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营前港 |
释义 | 亦名瀛洲港,地理坐标为北纬25°28′,东经119°28′。原港区从营前镇新街至伯牙岩,岸段长750米;现港区向西扩展至黄石,岸段长7800米。 营前港处于闽江的白龙江、乌龙江和上洞江三江的交汇处,与马尾隔江相望。水路北距上海港471海里、温州港173海里、沙埕港125海里,南距泉州港156海里、厦门港199海里,东距台湾省基隆港148海里。省道峡梅干线贯穿港区,西邻峡南通国道福厦干线,东邻筹东港华能福州电厂专用公路通西泽线,20公里路程抵长乐国际机场,海陆空交通便利。 闽江是福建省迳流量最大的河流,迳流作用强,且南岸受迳流影响大于北岸,纳潮量较大,因此泥沙淤积也比北岸少。港口水文受闽江迳流和外海潮双重影响,上洞江口至伯牙岩距岸10~100米,水深5米以上,伯牙岩前沿水深10~20米,历来万吨级远洋货轮锚地多选在此,此段可建5000~1万吨级泊位码头。从岐头以西至黄石可建2000~3000吨级泊位码头。 据史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福州列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并在伯牙岩设立闽海关办事处;美国美孚煤油公司强购右岸良田40亩建造油库;港区经常停泊外籍远洋轮船。 营前港港口设施薄弱,虽在明代建有渡仔道和四林道,清代闽海关办事处在伯牙潭建有海关道,民国时期建有新道、哲举道和唐腹浦道。6个道头都只供小船停泊。民国32年所建简易木码头也仅供下游轮船公司客轮专用,港口落后状况没有改变。 1955年,福州港务局在营前新街(现瀛洲路)建简易木码头1座,可供闽江300吨级客轮停泊。1959年在上洞江口两岸建汽车轮渡码头,因堵河建闸,码头废弃。1973年,省闽江航运公司在过船闸口建临时性方舟浮码头1座,供公司客轮停靠。1980~1986年,省闽江航运公司在临时码头东侧建客、货轮泊位码头各1个。客运码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方舟式浮码头,长26米,宽8.5米,由长26米、宽3米铁制引桥连接岸段,设500吨级泊位,年客运量100万人次;货运码头在客运码头东侧,结构与客运码头相同,年货物吞吐量30万吨,有条石铺设堆场2000平方米。1980年,海星渔业村在靠原美孚油库附近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桩板梁式码头,有500吨级泊位1个,系渔业专用,1990年经港务监督部门批准用以装卸电石;是年,闽江糖厂在下洋岸段建一个500吨级方舟浮码头。1992年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在下洋建的2000吨级榕通集装箱码头;南平水泥厂在岐头建的2000吨级散装水泥码头,县联运公司在营前建交通码头,可同时停泊500吨级1艘和小渡轮8艘。 到1994年止,营前港共有中小码头12座(3000吨级6座、2000吨级2座、500吨级4座),港口每天平均停泊沿海货轮7艘、内河货轮21艘、客轮6班、渡轮48班,年港口吞吐量为货74万吨、客118万人,分别比1980年增6倍和1.4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