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永昌陵
释义

永昌陵是宋太祖赵匡胤(927-976)陵墓。赵匡胤在后周禁军任职,因作战勇猛,成为后周军队高级将领。时任检校太尉。公元960年春,在今河南封丘县陈桥镇发动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宣布称帝,定国号为“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为防止历史重演,他通过“杯酒释兵权”让手下大将告老还乡,成为北宋一朝经典之举。

概况

赵匡胤(927-976年),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他曾是后周王朝的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执掌兵权。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称国号“宋”,建立了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宋太祖死于公元976年,葬于巩义市宋陵陵区,陵名永昌。

永昌陵位于坞罗河南侧、西村北,东邻其父赵宏殷宣祖永安陵,西靠其弟赵光义太宗永熙陵。

在巩义市宋陵中,永昌陵是地面遗迹保存较好的一座宋陵。永昌陵陵台底边长48-55米,高14.8米。陵园东西231.6米、南北235米四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址宽约18米,四门外各置石狮1对。陵园南门与乳台间距142.5米,乳台与鹊台相距155米。二乳台东西间距50米,二鹊台东西间距54米。陵园南门与乳台间是神道,神道东西间距45米,对称列置各种石象生,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石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各1对,石马及控马官、石虎、石羊各2对,“藩使”3对,文、武臣4对。陵园四门外有石狮,南门石狮北有武士,南门内陵台前有宫人。

华表高5.8米,宽1米,下为方形基座,上置莲花形柱础。柱身为八菱形,由下向上逐渐收杀,柱顶为仰覆莲间以宝珠上加合瓣莲花结顶。柱身菱面雕刻为减地和单线阴刻两种,画面内容有云龙纹、长颈宝瓶和卷草花卉等。在巩义市松龄的华表中,永昌陵华表雕刻最佳,构图精美,线条流畅。

石象长2.55米、宽1.1米、高2.15米,驯象人高2.23米、宽0.79米、后0.56米。石象身躯庞大,造型雄伟,身披华丽的锦绣,背置莲花座,象鼻拖地,面饰辔勒。象取立姿,腹下镂空。驯象人头戴包头巾,身著袍服,腰束方块玉带饰物,双手拱于胸前,执驯象物。

瑞禽高2.2米、长1.73米、宽0.63米。整体似圭形,浮雕层叠山峰,两侧和顶端未雕出山峰纹。西列瑞禽石雕中浮雕出一只马首、龙身、鹰爪、凤翅、雀尾的怪禽。东列瑞禽是巩义市宋陵现存14件瑞禽中唯一的一件刻羊首的(其余均为马首)。

角端高2米、长2米、宽0.8米。角端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动物,它象征着吉祥、嘉瑞。其形象为独角,前唇特长,或卷或伸,四足如狮,两肋雕有双翼。

石马高2.1米、长1.8米、宽0.74米。控马官高2.7米,胸宽0.7米、厚0.5米。石马马身上雕饰出鞍、鞯、镫、缰、羁、铃等马饰。控马官头戴幞巾,身著长袍,手执杖或缰。

石虎高1.7米、长1.3米、宽0.55米。身躯庞大,雕刻细致,造型逼真。

石羊高1.6米、长1.2米、宽0.5米。造型浑实,通体素面。

“藩使”高约3米,胸宽0.85米、厚0.68米。宋代文官以宰相为首,武官以枢密使为首,上朝排列次序文官在武官之上,因而陵墓石刻中文臣像居北、武臣像位南。石象中的文、武臣服饰相同,其区别仅在文臣执笏板、武臣拄长剑。文武臣头戴三梁或五梁冠,身穿长袍,腰系方块玉带。

陵园四门外各有一对石狮。石狮左牡右牝,牡狮卷鬣,牝狮披鬣。南门外二狮为行狮、立姿,相顾对视,高1.9米、长3.08米、宽0.82米。东、西、北门石狮皆蹲踞昂首,高1.58-2.05米,长1.7米,宽0.7-0.9米。

镇门武士1对,位于陵园南门之外、石狮之北,高约4米,肩宽1.1米、厚0.7米。武士像高大、勇猛,头戴盔,身著甲,手执兵器。

宫人2对,分别位于南门内、陵台前。宫人高约3米,肩宽0.57米,厚0.4米,戴幞头,穿窄袖长袍,面部清秀,似为宫女。

简介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充满跌宕起伏、诡异多变事件的封建朝代。也是有史以来皇家陵地远离京城的一个王朝。皇陵选址巩义,除了风水之因,还有准备迁都洛阳的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后因宫廷政治斗争,迁都失败。 永昌陵是宋太祖赵匡胤(927-976)陵墓。赵匡胤在后周禁军任职,因作战勇猛,成为后周军队高级将领。时任检校太尉。公元960年春,在今河南封丘县陈桥镇发动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宣布称帝,定国号为“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为防止历史重演,他通过“杯酒释兵权”让手下大将告老还乡,成为北宋一朝经典之举。

