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鹰潭
释义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鹰潭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市名。鹰潭地理位置优越,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下辖月湖区、贵溪市和余江县。全市通行赣语。

中文名称:鹰潭

外文名称:Yingtan,Eaglepool

别名:道都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江西省

下辖地区: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

政府驻地:月湖区

电话区号:0701

邮政区码:335000

地理位置:赣东北,鄱阳湖流域,信江下游

面积:3554平方公里

人口:约120万

方言:赣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龙虎山、天师府、上清古镇、古崖墓、嗣汉天师府

火车站:鹰潭火车站(特等站)

车牌代码:赣L

铁路:浙赣铁路、杭长客运专线

公路:梨温高速、320国道

著名中学:鹰潭一中、鹰潭四中

鹰潭名人:邹韬奋、黄维

鹰潭概述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美丽的鄱阳湖流域。她是江西省省辖市,2010江西省运会东道主。拥有亚洲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境内有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道教第十五洞天三十二福地嗣汉天师府。既是世界“道都”,又是中国新兴的“铜都”。

鹰潭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就有“六省通衢”之美誉,改革开放之父邓小平先生大赞“鹰潭是个好口子!“

下辖月湖区(市辖区)、贵溪市、余江县、龙虎山风景区。全市年均气温18℃,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鹰潭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

省辖市历史: 29年

城市性质: 省辖市、 道都、 铜都、 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

道教历史: 1916年

铜都历史: 36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越崖墓群、 嗣汉天师府、 上清宫、 象山书院(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辖县(市)区: 月湖区(市辖区)、 贵溪市、 余江县、 龙虎山风景区

市辖区高校: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分校、 鹰潭广播电视大学、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风景名胜: 仙水岩、 天门山、 仙人城、 象鼻山、 仙女岩、 无蚊村、 上清古镇、 正一观、 天师府、 上清宫、 九曲洲、 白鹤湖

历史名人: 邹韬奋、 张道陵、 陆九渊、 黄维

友好市(区): 福建省厦门市、 福建省三明市, 辽宁省丹东市, 上海市杨浦区

自然资源

矿产 主要矿种有金、铜、银、铝、锌、铀、稀土、石膏、瓷土、硅质原料。矿泉水、花岗岩和建筑用砂岩等,冷水银铅锌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银铅锌矿床,罗塘石膏矿区石膏储量居全省之首,瓷石和硅质原料为我市潜在优势矿石。

农业 鹰潭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200.7万亩,其中旱地13万亩,水田169万亩。近年来,鹰潭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了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水稻、三元杂交猪、南方早熟梨、花生、笋竹、葛根、天师板栗、蔬菜、茶叶、绿化苗木、花卉。

林业 全市林地面积1567.8万亩,活立木蓄面积2371万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积36.6万亩,毛竹立竹5050万株,全市建立了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21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15万亩、名特优经济林基地87.8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1%。年商品材采伐限额6万立方米,毛竹采伐限额满足要求。

旅游 鹰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位于市区南郊16公里处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誉为“华夏道都”。它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保护宫观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众多品牌于一身,被世人称为“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水资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9.22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为6.29亿立方米,全市全年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0.4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22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为10.6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22亿立方米。

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风景区集七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第一仙山。

整个景区规划面积320平方公里(其中,龙虎山景区管委会管辖范围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包括上清宫、正一观、仙水岩、应天山、马祖岩、洪五湖六大景区,景区内共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秀美多姿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是龙虎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三大特色。

《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位于市南20公里处,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龙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张天师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所以鹰潭又称为“道都”。2010年8月2日,龙虎山成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龙虎山风景区是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中心推荐的中国丹霞,是2010年中国唯一申遗项目。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虎山已经成为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2009年龙虎山还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金奖!

铁路主干线

鹰潭站是江西省唯一一个特等站。特等站是中国铁路车站中最高等级的车站。全国拥有此殊荣的特等站如下:黑龙江牡丹江站、河北山海关站、丰台站、河北石家庄站 、山西大同站、 甘肃兰州西站。邓小平同志称赞鹰潭“是个好口子”!,就是因为鹰潭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非常便捷。

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主干线。它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694公里。它在鹰潭与浙赣铁路交汇,另外,在南平市的来舟有一支线通往福州,被称作来福铁路。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是江西北部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干线,由此促进了鹰潭地区交通大发展。

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206、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和济广高速横贯全境,迎来送往四方宾朋;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阳湖与长江水系贯通,维系八方情感。鹰潭已建成铁路和公路的“双枢纽”。

现任领导

市委书记:陈兴超; 市长:钟志生

鹰潭市第一中学

鹰潭一中始建于1956年,是首批江西省重点中学,201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集训东道主。

2004年,学生汪曦(女)以743分夺得江西省高考理科第一名。2009年,学生王沛嘉(女)以608分夺得江西省高考文科第一名。2001年,学生徐莎(女)夺得江西省高考文科第二名。2004年,学生周密(男)夺得江西省高考文科第二名。2010年,学生胡越(男)成为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江西省第一名。2011年鹰潭一中共有8名学生录取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11年9月鹰潭一中校长黄福康荣获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和清华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两项资格。

2004年,学生彭闽昱荣获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45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金牌。2006年,学生刘艺斌荣获在韩国庆山举行的第38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金牌。至今,江西省只有3块国际竞赛金牌,其中两块就在鹰潭一中。2011年12月,鹰潭一中实现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金牌大满贯。

