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咏白海棠·斜阳寒草带重门 |
释义 | 为清代曹雪芹所作。出现于《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小说中为贾探春所作。此诗作为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手段很有价值。此诗各言志趣,甚至把人物的未来归宿也借他们的诗隐约地透露给了读者,使此诗独具匠心。 作品名称:咏白海棠·斜阳寒草带重门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斜阳寒草带重门(1),苔翠盈铺雨后盆(2)。 玉是精神难比洁(3),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4)。 莫道缟仙能羽化(5),多情伴我咏黄昏。 作品注释(1)寒草:秋草。 (2)苔翠:青翠的苔色。 (3)“玉是”二句:以玉和冰雪比喻白色的花。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又韵》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同时,这又是以花拟人,把它比作仙女,因为《庄子·逍遥游》曾说美丽的神人“肌肤若冰雪”。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4)倩影:美好的身姿。月有痕:月有影。这里的“痕”不是泪痕。李商隐《杏花》诗:“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全句说:深夜的月亮照出了白海棠美丽的身影。 (5)“莫道”二句: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缟,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衣。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骨”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化为飞鸟,可以上天。末句用唐代刘兼《海棠花》诗意:“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红楼梦》中贾探春所作。小说中,大观园众姊妺结成“海棠诗社”后首次吟咏诗歌,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负责评诗,贾迎春限韵,贾惜春监场。诗成后,大家认为林黛玉的最好,李纨却评薛宝钗的为第一,贾探春表示赞同,贾宝玉则为林黛玉不平。第二天史湘云到来,又和了两首,众人看了称赞不已。 结社、赏花、吟咏唱和是清代都门特别盛行的社会风气,是古时贵族人家的闲情逸致的表现,大观园的公子小姐们也不会例外。这些诗和有关情节给读者提供了认识这种生活的画面。如果从这一角度看,诗本身的价值是不大的,但作为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手段,它仍有艺术上的效用。 贾探春的诗中“芳心一点娇无力”句,与她的风筝谜中“游丝一断浑无力”句有关联,她后来应是江边离别、孤帆远去的(见《红楼梦》里的“册子题咏”)。“缟仙”、“羽化”之喻很像是与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他乘扁舟在江上所见所感有纠葛。 特别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些诗多半都“寄兴寓情”,各言志趣。作者甚至把人物的未来归宿也借他们的诗隐约地透露给读者了。凡此种种,要使每一首诗都多方关合、左右逢源,必须经作者惨澹经营、匠心独运,才能臻于完美的境地。 作者简介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雍正初年,在统计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封建末世,在其后期又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异端思想的男女青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其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情绪。据称先后曾增删五次,但未成全书而卒;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也能诗,又善画石,但作品流传绝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