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硬伤
释义

概述

硬伤指在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常识性错误。也指非软件性伤害,一般就是指人为损坏或者碰撞等发生的硬件损坏。

也指科幻小说中的技术设定上无法自我圆满解释或者与当前科学技术理论有冲突矛盾的描述。

网络意义:弱点,缺憾。

“硬伤”是什么伤?

硬伤”是吴方言(包括上海话)中的词语。一查方言辞典,果然就找到了。许宝华等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的解释是:①(形)倒霉,不该受损失而受到损失,如“一件新衣裳拨洋钉钩破脱,真硬伤!”②(名)外伤,非器质性伤病,如苏州评话《岳飞》:“俚虽然拨岳飞敲着一鞭,格个是硬伤。大将受点硬伤,呒啥道理格。”原来如此!

“硬伤”最近由方言词语慢慢进入了通用语中,究竟是何人何时在公开媒体上首先用开来尚不得而知;但为吴方言区的作者所为,应该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在方言中“硬伤”既能作形容词,又能作名词,进入普通话以后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名词用法了。当今书籍报刊上,“硬伤”有时就用方言中的原意,表示人的身体上非器质性损伤即外伤。例如:

1.外伤性截瘫以机动车车祸等硬伤为主因,被美英医学基金会宣布为世界医疗难题之一。(1998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2.女排主教练胡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谈到孙明受伤问题。

他说:“医生诊断是硬伤,休息几天就能恢复正常。”(1999年6月2日《文汇报》)

就像“毛病”“损伤”等词一样,“硬伤”也可以由身体上的伤病很自然地引申到其他事物上,表示它们所受到的损害或出现的错误、缺憾。例如:

1.所轰炸的数千个目标都是精心选择的“要穴”,力求收取“四两拨千斤”之效,不仅要给南留下“外伤”和“硬伤”,而且还要留下“内伤”和“软伤”。(199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2.超低的价格绝对是低层次的竞争,因为破坏游戏规则就是破坏市场,破坏市场就是破坏自已的形象,这对整个电影产业、对城市的投资环境都将是一个硬伤。(2000年11月22日嵘文汇报》)

3.参加“批林批孔”的事,应该说是冯(冯友兰)先生一生中的硬伤,我不想再触动老人的伤疤,但他还是主动提到这件事。(1999年4月20日《文汇报》)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狂轰滥炸,使南联盟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遭受到巨大的打击;从彩电到电影票并逐渐蔓延开来的低价竞争,搞得相关的市场和企业元气大伤;冯先生作为一位著名学者,他的学问和人品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使人生留下了一件憾事。这几个“硬伤”已经不是身体上的外伤了,但与人体的外伤有些相似:指由于某种外在因素而对主体造成的伤害,都是承受者所不希望出现的。这样的引申大大地扩展了“硬伤”的使用范围。

当前,“硬伤”一词使用得最多最热的领域莫过于语言文字方面了。语言文字中出现“硬伤”的,有普通的报纸杂志,也有厚厚的大部头的学术著作;有普通的记者编辑的文章,也有著名的作家学者的作品;有著作,也有译作……甚至于中小学教材都存在不少“硬伤”,去年关于全国历史教材和新编的高一语文读本中的“硬伤”,就曾闹得沸沸扬扬。要了解此类“硬伤”的具体含义,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1.古乐府《上邪》被译成了“上边真邪门儿”,“怀刺”就是“心怀刺杀的念头”,“赤地千里”即“千里一片红”。此类硬伤、讹误不一而足——一位研究古典文学大半辈子的老教授痛心地形容道,“触目惊心”。(1999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2.该书(注:指《世说新语笺疏》)整理确也有不少由于草率粗疏造成的“硬伤”,诸如人名、书名、引文等标点符号尚存在许多疑误,令读者甚感惋惜。(《<世说新语笺疏〉纠谬》1987年11月10日《读书》)

这些“硬伤”也是由外伤的意思比喻引申而来的,大多数是指文字、词汇、语法上的错误,史实典故等资料引用时的失当,等等。

为了能恰当地理解并运用“硬伤”一词,人们比较关心一点,即它所指的毛病是大还是小,语意是轻还是重。其实,只要想一想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些错误称为“硬伤”而不是别的什么“伤”什么“病”,就不难找到答案。因为内伤多为器质性疾病,即组织结构上有病理变化的疾病,不是懂医的人是不太容易发现并确诊病情的;外伤则不同,什么地方皮肉破了,血流出来了,什么地方肿起来了,明眼人都能看出点名堂来。而我们把那些语言文字上的、知识性的毛病叫做“硬伤(外伤)”,主要是由于它们是十分明显的,一看便知的,是“常识性的错误”。因此,这样的毛病说重吧,都是一些小问题,说轻吧,往往会影响意思的表达,甚至影响全篇的质量。之所以称之为“硬伤”,并无意于强调问题本身的严重性,而是从易发现、易察觉的角度而言的。

(原载于《咬文嚼字》2001年6期)

硬伤在宫斗中也只上级对下级的告诫,硬碰硬是会受伤的就是此意

图书信息

书 名: 硬伤作 者:江南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1

ISBN:9787563922796

开本: 16开

定价:32.00元

内容简介

不可否认,在人格修养、商业道德、管理模式、决策定位、合作共赢等许多方面,中国企业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些“硬伤”并非不可救治的。一方面,西方久已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榜样;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成功企业在“西方管理思想中国化”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一书,分析了中国企业共有的劣根性,同时荟萃了中、西方成功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精华,为迷茫失措的中国创业者提供了对症下药的良方。