2012年9月,鹰潭市一中即将搬往新校区。

世界铜都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79年7月,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集铜采、选、冶、加于一体、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铜工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黄金、白银及硫化工原料产地,也是江西省最大的企业。公司总部设在江西省鹰潭市。公司拥有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铜材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职工三万余人,总资产260亿元。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跻身世界五强、亚洲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其年产电解铜40万吨、黄金12吨、白银280吨、硫酸110万吨,被誉为中国新兴的“铜都”。新开通的江铜工业游,以其独特的铜文化和现代化铜冶炼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江西工业旅游的新亮点,游人在此可亲手抱起重达12.5公斤的金砖,实现“抱金砖、行好运”的美好愿望。

鹰潭市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金属、非金属、特种矿、建材、宝石等5大类30多地理位置个品种,发现大型矿床4处。金属矿主要有银、铅、锌、金、镉、铁、稀土等,其中银矿储量丰富,为国内之首。非金属矿主要有硫、硅石、瓷土、长石、型砂、石墨、膨润土、红柱石、药用粘土等。特种矿以铀为主。建材矿有石灰石、红石、花岗石、辉长石、辉绿石、珍珠岩、河砂等。宝石矿有电气石、芙蓉石、玛瑙、蛋白石等。遍布境内的红石,质地硬,色型美,开采成本低,为天然优质建筑材料,鹰潭城乡建筑多用此石材。

地理位置

鹰潭市地处东经116°41'至117°30',北纬27°35'至28°40'之间。西部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东部与江西省上饶市,南面与江西省抚州市毗邻,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南平市相连。

行政区划

鹰潭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1个县级市。即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全市总面积9554平方千米,总人口112.49万人(六普数据)。市人民政府驻月湖区(市辖区)。邮编:335000。代码:360600。区号:0701。

市辖区

月湖区,邮政编码335000。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路。辖6街道1镇1乡。月湖区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因境内西南有——奇岩,“岩洞半月形,洞临白露河,河宽似湖”而得名。下辖童家、夏埠二个乡镇和四青、梅园、江边、交通、东湖、白露六个街道,面积20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0万人。

月湖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鹰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部为市级党政机关所在地,北部、中部属商业和生活区,西站和东西两端为工业区。月湖区地理条件独特,交通运输极为便利,素有“六省通衢”之誉,如今更是成为上海经济区和广东经济特区的中心地带,是连接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开发地区的重要桥梁。月湖区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1℃,年均降雨量1774毫米,具有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生态适宜广泛,宜耕、宜林、宜牧。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银、铀、瓷土、石灰石等三十多种。月湖区钟灵毓秀,风光旖旎。月湖岩位于白露镇东,四周山岭相连,一望无垠。山垅深处,隐一大岩,洞门半月状,岩顶深圆,宛如满月,故名“月湖岩”。距市区18公里处,更有国家级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乃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亦为正一天师道祖庭所在地,属丹霞地貌,山奇水秀。上清“嗣汉天师府”为全国21座重点开放道观之一,仙水岩战国崖墓群更是国内罕见的文物宝库。

市辖区学校

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分校、 鹰潭广播电视大学、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中学: 鹰潭市一中、 鹰潭市二中、 鹰潭市三中、 鹰潭市田家炳中学、 鹰潭市五中、 鹰潭市实验中学、 223子弟学校 、 中山中学、 龙虎山中学

小学:鹰潭市一小、 鹰潭市二小(师范附小)、 鹰潭市三小、 鹰潭市四小 、 鹰潭市五小 、 鹰潭市六小、 鹰潭市七小 、 鹰潭市八小 、 鹰潭市九小

贵溪市

贵溪市,面积2480平方千米,人口80余万。邮政编码335400。市人民政府驻雄石路。辖3街13镇7乡(含1民族乡) 。自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建县,至今已1240年,1996年撤县设市。国土面积2480平方公里,55万人,辖1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7个林(垦殖、园艺)场。城市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建成区16.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人。现为“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市”,被誉为“铜都银乡”。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贵溪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溪就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王稼祥、方志敏等都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过战斗的足迹,贵溪人民各个时期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5540名烈士的鲜血,洒满了这块红色的土地。 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贵溪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南方最大早熟梨基地、江西省重点产材基地、长江防护林基地、国家储备粮基地。

全市耕地50万亩、林地263万亩、毛竹31万亩、果业面积10万亩、水面5万亩;森林覆盖率56%。境内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矿藏资源丰富,品位极高。已探明储量的有金、银、铅、锌、铀、瓷土、石膏、硅石、花岗岩等30余种,其中冷水银矿储量为全国之最,雷溪石膏矿为华东之冠,上祝瓷土矿储量、品位列江西省之最,花岗岩品种繁多,储量达64万立方米。 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驻有中央、省属1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中国300强工业企业之一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有亚洲最大、世界排名第十位、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铜冶炼厂——贵溪冶炼厂,阴极铜产量达40万吨,享誉“中国铜都”之称;有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华东电网主力电厂——贵溪电厂,2004年11月已开工建设投资27亿元、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二期工程;有全国四大磷胺厂之一,年产24万吨复合化肥厂;有银锌储量“华东之最”的银矿及国家大型建筑企业首钢四建,中国有色十五冶等。全市地方工业迅速崛起。

按照“五高”要求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贵溪市工业园,已投产企业35家,形成了铜材、光电子、建材、化工、医药、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南方照明公司、竹辉公司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一批名、优、特、高、精、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城市优美,人居环境适宜。具有工业、交通、商贸、信息、旅游等诸多优势和较强辐射功能,是赣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循环互通;城市空气清新,主要指标达标;完成了老城区主要街道改造和城南区开发,已初步形成“显山、露水、绿色”的生态城市。 风景独特,旅游前景广阔。地处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环绕地”,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区龙虎山、中国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象山森林公园、上山修竹山庄、白鹤湖、鬼谷洞、香炉峰、三阳硐府等自然景观;还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赣东北红色根据地遗址、畲族风情、四大古镇、明清建筑群等人文景观。

