好因为朝廷的指挥不力而使燕军元气未伤。朱棣调整攻防策略以后,几经苦战,才再占上风。局面刚刚有所好转,却有一个坏消息从北平传来,说朱棣的大儿子正在和朝廷商议归顺投降之事。朱棣怒火中烧,马上决定要除掉这个内奸。这一次,擅长使用反间计的朱棣,最终能不能识破朝廷的反间计呢?他又用了什么样的策略,摆脱了与朝廷军队在北方的缠斗,而迅速打过淮河、打过长江,来到了南京城下呢? 第18集 江湖帝影 朱棣兵临城下,想要一举攻下南京,夺位登基。南京作为京师,有重兵驻守,经数十年的修建,城墙坚固,原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燕王朱棣,先派骑兵千余人前去侦察,却发现南京城里并没有什么防备,朱棣大喜过望,决定带领军队直攻南京。 朱棣进入金川门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究竟建文帝是否死于火中,不仅成为了困扰朱棣一生的心病,也成为数百年来人们争相猜测的一桩谜案。那么,宫中着火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对于建文帝的下落,史书上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第19集 株连十族 朱棣率领燕军自北平起兵,经过了三年艰苦的拼杀,终于在公元1401年攻入南京,悲苦的建文帝见大势已去,用一把大火终结了他的时代,也烧出了一个千古之谜。 朱棣“靖难“虽已成功,接下来的局面却更需努力。相比于建文帝的不知所终,满朝的建文遗臣却亟待朱棣处理。那么,面对当初政治上的宿敌、战场上的对手。已经改天换地的朱棣会有什么样的手段?在朱棣终于能够如愿当皇帝时,有一件事情却比他登基更重要,这究竟是什么事呢? 第20集 君临天下 朱棣在登基之后,除了派人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之外,对当年的政敌们进行了大肆的诛杀,不仅杀掉政敌齐泰、黄子澄,甚至空前绝后地制造了方孝孺“株连十族”、以及“瓜蔓抄”的惨案。但是,登极做皇帝光靠杀人不行,在他清理了建文遗臣后却面临着朝廷的空虚,朱棣急切需要一批人才充实到他的身边,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被朱棣赏识?他们又是如何成为了朱棣的一朝臣呢? 第21集 励精图治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位帝王,有人认为他以武力“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是个残忍暴虐、来路不正的皇帝。对于这种说法,有学者认为,长期的非议和攻击严重影响了对明成祖朱棣的公正评价,朱棣在位22年,以他的雄才大略将明朝推向鼎盛,他知人善任、为政勤勉,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有作为的帝王。那么,抛开历史上有偏颇的评价,朱棣皇帝真实的一面究竟是怎样的?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又该如何来客观解读呢? 第22集 祖制难违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为达到控制皇权、独断朝纲的目的,通过制造“胡惟庸案”,废掉了沿袭多年的丞相制度,并且在《祖训》里规定,子孙后世永远不许设立丞相,如果有人建议立丞相,必须严惩。在废除丞相之后,朱元璋虽然可以做到大权独揽,却从此陷入了事无巨细的繁杂政务之中,在他的身后,他的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也无法摆脱这个困扰。同样,朱棣在夺得皇帝之位后,他也面临这样一个大难题。那么,朱棣将怎样解决这个困扰几代帝王的难题呢? 第23集 重用宦官 朱棣登极后,在治国上同样面临着他父亲朱元璋,和侄儿朱允炆所遇到的问题,既怕皇权被瓜分而不敢设置丞相,又苦于每日政务的繁杂。朱棣最终用成立内阁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矛盾。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他们品级并不高,但位置却非常重要。天长日久,容易产生新的专权。那么,朱棣为了防止内阁权力的过分集中,又不得不任用宦官来制约。在明朝,太监多了一项特殊的使命,有了一个令人害怕的名字:东厂。那么,东厂究竟是一个什么机构呢? 第24集 通使西洋 从公元1405年开始,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六次下西洋,航程万余里。在中东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方向,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甚至有学者认为,郑和船队比哥伦布提早九十年到达美洲。然而,由于郑和的航海档案早已去向不明,使得郑和创造的这一海上奇迹留给后人太多的难解之谜。那么,究竟朱棣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郑和下西洋?六百多年前所造的宝船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没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明代,郑和的船队又是如何步调一致穿洋过海的呢? 