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影响全世界的心理定律
释义

基本资料

著者: 朱彤

国际书号: 9789866340536

原书名: 影响全世界的心理定律

装帧: 平

版次: 1

分类: 心理学总论

出版日期: 2010/10/01

出版社: 海鸽文化出版图书有限公司

文字: 中文(繁)

简介

人们的普遍愿望是,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也能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如果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不是最好的情况吗?

但是心理学家发现,事情并不是那麼简单。因为人们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如果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你要是对他做这件事再予以物质上的奖励,会使他逐渐对这件原本喜欢的事失去兴趣。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家德西在一九七一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证明这个定律。

他请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答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以得到一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和第一阶段相同,没有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这时去瞭解他们是否愿意继续解题,作为他们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

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但是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却很少。这显示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但是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显示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也就是说,进行一项愉快活动的时候,人们得到的报酬是他的内部感受;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这是为什麼呢?难道人们不是愿意做喜欢做的事,同时又得到钱吗?

有一位画家,在成名前醉心於自己的艺术创作,觉得创作是他最快乐的事。有一天他突然一举成名天下知,他的画一幅能卖几十万,他立刻变成大富翁。

可是从此以後,他在创作的时候,总是在脑中思考:这样画可以被观赏者接受和认可吗?这样画符合他原来的风格吗?因为只有符合他出名时那个风格,他才容易被人们认可。如果他创出新的风格,就没有把握被人们接受。因为人们心中已经把他定型。可是作为艺术家,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创新,但是他却不敢,担心创新以後,他的画不被认可,赚不到那麼多钱。结果为了钱,他的创作不像过去那样无所顾忌,痛快的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而是变得瞻前顾後、患得患失。这样,画画就变得不像开始时一样,给他带来那麼大的乐趣。

不只是艺术活动,其他喜欢的活动因为得到物质奖赏而降低兴趣,是同样的道理。也就是说,物质利益的诱惑使人分心,结果做事就不能像原来那麼专心,不能像原来只为满足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而做事,乐趣当然就会降低,甚至还可能讨厌这件事。

在生活中,这个定律的确有所表现。

有些人试图用这个办法克服孩子的「打电动成瘾」,就是为孩子打电动的时间计时,时间越长,奖励越多:不到三小时,惩罚;超过五小时,给小奖;超过八小时,给大奖。孩子为了得奖,拚命的玩,最後累得疲惫不堪,厌倦透了,再也不想打电动。

父母也应该瞭解这个定律,不要拿钱来奖励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尽量培养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