余江县

余江县,面积 1037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335200。县人民政府驻邓埠镇。辖6镇5乡。境内浙赣、皖赣铁路、320、206国道、311、景鹰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距上海、福州、温州等发达地区均在八小时经济圈内。人文荟萃,历史丰厚,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赋诗颂扬过的地方,近代文化旗手邹韬奋的故乡。

“十五”期间,余江人民在血防精神的鼓舞下,紧紧围绕“超常发展、加速崛起”的奋斗目标,奋发努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8亿元,年均增长11.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财政总收入1.0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工业经济特色纷呈,医药、雕刻、微型元件、眼镜、铜材加工、轻工五金等六大支柱产业迅速壮大,是全国眼镜之乡、雕刻之乡、江西最大微型元件生产基地。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五年累计引进县外资金28.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0倍,县工业园区形成一园四区(眼镜、铜材加工、微型元件、轻工五金)发展格局,2006年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苗木花卉、生猪、花生、葛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是“中国葛之乡”,华东地区最大花生贸易中心。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河两岸三组团”的水景园林城市渐具雏形;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完成重大建设项目40余项。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7元。

历史沧桑

鹰潭以驻地旧名鹰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龙头山,南接市区,北临信江。传说园中的龙头山上有许多大樟树,而山麓下有一个深潭,许多老鹰经常在这一带盘旋飞舞。树影婆娑,潭水清幽,“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成为一道绝美风景,众口相传,鹰潭由此得名。

秦隶属九江郡余干县。唐永泰元年置贵溪县辖鹰潭,称鹰潭坊。唐以来属贵溪县地。明万历年间曾设神前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鹰潭巡检司,同治三年(1864年)设鹰潭镇(一说为同治四年),属贵溪县。

1949年5月7日在鹰潭镇成立贵溪督察专员公署,9月15日建制撤销。1957年1月升为县级鹰潭镇。1958年复为贵溪县辖镇。1960年7月再次升为上饶专区直辖县级镇。1979年3月改镇为县级鹰潭市,属上饶地区。

1983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境置月湖区,上饶地区贵溪、余江2县来属。1996年贵溪撤县设市。

交通枢纽

鹰潭市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206、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和济广高速横贯全境,迎来送往四方宾朋;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阳湖与长江水系贯通,维系八方情感。鹰潭已建成铁路和公路的“双枢纽”。

鹰潭站是南昌铁路局唯一一个集,客、货、编组为一体的特等站。特等站是中国铁路车站中最高等级的车站。全国拥有此殊荣的特等站如下:牡丹江站(客、货、编组); 山海关站(客、货、编组); 丰台站(客、货、编组)、石家庄站(客、货、编组) 大同站(客、货、编组); 兰州西站(客、货、编组)。

最新动态:1、江西鹰潭与广东汕头之间将拟建铁路(简称“鹰汕铁路”)。目前,该铁路已列入铁道部铁路建设中长期规划,铁路总长约780公里,其中江西省境内约550公里,广东省境内约230公里,拟按国铁Ⅰ级标准建设改造,双线电气化,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00公里。该线北起阜阳,向南经六安、安庆跨长江,过东至后进入江西景德镇,利用皖赣铁路至鹰潭,经金溪、南城、南丰、广昌、宁都、瑞金、会昌、寻乌至广东梅州与广梅汕铁路接轨,利用广梅汕铁路至汕头,江西境内新建线路里程为522公里。 该线将改善我国中东部地区南北向干线网距过宽的状况,有效缓解京九铁路的运输压力,同时也将为我国中部安徽、浙江等省市开辟一条新的出海通道,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该线覆盖江西“井”字型骨架城镇空间布局体系中的两次轴之一——沿323国道城镇发展次轴带,途经广昌、宁都、会昌、寻乌等众多铁路空白的革命老区,对于促进江西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提高全省铁路覆盖率,强化江西出海通道具有重要意义。该线力争在2010年底开工建设,2015年前建成通车。

2、规划实施皖赣复线改造。皖赣线北起宁芜铜线的火龙岗车站 ,向南途经宣城、黄山、景德镇、乐平、万年,在贵溪车站与沪昆线接轨,线路全长约540公里,其中江西境内约220公里。 本线北端通过芜湖枢纽衔接淮南、宁芜、宣杭各线,南端通过鹰潭枢纽衔接沪昆、鹰厦各线,是安徽等地区通往福建、江西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赣西地区对接长三角中的苏南地区的重要通道。结合江西省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诉求和路网格局背景,本次规划对该项目路网功能及技术标准采取如下定位:贵溪~景德镇段按新建200公里/小时速度目标值、双线电气化铁路方案,功能以客为主,兼顾少量快速货运,从而形成鄱阳湖城镇群城际快速客运网东段。既有皖赣线贵溪~景德镇段承担货物运输,兼顾少量普速客流; 景德镇~黄山段沿既有线增二线,结合地形和线路条件适当提速,主要承担货运并兼顾少量普速客流;皖赣线大量快速客车在该段可经由九景衢铁路景德镇~骛源段、京福快速铁路骛源~黄山段运行。该线计划2009年上半年开工,2012年前建成。