图书目录

第—章 不修已却想安人:忽视修养的潜在价值

懈怠修养修炼,不把道德当回事

胸怀不够宽广,凡事苛刻责人

做事缺失诚信,事业缺少承重轴

以个人好恶来管理,企业缺乏正气

缺乏榜样意识,严于律人,宽于待已

以己为大,不喜反思及自我审查

第二章 不完善的商业人格:错把野心当梦想

心商过低,人生高度受限于心态水平

后悔总在错失时,做事犹豫不决

自己吓死自己,做事缺乏冒险精神

缺乏坚韧,成了见锤就弯的钉子

轻言放弃,轻易游离

第三章 中国模式的怪圈——家族企业一大就出事

深陷“富不过三代”的接班人魔咒

不懂“任人唯亲用人唯贤”之道

接班人问题:“传贤”与“传子”的纠结

家庭、企业和产权,无法建立“三权分立”

第四章 缺少大气魄,动辄号称“老子天下第一”

眼界狭小,错把井底当寰宇

思维呆板,不为应对变化找出路

自高自大,庸才充天才

不辨时局,为错误的时机而欢呼

只做细事,不知赢利模式为何物

第五章 缺少大规划,把前景简单等同于战略

战略缺失,每一步都在犯战略错误

缺乏定位意识,不知道企业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书生变商人,不知道最好的战略大师隐藏在市场之中

以自我意象为主导,将战略规划当预测

用过时的商业理论来指导未来发展

第六章 缺乏大格局:看人之长与看钱之短

失败大都是从任用庸才开始的

害怕使用比自己强的人

幻想每一个空降兵都长有神仙手

将涨薪看成是成本增加

以利为先,忽视对工作态度的考核

第七章 狂人三拍之一:决策就是拍脑袋

我要让公司坐上航天飞机

不食虾米,却被鲸鱼噎死

做创业场上的痴呆儿,决策不能应时而变

有合适的决策,却不能找到合适的推动者

会议室里决策,会议室外闲置

只许一人说,或者一群人乱说

第八章 狂人三拍之二:市场就是拍胸脯

自恋者的臆想,市场在“胸中”

未能将文化因素贯穿在营销策略之中

强调卖产品,而忽视卖信誉

广告说的好,质量未跟上

什么都懂,就是不懂考察市场

第九章 狂人三拍之三:客户分析就是拍大腿

只关注做什么,不关注顾客是谁

对顾客缺乏理性判断

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心理期望

不会将顾客的懒惰心理当做商机

未能让顾客感到物超所值

第十章 忽视商业规则的力量

以个人英雄主义主导江湖团伙

觉得没有矛盾的团队是最好的

忽视团队精神,推崇个人英雄

生怕别人的权力大

缺乏分享意识,做人越来越“小”

强化等级观念,凸显老爷心态

第十一章 缺少合作共享心胸,资源整合上的矮子

暴殄天物,内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单兵作战的赢家,联合作战的输家

只知你死我活,不知你活我活

树敌过多,关键时刻无人援救

缺失借势思维,有风吹来依然顶风走

第十二章 不走“寻常路”,缺少对规律的尊重

不思创新,在市场中只是昙花一现

拿抄袭当创新,永远跟在对手后面

跟风创新,缺乏目的性

过度求奇,创新过于理想化

为创新而创新,没有长远目标

故步自封,过度夸大创新的风险

中看不中用,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背离

第十三章 不够职业化,对日标的追求感性多于理性

未能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目标

一心求大,想一口吃成胖子

未将目标的完成当做新的起点

只想追求最高限度的利润

未将目标与执行手段相对接

第十四章 让企业混日子:不懂竞争策略与企业改进

就连自己都说不出产品或服务好在哪

仅仅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

不能认识到低成本的威力

秀才打败兵,胜在先行者优势

未能为企业找准生态位

第十五章 逃不掉的劣根性:服务就是“伺候人”

认识不到用服务来促进与顾客的多次成交

自称产品是精品,却将服务看做是赠送品

宣传是一心为顾客,做法是服务远离顾客

只想着以好产品创业,未曾想以好服务立业

认为顾客只是在买产品,而不是在买服务

第十六章 野蛮管理:大棒为上,不重激励

总是将激励并到秋后算账

不信任员工,千金难买员工心

奖罚不明,每个人都是葫芦僧

想使员工积极工作,却错用惩罚方式

缺乏互利思维,守钱重于留人

第十七 章有智商没情商,管理呆板失人心

不懂柔性管理,拢不住员工之心

不善倾听,不能了解员工的心声

对员工缺乏感恩之心

只知道如何管理,不知道如何不管理

处处以利益为先,管理缺乏情感

第十八章 胸无大志:文化建设只适用于大企业

忽视文化建设,不为引凤筑金巢

使命管理缺失,大家只为挣钱而做事

漠视集体价值观的培养,一切只按制度办

文化无用论:那玩意就是虚东西

文化一次论:文化建设不需要时常更新

第十九章 制度悖论:在随意和极端两头跳跃

自己说了算,没有制度照样转

制度是万能的,凡事必须都按制度办

在人情上搞阴阳制度

用死守为制度挖掘坟墓

有我在,制度靠边站

第二十章 缺乏执行力:决策变为空谈

很多事情轻易半途改道

目标树立后不能全力以赴

不能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轻准备而易妄动

第二十一章 盲日乐观,缺乏危机感的刨业者必败

因小失大,被小利绊住脚步

居安不思危,看不清潜在风险

孤注一掷,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知足难长乐,缺乏进取精神

反应迟钝,意识不到冬天的到来

不重细节,被蚂蚁掘开堤坝

第二十二章 精明人糊涂账:小企业没大账

本是精明人,却让企业记了糊涂账

忽视企业供血,把现金流当小事

做“甩手掌柜”,轻视公司财务

先花钱后进钱,资金链断裂

重成本不重创新,难以持续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