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应变 |
释义 | 词语相关拼音yìng biàn 释义(1)指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荀子·王制》:“举措应变而不穷。”;《新唐书·李绩传》:其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 (2)指力学名词。 【基本解释】 ①对突发性事件的一种应付。 ~能力 ② 由外力使物体尺寸或形状发生相对变化的现象,常以百分数(%)表示,无量纲。 【详细解释】 1. 顺应变化。 《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应变而动,是为顺常。” 2. 应付事变。 《文子·上义》:“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史记·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 宋 陆游《贺汤丞相启》:“守文致理,将见隆古极治之时;应变制宜,必有仁人无敌之勇。”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应变陈言,屏居泉石。菜彩承欢,三公不易。”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 文 仅率军舰,仓卒应变,而陆地为变兵所据。” 3. 力学名词。指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其体积或形状所发生的变化。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他曾经运用了从单一区域的扭动形式来查明应变形迹的方法,阐明了 英格兰的隐伏煤田。” 应力与应变应力概念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同截面相切的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应力会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长,对于某一种材料,应力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材料就要破坏。对某种材料来说,应力可能达到的这个限度称为该种材料的极限应力。极限应力值要通过材料的力学试验来测定。将测定的极限应力作适当降低,规定出材料能安全工作的应力最大值,这就是许用应力。材料要想安全使用,在使用时其内的应力应低于它的极限应力,否则材料就会在使用时发生破坏。 工程构件,大多数情形下,内力并非均匀分布,通常“ 破坏”或“ 失效”往往从内力集度最大处开始,因此,有必要区别并定义应力概念。 有些材料在工作时,其所受的外力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时其内部的应力大小不变,称为静应力;还有一些材料,其所受的外力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这时内部的应力也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称为交变应力。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通常材料承受的交变应力远小于其静载下的强度极限时,破坏就可能发生。另外材料会由于截面尺寸改变而引起应力的局部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对于组织均匀的脆性材料,应力集中将大大降低构件的强度,这在构件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无单位量单位 应变概念 机械零件和构件等物体内任一点(单元体)因外力作用引起的形状和尺寸的相对改变。与点的正应力和切应力(见应力)相对应,应变分为线应变和角应变。受力零件和构件上的每一点都可取一个微小的正六面体,称为单元体。单元体任一边的线长度的相对改变称为线应变或正应变;单元体任意两边所夹直角的改变称为角应变或切应变,以弧度来度量。线应变和角应变是度量零件内一点处变形程度的两个几何量。零件变形后,单元体体积的改变与原单元体体积之比,称为体积应变。线应变、角应变和体积应变都是无量纲的量。当单元体各个面上的切应力都等于零,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称该单元体为主单元体,它的各个面称为主平面,各主平面交线的方向称为主方向。沿主方向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当外力卸除后,物体内部产生的应变能够全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称为弹性应变;如只能部分地恢复到原来状态,其残留下来的那一部分称为塑性应变。 A 线应变 在直角坐标中所取单元体为正六面体时,三条相互垂直的棱边的长度在变形前后的改变量与原长之比,定义为线应变,用ε表示。一点在x、y、z方向的线应变分别为εx、εy、εz。线应变以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B 切应变 单元体的两条相互垂直的棱边,在变形后的直角改变量,定义为角应变或切应变,用γ表示。一点在x-y方向、y-z方向z-x方向的切应变,分别为γxy、γyz、γzx。切应变以直角减少为正,反之为负。 C 一点的应变状态 一点的应变分量εx、εy、εz、γxy、γyz、γzx已知时,在该点处任意方向的线应变,以及通过该点任意两线段间的直角改变量,都可根据应变分量的坐标变换公式求出。该点的应变状态也就确定。 表示一点应变状态的9个应变分量εx、εy、εz、γxy、γyx、γyz、γzy、γzx、γxz组成的应变张量,即 式中 右边的张量中的切应变用εxy、εxz、---表示,适用于使用张量的附标标号的表示法; 左边张量中的切应变用γxy、γxz、---表示,是工程习惯表示法。 二者概念相同,大小相差一倍。应变张量也是二阶对称量,其中切应变分量εxy=εyx,...。 