3、规划建设沪昆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沪昆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东起杭州,途经金华、衢州、上饶、鹰潭、南昌、新余、宜春至长沙,与既有路网干线沪昆线基本平行,线路全长约900km,其中江西省境内约530公里。 该线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上海~杭州~长沙~贵阳~昆明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是未来华中与华东地区的客运主通道,对于缓解沪昆线运能紧张状况、实现沪昆通道客货分线具有重要意义。该线也是江西省通达长三角地区及长株潭城市群最为便捷的通道,同时通过衔接京广客运专线和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可实现江西省与珠三角及西南地区的快速通达。该线计划200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2年前建成。杭南长客运专线时速将达200公里以上,并在鹰潭停靠,为此将在鹰潭境内新建一个站点。届时,市民乘列车去杭州或长沙,时间将大大缩短。

城市规划

(一)鹰潭需要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中心城市才能在赣东北地区发挥自己的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鹰潭市的发展现状及区位优势,江西省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将鹰潭市定位于赣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然而,鹰潭(月湖区)尚处于小城市发展阶段,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与赣东北地区的景德镇、上饶和抚州相比,都处于劣势,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更无从谈起。因此,未来鹰潭市的发展首先是要从规模经济着手,做大做强城市规模。

(二)月湖区与贵溪市需要通过行政区划上的协调以实现两者的联合发展

鹰潭(月湖区)历史上多数时期由贵溪市管辖,虽历经多次行政区划变更,但两城市在地域空间上都一直是独立发展的。然而,自1983年鹰潭(月湖区)升格为地级市并成为市政府驻地以来,政府部门便开始讨论它们相连发展的问题。

对于发展初期的两个小城市,为达到联合发展的目标,地域上的相连是一种高成本的实现手段。实际上,这一目标完全可以通过行政区划上的调整来实现。通过行政区划协调,将月湖区和贵溪市作为两个职能不同、分工合作的城市组团,利用两城市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通过高效率的基础设施把它们联系起来,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联合方式。另外,采用组团式的空间布局,也使城市发展具有更大的弹性,为将来两个城市在更高层次的联合发展上,预留了更广阔的地域空间。

(三)月湖区与贵溪市需要在统一的行政管治下协调建设时序

在面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时,月湖区和贵溪市都做了积极的应对,表现为两者都在其现状建成区的周边规划了一定面积的工业园区。但两个城镇相互间的距离仅为16公里,如此近的两个城市先后规划了自己的工业园区,虽然为容纳东部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但同时也造成了彼此竞争的不利局面。

这一发展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全局观念,难以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利益冲突。由于工业企业进入园区的门槛较低,如果没有统一协调,势必造成城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产业重叠。因此,有必要对月湖区和贵溪市进行行政区划协调,将它们纳入统一的行政管辖范围内,对进入鹰潭市域的工业产业进行统一布局,根据不同产业选择不同城市组团,在统一的规划管理下,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历史文化

鹰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中国陶瓷生产个重要基地(角山窟址群的发掘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凡响),秦至秦至唐代一起由余汗县(今余干县)管辖(中间曾一度划入晋兴县管辖),唐代称鹰潭坊。唐末置贵溪县,鹰潭划为贵溪县辖地;明万历在鹰潭设巡检司,清乾隆定名鹰潭司,同治四年(1865)改名鹰潭镇,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年。1957年1月升格为县级镇,1958年4月又降格为贵溪县辖地;1960年7月再次升格为县级镇,1979年撤镇设市。1983年7月升格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区域改为市辖月湖区,同时辖贵溪县、余江县。1985年7月,被列为我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国家计委在《2000年全国城市发展战略重点》中,又把鹰潭确立为“沿铁路干线重点发展城市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崖墓悬棺已成千古之谜。一代理学宗师宋陆九渊在贵溪创办了“象山书院”。明代宰相夏言和现代著名新闻先驱邹韬奋先生就诞生在这里。当代“木雕之王”企业家张果喜、“蛇王”舒普荣、“蚁王”杨思齐享誉中外。

古文化饮誉海内外。《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位于市南20公里处,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龙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龙虎山有99峰、24岩、108个自然景观。整个鹰潭是江西省辖市,地处江西东北部,属下贵溪市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东北部分别与上饶地区的弋阳、铅山、万年、余干接壤,西南面分别与抚州地区的资溪、金溪毗部,东南方向与福建的光泽县相连。

辖区属南岭准地槽边缘的信江凹隔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边为山林峻岭与武夷山脉相连,最高点浪港山阴蔡峰海拔1541米;北端系怀玉山脉绵延之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线充足,无躇期长,四季分明。

余江县是邹韬奋先生的故乡,是全国血防工作的一面红旗。1958年,毛泽东同志欣闻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夜不能寐,挥毫写下著名的七律《送瘟神二首》。月湖区还发现了迄今3000多年的商代古窑址,把中国的陶瓷生产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该发现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科教兴国

鹰潭高校: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 鹰潭广播电视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分院

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隶属于鹰潭市人民政府管辖,业务主管部门为鹰潭市教育局。学校占地面积1157亩,校园面积150亩,建筑面积5.3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02人,专任教师139人,其中高级职称39人,中级职称52人,本科学历在专任教师中达90%,现在校生4300人。学校开设有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模具加工技术、汽车驾驶与维修、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等十多个专业。

2005年,学校在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上都加大了投入,投资兴建了7000多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内部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建有一流的微机室、多媒体室、PLC操作室、数控车床实验室、自动车床实验室、语音室、电子电工室、财会模拟室等实验、实训设备。2005年学校实行了以专业技能为重点的考试制度改革,加强了教学质量督导力度,实行教考分离,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方法,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模式。