第25集 人间神界 在上一讲里,商传先生讲到郑和下西洋是永乐年间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壮举。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跟秦始皇派徐福出东海有着不同的目的。这朱棣刚刚做皇帝的时候,就有人给他献《道经》。大家知道,长生不老药是道士炼的丹,给他献《道经》。献《道经》目的是什么呢? 第26集 盛世之典 永乐皇帝朱棣一生文韬武略、才具过人。在他登极后,用二十年的时间开创了一个永乐盛世。在军事上,他开疆拓土,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在政治上,他为明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外交上,他扬帆海外,远播中华文明;在文化上,朱棣更因为编撰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而名垂青史。那么,《永乐大典》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是由谁来主持修撰,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第27集 天子亲征 永乐五年,历时三年、耗费大量人财物,精心编纂的盛世之典《永乐大典》终于大功告成,可是成书之后,身为大明天子的朱棣却无暇审读这部旷世奇书,因为他此时的精力开始集中到北方的战事上去了。如果说永乐初年,朱棣由于刚刚登极称帝,时局尚未稳固,他对北方局势还力不从心的话,那么如今,天下大局已定,国库充盈,兵多将广,此时的朱棣面对日益复杂的北方局势时,有了更强的自信心。正在朱棣紧锣密鼓地谋划北方格局的时候,一个突发的大事件瞬间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情?他将如何应对这一突发事件? 第28集 迁都北京 永乐十二年即公元1414年,朱棣开始了他登极之后的第二次亲征,他亲率大军五十万,最终击败了蒙古瓦剌部。自此,大约在七年多的时间里,大明王朝的北部地区基本保持了稳定。然而,本来就此可以高枕无忧的朱棣,却做出了一个几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重大决定。那么,这会是一个什么决定?做出这个决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朱棣怎样的想法呢? 第29集 西南风云 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西南边疆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两位美丽的少数民族女人,为边疆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到了朱棣时代,他更是加强了对西南的管理,设立了贵州省和交阯省。其中“开设贵州”这件大事,让朱棣备受后人称颂,而“开设交阯”这件事,却让他被后人批评决策不当、思虑不周。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朱棣经历了千辛万苦,在多少人的反对声中他仍然坚持最终完成了迁都,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了。当时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国都迁到北京了,那南方就远了,南方的事怎么办呢? 第30集 帝王家事 朱元璋在生前大肆分封藩王,却把皇位隔代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使得国家出现了强枝若干的局面。建文帝与叔叔们心生嫌隙,最终导致了朱棣“靖难之役”,夺位登极。按理说,亲历了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的悲剧后,朱棣应该吸取经验教训,解决好他自己的皇位继承问题。但是,事非经过不知难,立太子却同样成为朱棣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皇位继承既是帝王的家事,更是国事。满朝大臣面对新一轮的皇位争夺,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大明王朝是否要再次陷入权力争夺之战呢? 第31集 最后征途 朱棣从年轻时起就患有疾病,多年来身体上的难言之隐,内心的孤独与落寞,使得朱棣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成就感。而最能带给他满足的,莫过于亲自率兵出征蒙古了。永乐十八年,明朝的国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天子亲自为国家驻守边疆,明朝建国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蒙古边患问题始终未彻底解决。此时的朱棣已是一位疾病缠身的花甲老人,那么,他还能够亲自率兵出征吗?这位英武盖世的永乐皇帝,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他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历史人物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