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咏叹
释义

作品名称:随园诗话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礼记·乐记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袁枚

拼音

yǒngtàn

词语解释

1. 唱,声调有抑扬地念:~赞。歌~。吟~。~唱。

2. 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梅。~史。~怀。~叹。~叹调(富于抒情的独唱曲)。

3. 指诗词:佳~。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出处

见“ 咏叹 ”。

也作“ 咏叹 ”。长声吟叹。亦谓歌颂赞美。《礼记·乐记》:“咏叹之,淫液之,何也?” 孔颖达 疏:“咏叹者谓长声而叹矣。”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某自量不在友朋下,幸赐之铭,抑扬咏叹之,死不恨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盖诗有关咏叹者,不得不用虚字,以伸长其音。” 杨朔 《海市》:“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

也作“ 咏叹”。歌唱;吟诵。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咏叹中雅,转运中律。嘽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追 三代 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歌行之兴,实自上古,《南山》、《易水》,隐约数言,咸足咏叹。”

也作“ 咏叹”。赞叹歌颂。 唐 柳宗元《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冬十有二月,朝右礼备,复于辕门,我同升之友,是用荣其趣舍,惜其离旷,卜兹良辰,咏叹其美。” 梁启超 《后序》:“ 中国 人寡知 日本 者也。 黄子 公度 撰《日本国志》, 梁启超读之,欣怿咏叹黄子 。”

礼记·乐记

《礼记·乐记》是经长期积累而得出的儒家音乐理论,其音乐思想由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这两个交织着的系统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解乐,第一是声,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乐的本质。第二是乐能通政,须审乐知政。第三是乐的社会功用。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魔论

《魔论文集》,《咏叹》,黑魔火尊作品。

咏叹

黑魔火尊

常相叹,常相叹,常相叹。

欲问君将几时归,常叹天下走。

尝相叹,尝相叹,尝相叹。

风吹雨打仍无恐,尝叹天下酒。

长相叹,长相叹,长相叹。

天南海北见无期,长叹天下楼。

常相叹,尝相叹,长相叹。

路遥才知年方少,叹遍天下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