贵溪一中

贵溪一中坐落在新兴铜都贵溪之信江南岸、三峰山下,创办于1945年,1980年被批准为省重点中学。学校现在占地面积120亩,规划用地311亩,现有校舍面积54000余平方米。贵溪一中的前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象山书院,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学校现有在校生近5000人,教学班80个,教职工近300人。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学校”、“全省文明单位”、“全国园林绿化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4年、2005年高考共有八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大幅度攀升,2005年高考二本574人,遥遥领先于鹰潭市其他学校,2004年3月,贵溪一中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36所“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建设学校。2005年底,学校一期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四栋教学楼、一栋电教楼、一栋教师业务楼、一栋学生食堂都已完工投入使用,

余江一中

余江一中创建于1957年秋,原占地112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一座碧水依傍、荫浓花香的园林式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4600余名学生,230名教职工,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是国家教育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先后荣获“省电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并多次荣获省“文明单位”。余江一中历任领导以“团结、求实、创新、进取”为校训,以“服务兴校,爱心立人”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创建优质高中之路。近年来,向国家输送了6000余名优秀人才,其中有全市第一个少年大学生张军,有王德军、何莉、吴艺群、毛叶菲、张云帆等近三十名市文理科状元,有40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有近200人获硕士学位,50来人获博士学位。余江一中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在全省教育教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教学成绩远近闻名,高考成绩连年丰收。

鹰潭四中

在鹰潭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梅园新区有一所花园式学校,它位于市委、市政府大楼对面,占地4万多平方米,教学楼、实验综合楼建筑面积达7369.16平方米,教师宿舍建筑面积达8281.95平方米,走进造型新颖如彩虹一般的校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坐落绿树环抱之间的两幢崭新的教学大楼,教室内宽敞明亮、书声琅琅。往左是雄壮的7层综合大楼,右边是一池碧水,岩边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曲径通幽。象征探索、求和、奋发、向上的两尊雕塑点缀其间使校园熠熠生辉——它就是誉满鹰城、正在腾飞的鹰潭市第四中学。

鹰潭四中创办于1987年5月,15年来,四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年上升。桃李芬芳遍神州,向大中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广大教师敬业爱校、乐于奉献,莘莘学子好学上进、求知欲旺盛,在全校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上进”的风尚。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委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四中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现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网络。学校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工住宅一应俱全。理、化、生实验室、健身房设施齐备。现有初中、高中36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12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果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8人。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一流的管理,使四中教学质量一路攀升。2001年、2002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继1999年、2000年、2001年之后,2002年高考再创佳绩,在生源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取得了高考录取率达93.5%的好成绩,不少自费生考取了本科院校、普高生考取了重点大学。同时,近 三年,教师、学生在学科竞赛中频获大奖。其中,教师有全国一等奖4人,教师有全国二等奖8人、全国三等奖10人,省一等奖11人、省2等奖12人、省三等奖14人、全国优胜奖8人、全国三等奖16人,省一等奖6人、省2等奖2人、省三等奖4人。为更好地利用四中的教育资源,使四中可持续发展,学校于2001年秋季在高一新生中招收了一个“立志班”,学校为其提供优秀的师资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采取减免学杂费等手段,帮助那些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栋梁之才。2002年秋季在高一继续招收一个“立志班”。

16岁,迈进花季的年龄。16岁的鹰潭四中像一位茁壮成长的少年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誉为“鹰潭市重点中学”、“鹰潭市德育示范学校”、“鹰潭市文明单位”、“省卫生庭院”、“省园林化单位”、“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传统体育学校”、“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四中前任校长陈明和被国际名人交流中心授为2001年“世界杰出人士”,并获2003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近举行了第11界运动会,大获收益!

实验中学

(原南昌铁路局鹰潭中学)建校于1959年,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畔,位于环城东路67号,交通便利,市区1路、2路公交车分别从学校西大门、南大门经过。学校环境优雅,为江西省园林单位、江西省电教示范学校、鹰潭市文明单位。2004年3月31日根据鹰潭市政府和南昌铁路局达成的协议,鹰潭铁路中学划正式移交鹰潭市政府管理,并更名为鹰潭市实验中学。学校占地58亩,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现有教学大楼三栋,办公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各一栋。学校配备有近200台电脑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拥有300米田径运动场,是鹰潭市区占地规模、教学条件均属上乘的学校之一。鹰潭市实验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编制数155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2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一级教师58人。在漫长的46年办学历程中,鹰潭市实验中学坚持培养“四有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始终走在前列。学校拥有一批业务素质精良的骨干教师,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著书立说成为学科带头人,有的辅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奖。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强调人性化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为有效解决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困难,积极开展贫困助学活动,在校内设立贫困助学基金,两年来,共免除该校贫困生学杂等费用近10万元,并把募集到的1万余元资金陆续分批发放至贫困生手中,基本解决了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难题。2005年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学术论文达86篇,70余名同学在省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吕韵同学获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沈漪老师连续参加高考英语阅卷工作,充分展示了实验中学雄厚的办学实力。2005年中、高考成绩优异,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坚持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德立校、育人为本。进一步抓好“文明班级考核评比”工作,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和幸福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鹰潭市首届音乐节暨第四届全市歌手大奖赛中,学校选送的刘姗的《红土香》荣获本届艺术节冠军,程天佑的《今晚无人入睡》荣获亚军。近两年来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善教学环境,建立了实验中学校园网站,加大了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硬件的投入,并开通了电子图书馆。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学校被评出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和江西省绿化环保学校。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常年法律顾问,梅园派出所在我校设立了警务室,并在警务室设立了民警提言,派出所安排民警到警务室值班,学校聘用专职的保安住学校值班,制定并完善了学校进出登记、询查制度,并加强校内巡视的力度,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为学校良好的治安秩序起到了保障作用。2005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江西省园林化单位、江西省电教示范学校、江西省绿色环保学校、鹰潭市文明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奥科学校