应变能力1、所谓应变能力就是:当环境、条件、对手等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加以应对的能力; 2、应变能力需要必要的知识、出色智慧、敏捷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 3、要想能够随机应变,首先要养成事先策划、周密计划的习惯,做任何事情都须尽量如此; 4、锻炼自己应变能力的方法: (1) 不怕跌到、勇于实践; (2) 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3) 不断积累、活学活用; (4) 即以不变、应付万变; 这里“即以不变、应付万变”是应变能力的最高境界。如达此境,你将前途无量,无坚不摧。 图书信息书 名: 应变 作 者:星云大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4-1 ISBN: 9787101073164 开本: 16开 定价: 19.00元 内容简介人,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当你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你怎样才能有安全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稳居高位而无忧?在《应变:生存之道》一书中,星云大师通过《掌舵》、《危机意识》、《两面人》、《应变》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将佛法融入生活之中,带领读者一步一步迈向更加顺利、平安的人生。本书为《迷悟之间》(全十二册)系列丛书之一种,风格清新质朴、别具一格、直指人心,对佛法的解说突破刻板的传统,极富创意。是难得的励志经典,也是台湾的金牌畅销书,丛书全球销量已逾二百多万册。 作者简介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一九五七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撰有《迷悟之间》、《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达百万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大师除屡获殊荣外,国际上亦德风远播,略则举大如:一九七八年荣膺美国东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二〇〇六年获香港凤凰卫视颁赠“安定身心奖”;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终身成就奖”;美国共和党亚裔总部代表布什总统颁赠“杰出成就奖”;二〇一〇年获“中华文化人物”终身成就称号。 图书目录应变 小心眼 刮胡子 踢皮球 鸽子 行动电话 方向 临时抱佛脚 说理 换人 运动与做人 可爱的老人 颜色 设备代替人力 品种 爱情与爱欲 发现 两面人 自我要求 从今天开始 急慢之间 泛滥 走后门 前途在哪里? 再一次 图书馆 包包 两难之间 竞争力 算命 克星 开卷有益 样板文化 分界线 真实和谎言 驼鸟心态 补药 自我激励 老干新枝 选票 佛指的生命 时事新闻 火柴棒 人祸 高处不胜寒 掌舵 左邻右舍 天灾 球赛 公鸡与鸭子 输得起 危机意识 行行出状元 角色混淆 单身贵族 大地的生命 释放 众的重要 造字 探病 三通 名次 胜利之后 缓冲 独立精神 出奇制胜 英雄 露营 小动作 一将难求 钟声 无名氏 阶梯 无聊 旅游文化 饭桌千秋 笔 乌鸦笑猪 傀儡 作弊 马后炮 墙里墙外 古人曰 人生跑道 杀业 酸葡萄 爱语 婚姻 空头支票 棋子 朝会 喝茶 人情味 识时务 附录:星云大师佛学著作 相关典籍简介“应变”是我国古代兵法著作《吴子》 里的第五篇。 作者-吴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是中国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 点评:吴起是继孙武之后,即善于用兵同时又具有高深的军事理论的第一人。历史上,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齐名,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作为政治家、改革家,他与商鞅齐名。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对后世用兵起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治军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又深得部众之心。但其为博取功名而杀妻求将的做法,一直被后人所不耻。 赏析应变,即应付各种情况的变化。全篇共十节,都是讲的应付各种情况的战法。 28、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 吴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摩左而左,摩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今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译文】 武侯问:“战车坚固,马匹驯良,将领勇敢,士卒强壮,突然遭遇敌人,乱得不成行列,该怎么办?” 吴起答:“一般作战的方法,白天用旌旗幡麾来指挥,夜间用金鼓笳笛来指挥。指挥向左就向左,指挥向右就向右。擂鼓就前进,鸣金就停止。第一次吹笳笛就出动,第二次吹笳苗就会合,不听号令的就杀。三军畏服威严,士卒听从命令,这样,就没有打不败的强敌,没有攻不破的坚阵。” 29、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避之于易,邀之于阝厄。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阝厄;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干击万,莫善于阻。今有少卒卒起,击金鸣鼓于阝厄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译文】 武侯问:“如果敌众我寡,怎么办呢?” 