北宋也是历代皇帝生前不建陵寝,而是在死后才建陵墓,皇帝驾崩要先停灵七个月。而后才能葬入新建成的陵墓。

修建历史

赵匡胤死后,灵柩停放于万岁殿,由皇弟、后妃、皇子、文武大臣每日哭临致祭。第二年,四月,灵柩运往皇陵--今巩义市芝田乡安葬。护送灵车的官员、卫士、仪仗队伍及皇宫妃嫔人等共3千多人,25日到达陵地。当地传说,到正午下葬时分,忽听“镗唧”!一声,一只白兔飞跳过来,正撞着铜锣。又听“扑嗵”一声,一条大鲤鱼从空中跌落鼓上。这时,东边山上又蹦出一个石人,面向灵柩似在默哀,这些征兆好象表示赵匡胤之死已为上帝所知,于是有人说这是“上天示兆、神人来吊”,因此,后来宋陵的每年祭品,都少不了鲤鱼和全兔。东面的山也改名“石人山”,而“玉兔敲锣鱼打鼓,山上石人奠君主”的说法,就在陵区流传开去。

永昌陵“兆哉”(陵区范围)原占地约4000亩,兆哉没有修建墙垣,只在前后左右遍种松柏花卉。远远望去柏林如织、绿叶如盖,故又名“柏城”。现存永昌陵陵台(坟头)呈覆斗形,底边东西宽60米,南北长62米,残高21米。陵园的原有建筑,现已无一留存。只有鹊台、乳台的基址土堆尚在。至于松柏、枳橘、花草之属,早已荡然。前不久,笔者到永昌陵踏看,看到在又平又阔的黄色耕土上,高高的陵丘之前,尚有石雕的狮、虎、马、羊、角端以及武士、望柱等矗立两侧。这些风格浑厚的古代雕刻,在夕阳余辉映照下,显得格外深沉,庄重,使人不由得生出许多怀古之思。

位置构造

永昌陵“兆哉”(陵区范围)原占地约4000亩,兆哉没有修建墙垣,只在前后左右遍种松柏花卉。远远望去柏林如织、绿叶如盖,故又名“柏城”。现存永昌陵陵台(坟 头)呈覆斗形,底边东西宽60米,南北长62米,残高21米。陵园的原有建筑,现已无一 留存。只有鹊台、乳台的基址土堆尚在。至于松柏、枳橘、花草之属,早已荡然。高高的陵丘之前,尚有石雕的 狮、虎、马、羊、角端以及武士、望柱等矗立两侧。这些风格浑厚的古代雕刻,在夕阳余辉映照下,显得格外深沉,庄重,使人不由得生出许多怀古之思。

据《宋史》记载,灵台之下20几米深处建有“皇堂”、即地宫,是皇帝棺木藏放的 地方。随葬的物品有玉圭、佩剑、冕、翠衣及种种明器。因宋陵尚未经过科学发掘,其中详情,还不为人知。

永昌陵作为北宋开国皇帝的陵墓,尽管较前朝比较寒碜,但开创了北宋一代皇陵的典范。永昌陵由上宫、下宫、孝章宋皇后陵、章怀潘皇后陵以及两个陪葬墓组成,陵区南北长2000米、东两宽约6000米。永昌陵卜宫地势南高北低,从陵区南端的鹊台至北神门石狮,南北落差达17.3米。由于常年平整土地,陵区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鹊台至北神门处有八阶台地,每阶逐次降低0.8~2.7米不等。永昌陵上宫的建筑大致包括:

鹊台2个,东西并列,间距42米。两鹊台为夯土筑成,平面大致呈方形。乳台2个,位于鹊台之北115米。西乳台东西并列,也为夯土筑成,顶部隆起,平面略呈长方形。东乳台底部东西长12米,南北宽6米,高3.2米;西乳台底部东西长11米,南北宽6米,高3.6米。宫城位于神道石雕像的北端,南神门距乳台基址约165米。宫城四周的神墙,地面以上部分已不存在,现存有四神门两侧的门阙和四隅的角阙基址。神门两阙台的间距一般为15米,门阙与角阙基址的间距在85~90米之间。根据现存门阙和角阙基址的位置看,宫城平面呈方形,边长约为240米。陵台位于宫城正中,距四神朗台的距离为93~97米。陵台现呈方形覆斗状,台顶平坦,四坡面斜直。现存顶部东西长18米、南北宽14米,底部东西长48米、南北宽45米,高14.4米。