贵溪奥科现代外语学校是鹰潭市规模最大、教学与生活设施最齐全、最先进的民办学校,在校师生达3500余人。学校已晋升为鹰潭市重点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重点加强建设学校。奥科学校于1999年底实行股份制改造,由企业子弟学校转为面向社会的股份制民办学校。改制后,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努力抢占时代制高点,提出了“创一流名校,育世纪英才”的奋斗目标,迅速将学校做大做强。五年来,学校共筹集资金3200余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教学与师生生活条件。如今该校占地已达560亩,有五栋教学大楼、一栋8层的科技大楼、四栋宿舍大楼、两栋用膳大楼,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达3?82万平方米,而且建起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闭路电教系统,兴建了投影仪电教室、4个多媒体电教室、5个生化物理实验室、6个微机室、5个语音室、2个舞蹈练习房、大型阅览室、藏书达6万余册的图书馆,以及音乐室、画室、钢琴房、电子琴房、电子备课室、天文台、电视广播台、校报编辑部,还修建了标准的足球场、5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与羽毛球场,对校园进行了绿化与美化。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可容纳100个教学班、5000名以上学生就读的能力。为了创一流名校,奥科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培养“名师工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一方面从高等师范院校吸收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优秀中、高级教师来校任教,以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增强教学力量。学校已聘请了美籍教师来校教英语,还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中、高级骨干教师来校任教。近几年,省重点中学余江一中、贵溪一中的6名主科中教高级教师慕名来到奥科学校任教。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强,奥科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5年中考,奥科学校初三学生王海军荣获鹰潭市中考状元。高考成绩显著,共有3人过600分,其中黄俊同学名列贵溪市理科第七。小升初考试也继续保持领先,综合评估全市第二。奥科学校始终以培育人才为已任,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九龙中专

鹰潭九龙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2002年,校园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已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绿化,校舍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中专学校。学校以培养“有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劳动者为目标,实行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形式,校企联办,校校合作,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在校生规模由2002年的247人发展到2005年2055人,为社会培训学员4000多人,生源区域扩展到七省40多个县(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技术专业由创办时的计算机基础、应用电子技术2个发展为计算机基础、应用电子技术、机械与模具制造、旅游与酒店管理、电脑文秘、电脑财会、机电一体化、广告设计、物业管理等九个。专业实验室共18个,教学用电脑420台,安装了配套的网络设备、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了广播电视站、信息网站。有标准的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和多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学校现有设施设备能满足3000多学生学习、生活和运动的需要。由于学校一贯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管理规范高效,教育教学成绩和就业推荐成绩获得了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办学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5年度,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应用技能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西省示范性中专学校”,省综治委评选为“安全文明校园”学校,省七厅委评选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正稳步、快速提高。

鹰潭余江桃李中学

余江县桃李中学于于1993年9月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封闭式、全寄宿的民办普通中学。桃李中学初中总部地处余江县中洲十区、分部分别于为马荃、洪湖乡;高中部于为县城内五里岗,交通便利。学校已投资近6000万元,拥有多栋教学大楼(100间标准教室),两栋学生公寓(可住4000余人)和大型餐厅(可容纳4000人用膳),多个个标准运动场。学校规模:现有43个教学班,教职员工300余人。配有完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每个教室都配有彩电和教学音响。理化生实验齐全,校园网络平台、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室样样达标。呕心沥血育桃李,化作春泥更护花。余江桃李中学领导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校风: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发展学生特长,为学生一生发展谋出路,积极探索出一种适合本校校情的“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

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

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位于鹰潭市西南郊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也是张天师炼丹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明显,是鹰潭市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整个景区规划面积320平方公里(其中,龙虎山景区管委会管辖范围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包括上清宫、正一观、仙水岩、应天山、马祖岩、洪五湖六大景区,景区内共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秀美多姿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是龙虎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三大特色。

目前,龙虎山景区集七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1988年龙虎山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被批准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月被评为全国“4A”级风景旅游区,2001年3月被批准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2001年6月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月龙虎山九曲洲农业观光园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上清天师府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宫观。2003年4月龙虎山又率先在江西省各大景区中同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09年,龙虎山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金奖。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虎山已经成为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龙虎山景区成为又一个“国家5A旅游景区”。

1、难以忘怀的人间仙境——仙水岩。仙水岩是龙虎山六大景区之核心,碧水丹山的山水文化、华夏一绝的崖墓文化和久远纯朴的古越民俗文化浑然一体,使她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高品位景区。这里“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山因水活,水因山媚。四季有佳景、四时不相同。春游,水青山黛、艳阳融融,岩峰若明若暗、水波或皱或舒;夏游,清溪流翡翠、山荫草木香;秋游,锦崖如屏、倒影斑斓,红树迎霜、落英缤纷;冬游,银蛇飞舞、澄江似练,万千鹭鸶绕岩盘旋,好象在与游人共迎新春。

2、绿色醉人的生态王国——天门山。天门山生态游览区位于上清古镇的东南5公里处,是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峰峦连绵,瀑布叠飞,绿树婆娑,珍禽欢歌,环境幽静,天人合一。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5—31万个,堪称天然氧吧。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造就了她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物种,其中许多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二级和省级保护。人类生活源于森林,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现代人所向往并且是旅游的最高境界。天门山就是这样一个绿色醉人的生态王国。

