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咏鹦鹉 |
释义 | 1 李义府诗作◎ 基本信息【名称】咏鹦鹉 【年代】初唐 【作者】李义府 【体裁】五言律诗 ◎ 作品原文咏鹦鹉 牵弋辞重海,触网去层峦。 戢翼雕笼际,延思彩霞端。 慕侣朝声切,离群夜影寒。 能言殊可贵,相助忆长安。 ◎ 作者简介李义府 (614—666)唐代诗人。字不详,瀛州饶阳人,后迁永泰(今四川盐亭)。太宗时,以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王为太子,除舍人,崇贤馆直学士。与来济俱以文翰显,时称“来李”。甚谄事太子,而文致若谠直(装扮得刚正不阿的样子)。高宗时,累官吏部尚书。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时号“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称为“人猫”。后以罪流于隽州死。著有文集四十卷(旧唐书志作三十九卷此从新唐书志)传于世。 2 僧定渚诗作◎ 基本信息【名称】咏鹦鹉 【年代】北宋 【作者】僧定渚 【体裁】七言绝句 ◎ 作品原文咏鹦鹉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 作品鉴赏释教祈求众生都能完成无上正觉,僧徒不但自身避恶从善,而且劝人弃恶就善。一些僧人还写有劝戒诗。这种诗因为旨在劝戒,所以语言一般比较通俗浅显,且常借某种事物以为缘起,极尽殷殷劝戒之意。定渚写的《咏鹦鹉》就是这样的诗。 此诗有两层意思:一是警告人不要人云亦云,“随人语”,搬弄是非,而应该明白并相信,“人心有是非”,各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这是站在世俗立场对世人的劝戒。另一层是站在释教的立场,佛门的角度,要僧徒、佛众跳出世人的是非圈,把定自性,捐弃世俗的语言,不让它沾污自性的清净。为了说清这个道理并让人接受,作者选取鹦鹉这一富有特征的形象加以描摹、刻划、渲染,使道理蕴含在形象之中,为人所自然领悟。 此诗的前两句是对鹦鹉形象的描摹。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容易引起人的好感。它还有喉舌,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叫人非听非信不可。“羽仪”也好,“喉舌”也罢,全都是它迷人的手段。针对这情况,后两句提出劝戒,强调随人语的祸害。话是对鹦鹉说的,实际上是在对人说的。 此诗用的是托物寓意的方法,既形象生动,易为人所理解,又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 作者简介僧定渚 宋代诗僧。宋初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与诗人曾会为方外友。有《玄华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