关于赵匡胤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五代时的一位高级将领,长期驻军洛阳,所以赵匡胤出生地是在军营--洛阳夹马营,即洛阳东关火烧街,也就是今天的爽明街。他在洛阳度过了童年,当了皇帝后,常到各地巡视。开宝九年(976年)春,他又到西就(洛阳)视察,顺便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忆起儿时嬉戏情景,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他指着一处地方对随从人员说:“我幼时有一心爱玩具小石马,后来把它埋藏在这里,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找到?”说罢命人去挖,果然找到了小石马。赵匡胤拿起来爱不释手,就带在了身边。当他返回东京的途中,行至巩县时,又亲往父母茔地--永安陵进行祭奠赵弘殷死后,原葬于开封东南隅,赵匡胤即帝位后,于963年迁葬于巩县西南40里的訾乡邓封村,即今西村乡常封村西约二里许的“永安陵”,它的西偏北400米处,即是“永昌陵”)。

祭毕,又登上陵园神墙的西南角楼向四处遥望,当他看到远处的不老青山、近处的悠悠流水时,顿时引起他今昔之思,不禁一阵唏嘘感慨。于是,他抽出一支响箭,搭上弓向着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直飞到400米以外才落下。赵长叹一声,对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说完,取出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为记。又亲熄怕山陵拟了名称--永昌。这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在京城(今开封市)皇宫的万岁殿中死去,年50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赵匡胤死因

一、病死。 《宋史》上说,宋太祖死时留下遗诏,遵照母亲杜太后传位给弟弟的遗言,要其弟赵光义继位,并要求光义缩短服丧的三年之期:“以日易月”,三天之后就可以上朝处理政事了。

永昌陵

二、烛影斧声。有一个和尚,法号真无,他“善知过去未来”,是赵匡胤的好友。开宝九年的一天,皇帝赵匡胤问他:“我寿命还有多少?”真无和尚掐指默算了一阵,说:“谨防今年十月二十日,那晚如果天气晴朗,保你福寿绵长,不然就有大祸临头”。赵默记此话。到了那晚,他独坐宫中太清湖畔,细观夜色,只见星光璀璨,和风微至,宁静清幽。赵匡胤暗自欢喜。谁知不久,阴云陡起,狂风怒号,天地骤变,纷飞的雪片夹着雹霰温天落下,吓得他心惊胆颤,赶忙回到宫中,传旨召弟弟开封尹(京城长官)赵光义入寝宫相见。光义来到后,命令后妃、宫女、宦者等侍候的人,一律退往外院,两人酌酒低语,谁也听不到在说什么。只从窗外透过窗纸“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状”,又见皇帝手持大斧嗵嗵拄地,大声说:“好做!好做!”随后就倒卧床上,“鼻息如雷霆”。光义当晚陪宿屋内。天将黎明时,万籁俱寂,忽听有人报说:“皇帝晏驾了”。 三、错召赵光义事出有因。赵匡胤死时皇后宋氏在旁,忙派内侍都知(宫中太监首脑)王继隆,传召秦王赵德芳(匡胤第四子)赶快入宫,准备继位。谁知王继隆却去到开封府如来了赵光义。宋皇后见不是德芳,惊得半晌说不出话,停了好一阵子,才“噱呼曰:吾母子性命,皆任于官家”。明代著名学者李贽续史至此,批注说:“此言胡为乎来哉?”(宋皇后为什么说出这样一句话呢!)。

四、与花蕊夫人有关。据《烬余录》记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宠妃姓费,四川青城人。生得花容月貌,又才艺无双,宫中称她花蕊夫人。964年,宋灭后蜀。花蕊夫人俘至东京开封,被送入皇宫。这个美丽的妃子,既精通音律,又擅长诗文,曾模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传诵一时,所以宋太祖非常宠爱。赵光义也早为花蕊夫人的美丽所倾倒。但却无机会接近。开宝九年(976)赵匡胤病重卧床。赵光义入宫侍候兄长,夜深人静时,他直趁匡胤昏迷之际走近花蕊挑逗。谁知这时匡胤醒来,发觉此事。一怒之下,抓起床边的玉斧朝光义掼过去,却砸在地上。听见响声,皇后和太子都赶了过来,见赵匡胤躺倒床上,只剩下奄奄一息了。第二天清晨死去。