3、纵观龙虎的绝顶仙境——仙人城。仙人城素称仙岩,为一座巨峰,东邻泸溪河,远远望去,四面陡峭。山上到处洞穴中通,石窦如井,茂林修竹,云蒸霞蔚。此山之所以叫仙人城,是因为它自古就是“仙人”所居。魏晋时,第四代天师张盛就在此山之顶修建庙宇,即今日“兜率宫”,塑老子神像,以诵老子功德;宋熙宁年间,宝月禅师自浦城来此建寺,香火兴旺。2002年4月,在仙岩之巅发掘出的旷世文物——七层“灵函”,就刻有“宝月行源,心记净空”的字样。唐代大诗人顾况的《安仁港口望仙人城》,把仙人城描写得仙气缥缈,令人神往。现在,横跨绝壁的仙风桥和环山游步道已全面贯通,登临绝顶,龙虎山九十九峰龙腾虎跃之雄峻尽收眼底,恰似“千尺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凌绝顶,好景胜蓬莱”。

4、色彩斑斓的丹霞胜地——象鼻山。象鼻山位于泸溪河东侧,与清澈见底的河水并驾齐驱,形成龙虎山水陆联游的最佳线路。这里一座形象逼真、巨大无比的天然石象立于山中,硕大的象鼻似乎从天而降,又深深扎入大地之中,惟妙惟肖、灵性暗蕴,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神象”。象鼻山游览区是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峰崖崔嵬,红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藤萝倒挂,瀑布斜飞,极具奇、险、秀、美、幽之景观特点和千姿百态的造型特征,是难得的一处丹霞地貌的景观集锦和科考、休闲之地。

5、举世无双的天下绝景——仙女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龙虎山的自然景观仙女岩,却是华夏唯一、域外无双的奇中之奇!这一绝景,深藏于泸溪河畔的曲径幽处,坐南朝北,数十丈高,其形态逼真,自然平和,毫不忸怩作态,被称为“大地之母、万灵之源”。这一约景集高贵与平易于一表,兼巧俏与敦厚于一身,踞万仞之上、俯亿兆生灵。山有绝景当为名山。龙虎山拥有此景而闻名,仙女冉又饱蘸着龙虎山文化更平添了浓浓仙气。

6、引人入胜的江南小村——无蚊村。许家无蚊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出入靠船筏,耕作在彼岸。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江南小村,却隐藏着一个千古不解的神话——四季无蚊。唐末时,许家村老祖相一公打猎至此,早上挂在树上的竹茼饭,到中午时仍然温热如初,认为此地有神灵之气,是居家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居,至今衍嗣40余代。村内民俗馆陈列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着百姓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情趣;传统的婚俗表演,浓缩并表现出平常百姓最真实和最快乐的人生追求。到村内一游,已成为广大游人“龙虎山之旅”的必选项目。

7、古风古貌的千年古镇——上清古镇。上清古镇是一个道教文化非常浓郁的古镇。镇名的来历就出自道教。所谓“上清”就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灵宝天尊”所居住的禹余天之上清仙境;唐武德八年开始设镇,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镇群山环抱,依水而建,环境优美,文化丰富,名人荟萃,古风犹存。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建应天庙,发展了佛学禅宗一派;南宋儒理学家陆象山曾建象山书院,成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就在隔河相望的桂洲村;而几十代天师及其子孙更是在这里繁衍生息,掌管天下道教事务。镇内的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上清宫、东岳宫、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名胜古迹仍历历在目。尤其是整条古街的民居、店铺、临河的吊脚楼、古码埠依然保持着明清建筑的遗风,并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记录着历史的繁荣与昌盛。游人在古镇吊脚楼内用膳品茶,凭水临风,便可真正领悟到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陶然意境。

8、五斗米道的发祥之地——正一观。鲁迅先生说的好:中国根底全在道教。而中国道教发祥地就在龙虎山麓的正一观原址。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入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云锦山便由此而改名为“龙虎山”。第四代天师张盛回龙虎山,为祭祀祖天师而兴建起“祖天师庙”,每逢三元节,登坛传录,各地学道者纷至沓来,形成了“昼夜长明羽人国”的繁华景象。桑海沧田,“天师庙”也几经修葺,名称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时改为“正一观”至今。现在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重建,并吸收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整个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

9、华夏唯一的仙家府地——天师府。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处所,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建筑群,坐落于上清古镇中部,背靠西华山,南对琵琶峰,门临泸溪河,依山带水,气势恢宏。府内豫樟蔽目,鸟栖树顶,环境清幽,恰似仙境。作为道教领袖的私第园林,在中国绝无仅有。

10、中国道教的神仙都会——上清宫。上清宫是历代天石阐教演法、授录传度和历代高道修身养性之所,素有“道教总会”、“神仙所都”、“百神受职之所”的美誉,坐落于上清镇东首九龙聚会的风水宝地中,溪山环拱、仙灵都会。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108将就诞生于此,且由此演绎的故事,脍炙人口,妇蠕皆知。现在的上清宫,突出“俊逸、柔美、醇和”的特点,巍峨壮观,庄严肃穆。福地门、下马亭、灵星门、钟鼓楼、东隐院、伏魔殿、镇妖井重见天日,在现了当年香火缭绕、道乐悠扬的都会景象。现在,她正与正一观、兜率宫、天师府、东岳宫、留侯家庙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使龙虎山“道教朝圣游”的内涵愈益丰厚。