吴起答:“在平坦地形上避免和它作战,而要在险要地形上截击它,所以说,以一击十,最好是利用狭窄隘路;以十击百,最好是利用险要地形;以千击万,最好是利用阻绝地带。如果用少数兵力,突然出击,在狭隘道路上击鼓鸣金,敌人虽多,也莫不惊慌骚动。所以说,使用众多兵力,务必选择平坦地形;使用少数兵力,务必选择险要地形。” 30、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险阻,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则如之何”? 起对曰:“大哉问乎!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之所加。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谋以观其虑。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力,此击强之道也。” 【译文】 武侯问:“敌人很多,既有良好训练,又很勇敢,背靠高山,前临险要,右依山,左靠水;深沟高全,强弩守备,后退稳如山移,前进急如风雨,粮食又很充足,很难与它长.久相持,应该怎么办呢?”吴起答:“您提的问题很大啊!这不能单靠车骑的力量,而要靠高明的计谋才能取胜的。如能准备战车十辆,骑兵万人,加上步兵,区分为五支军队,每支军队担任一个方向,五支军队分为五个方向,敌人必然发生迷惑,不知我将要打它哪里。如果敌人坚强防守,以巩固它的军队,我就立刻派出军使去摸清它的意图。假如故人听我劝说而撤兵,我也撤兵离开。如不听劝告,反而杀我使节,烧我的书信,就五路进攻。战胜不要追击,不胜就迅速撤回。如果要假装败退,引诱敌人,就应以一军稳妥地行动,急剧地战斗,其它四军,一军牵制敌人前方,一军断绝敌人后路,另以两军秘密行动,从左右两侧,袭击敌人据守的地方。五军合击,公然形成有利态势,这就是打击强敌的方法。” 31、武侯问曰:“敌近而薄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 起对曰:“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各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译文】 武侯问道:“敌人接近,迫我交战,我想摆脱它而没有去路,军心很恐惧,应该怎么办呢?” 吴起答:“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众敌寡,可以分兵包围敌人,如果敌众我寡,可以集令兵力袭击敌人,不断地袭击它,敌人虽多也可制服。” 32、武侯问曰,“若遇敌于溪谷之间,傍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遇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勿疑。” 【译文】 武侯问:“如在溪谷之间和敌人遭遇,两旁都是险峻地形,而且敌众我寡,应该怎么办呢?” 吴起答:“遇到丘陵、森林、谷地、深山、大泽等不利地形,都应迅速通过,不要迟缓。如果在高山深谷突然与敌遭遇,必先击鼓呐喊,乘势冲乱敌人,再把弓弩手挺进到前面,一面戒备,一面考虑计谋,并观察敌人的阵势是否混乱,如发现敌军混乱,就毫不迟疑地全力发起进攻。” 33、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土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兵,敌必坚陈,进退不敢。于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译文】 武侯问:“左右是高山,地形很狭窄,突然与敌遭遇,既不敢进攻,又不能退走,应该怎么办呢?” 吴起答:“这叫谷地战,兵力虽多也用不上,应挑选精锐士卒与敌对抗,用轻捷善走的士卒持锐利的武器作为前锋,而把车骑分散隐蔽在四周,与前锋距离几里,不要暴露自己的兵力,这样敌人必然坚守阵地,不敢前进,也不敢后退。这时,[我以一部兵力]张列旗帜,走出山外,迷惑扰乱敌人,敌人必然恐惧,然后再用车骑向敌挑战,使其不得休息。这就是谷地战的方法。” 34、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旁。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译文】 武侯问道:“我与敌相遇于大水汇聚的地方,水势倾陷了车轮,淹没了车辕,车骑都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又没有准备船只,前进后退都困难,应该怎么办呢?” 吴起答:“这叫水战,车骑无法使用,暂且把它留在岸边。登高观察四方,一定要弄清水情,了解水面的宽窄,查明水的深浅,才可以出奇制胜。敌人如果渡水而来,就乘其半渡打击它。” 35、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 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译文】 武侯问道:“阴雨连绵,车马难行,四面受敌,全军惶恐,应该怎么办?” 吴起答:“凡是用战车作战的,阴雨泥泞就停止,天晴地干就行动,要选择高处避开低处行动。要使战车迅速行驶,不论前进或停止,都必须利用道路。如果有敌人战车行动,就可以沿着它的车迹行动。” 36、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 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追而击击之,其兵可覆。” 【译文】 武侯问道:“强暴的敌人,突然到来,掠夺我的庄稼,抢劫我的牛羊,该怎么办呢?” 吴起答:“强暴的敌人前来,必须考虑它的强大,应严加防守,不要应战,待敌人傍晚撤走时,它的装载必然沉重,心理必然恐惧,退走力求迅速,必有互不联系的地方。这时进行追击,就可歼灭它。” 37、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译文】 吴起说:“一般围攻敌城的原则,是城邑既被攻破,就分别进驻它的官府,控制和使用其原来的官吏,没收它的器材物资。军队所到之处,不准砍伐树木、毁坏房屋、擅取粮食、宰杀牲畜、焚烧仓库,以表明对民众无残暴之心。如有请降的,应允许并安抚他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