陪葬文物

昌陵现存石雕像45件。神道石雕像东西向分列,对称布置,每列像(组)与像(组)间相隔6~7.1米。由于地貌的变化,位于神道北部的文武官、武士等下半身埋于地下,南门和东门石狮仅露一头部。大致有望柱2件,位于乳台基址以北8米。两望柱形制、花纹相同,大小相差无几,如东列望柱,柱身棱面宽27~32厘米,通高540厘米。柱身与柱顶为一石,下置两层方形石座。土衬石的上面边部为斜面,上面中部凿有深l厘米的方形凹槽。象2件,驯象人1件,象做立状,长鼻着地,头系络头,身披鞯褥,背部雕有莲花座饰挡胸、后靴上系挂铃及缨穗。瑞禽石屏2件。石屏平顶,两边斜下,正面浮雕一只瑞禽,背景衬以山石,侧、背为素面。瑞禽似马头、禽身、风尾,面南立于山石上。在南下角雕有一只小兽,兽头向上探望,兽身龟缩于石洞内。角端2件,昂首,独角,长唇向上翻卷,兽身,两肋有翼,形体强健凶猛,似为雄性。马4件,控马官5件,马戴络头,口衔镳,颈系铃,背披鞍鞯,身置鞍靴, 永昌陵

四腿遇空伫立,长尾及地。马的两侧各立有一个控马官,皆头戴头巾,身穿袍服,腰束革带,下穿紧腿裤,足着麻鞋,手握缰绳或执鞭。客使2件,容貌、服饰皆非汉族形态。 永昌陵下宫位于上宫西北约350米,现地表仅存南门石狮一对。两狮东、西间距8.5米,合口,蹲姿。东狮身宽110厘米,高144厘米;西狮身宽115厘米,高146厘米。石狮以北的田地比较平整,仅在向北170米处有一道田埂。为确定下宫的具体范围,考古工作者在石狮之北的田间小路和田埂上进行了局部勘探。由勘探资料可知,下宫东边线在今两村镇附近,西边线在一条南北向田间小路东75米,北边线即为现田埂处。下宫范围南北长约165米,东西宽约135米。据《宋史》礼志二十六记述,永昌陵原有皇室陪葬墓15座。墓主人见于记载的有许王元僖及夫人李氏、魏王德昭及夫人王氏、楚王元佐夫人冯氏、将军惟正亡妻裴天等。

盗墓事件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元代有“木乃伊”可治愈“损折肢体”的传说,与“僵尸人肉堪为药”的迷信接近。这就是说元代流传着陵墓中的尸体有治疗肢体损伤的神奇效果。因此,盗墓之风更盛。

民间的盗墓贼很少有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在宋元时期众多的盗墓贼中,朱漆脸是最典型的一个。他不光在盗墓史上留下了名字,甚至盗墓过程都被记载的一清二楚。 朱漆脸姓朱,是宋末元初洛阳的盗墓贼中最为有名的一个。他本来不是叫这个名字的,但是因为一次意外,便取了这个外号,真名竟被人忘记了。说他有名不仅是因为这个人盗得墓多,还指这个人盗得墓有名。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就被他盗掘过。

朱漆脸并不是盗永昌陵的始作俑者,前面已经介绍过,永昌陵的首任盗墓者是大齐皇帝刘豫。刘豫大盗巩义八皇陵后,皇陵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南宋皇帝在金兵撤退后,又开始重新修复被毁的陵园,把惨遭盗劫的陵墓也都按原样复原。那些被抛出棺外的尸体被重新安葬。刘豫盗宋陵时,重点是宋仁宗的永昭陵,永昌陵虽然也遭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但是宋世祖赵匡胤的棺椁并未被打开。永昌陵也就成为北宋巩义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永昌陵在躲过刘豫后,却没有逃出民间盗墓者的手心。

宋末元初时期,可谓盗墓者的天赐良机。那时,宋朝朝廷岌岌可危,金朝的势力已经被元朝覆盖,而当时最为强大的元朝正在到处征战,以取得全国的统治权。这时的皇陵可以说是姑姑不疼,姥姥不爱,谁也不管。朱漆脸正是找准了这个时机下的手。

朱漆脸见洛阳附近大大小小的古墓已经被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不是规模太小不值得盗就是有官兵看守,无法下手。他琢磨再三,决定去盗掘宋世祖赵匡胤的永昌陵。他认为,此时的永昌陵虽然还有个把官兵把手,但是那只是几个老弱残兵,根本不足为惧。再有,其他的北宋皇陵在刘豫时已经被盗空了,后来虽然经过修复,可是并没有再随葬什么珍贵的东西。只有永昌陵是个意外,不仅棺椁没被打开过,而且在修复时又放入了一些随葬品。这可能是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为表尊敬的原因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5: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