11、四季飘香的生态花园——九曲洲。九曲洲是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的一朵奇葩,2004年被列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九曲洲整个观光园占地600亩,背靠五指峰,面临泸溪河,东接汉蒲村,西连薛家寨,距上清千年古镇不到3公里,乘竹筏顺流而漂直需30分钟。这里杨柳依依袅袅,竹林亭亭玉立,果树四季飘香,各种奇花异草竞相开放,自然景观优雅秀丽,分“板桥风骨、东隅桑枝、桃映农家、梨园风韵、春华秋实”五大园区,是一个集光观、休闲、科考为一体的生态园。

12、别具特色的水利景区——白鹤湖。白鹤湖风景旅游区位于鹰潭市19公里处,景区面积48.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水库、果林、山岭是景区的三大资源要素,2004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白鹤湖景区以水域风光为特色,四面环山,连绵成岭,与水库风光相得益彰。水库有5座形态各异的小岛,岛上生长着野生红豆衫、香樟、罗汉松、银杏等多种植物,并栖息着数千只白鹤、大雁、野鸭等珍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让游人于湖光山色、梨园飘香的“仙境”之中,享受远离城嚣、亲近自然的心旷神怡。

工业游

世界领先的铜冶炼厂——鹰潭是新兴的“铜都”,工业旅游颇具特色。坐落于贵溪市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跻身世界五强、亚洲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其年产电解铜40万吨、黄金12吨、白银280吨、硫酸110万吨,被誉为中国新兴的“铜都”。新开通的江铜工业游,以其独特的铜文化和现代化铜冶炼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江西工业旅游的新亮点,游人在此可亲手抱起重达12.5公斤的金砖,实现“抱金砖、行好运”的美好愿望。

特产美食

贵溪捺菜

“龙虎山道菜”,是江西最具特色的菜干。

酸、甜、脆、咸、辣皆备,色、香、味俱全,含有多种消化酶、氨基酸、维生素和向量元素,具有健脾开胃,发汗祛寒、预防晕车呕吐,治疗和预防感冒等作用,是请客送礼,招待贵宾之佳品

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到江西品尝捺菜后,称之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从此,捺菜成为皇室贡品。所以也叫“贡菜”。 捺菜的做法:捺菜以正欲结蕾的芥菜芯为原料,配以食盐、白糖、辣椒末、蒜梗、山芋、黄豆等佐料,有的还放少许糖或甘草,经洗、晒、腌、擦、罐装贮藏等工序精制而成。

贵溪灯芯糕

“龙兴铺”,江西省鹰潭市贵溪老字号,始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由当时在贵溪做生意的抚州商人薛应龙创立的。

据贵溪县商业志记载,明代末年,薛应龙在贵溪县城贩卖灯芯草,不久定居下来,开了一爿小店,出售自制蜡烛,兼贩卖灯芯草和香纸、杂货等物,后又改行专制糕点。为广开糕点销路,独出心裁将当时市场很畅销的“云片糕”,添加些白糖和优质麻油,切成细条,形似灯芯,取名为“灯芯糕”。为谋生产兴隆,便以自己的名字为号,称作坊为“龙兴铺”,已于三百多年历史。

余江茄干

茄干是当地民间的风味特产,具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主要原料有茄干、辣椒、米酒、蔗糖及多种辅助原料,科学配方精制而成,集香、甜、辣、鲜为一体,并含有氨基、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生津开胃,百食不厌,而且,对晕车、晕船及孕妇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品还获得1997年江西省新产品新成果金奖

荠菜羹

荠菜是龙虎山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吃嫩叶,而全草入中药,具有利尿、解热、止血作用。荠菜羹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龙虎苦菜

苦菜是一种野生草木植物,无污染,未使用任何人工肥料,完全靠吸收大自然雨露而长成,食之爽口,并有清凉解毒等药用功效。龙虎苦菜据说是当年祖天师在龙虎山炼丹时,播撒在深山中的仙草,供信道者养生食用。现在它已成为当地老百姓餐桌上的物美价廉的菜肴。

腌菜浆蒸蛋

腌菜浆蒸蛋看似普通,但吃起来就觉得不一样了,酸、辣、鲜、香。它是用2~3个土鸡蛋打烂,不是加清水,而是放农家腌菜的浆水,再放适量的盐、辣椒末,在木制的甑上蒸十几分钟。据说天师家吃“黄袍拜君王”时,也吃了这道菜,当天师报出菜名“六月热冻”后,皇上不得其解,又不便多问。回京后,乾隆点名要吃“六月热冻”,可难为了宫中御厨,十几个厨师也不知道“六月热冻”为何物。

参考资料

1.鹰潭市汽车网贵溪城 

2.鹰潭城市建设 

3.鹰潭网主流媒体 

4.企业备案信息 

扩展阅读:

1

鹰潭景点介绍:http://shanghai.9chun.com/jingdian/2374.html

2

鹰潭旅游推荐:http://www.lvmama.com

3

http://www.lvmama.com/place/dest/360600

4

鹰潭论坛:http://www.16lc.cn

5

鹰潭信息网:http://www.sznk91.com/

6

鹰潭人民政府:http://www.yingtan.gov.cn/

7

鹰潭频道:http://city.funonglu.com/jiangxi/yt

8

鹰潭网:http://www.0701w.com

9

鹰潭社区http://www.g0701.com/

10

合众鹰潭:http://www.24yt.com/

开放分类:
城市鹰潭市行政地域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89次
最近更新:2012-05-22
创建者:wlhk1988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玄圣景 展开

程洲清 展开

半月沙川 

teddyss 

七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