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澳西玫瑰鹦鹉中部亚种Platycercus icterotis xanthogenys

2. 澳西玫瑰鹦鹉指名亚种Platycercus icterotis icterotis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澳西玫瑰鹦鹉概述图和全部图片册(图片来源:ARKive)

词条 澳西玫瑰鹦鹉
释义

澳西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icteroti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羽毛的花纹具有明显的特色,背羽呈扇形,胸部、颈部以及头部为鲜红色,黄色的脸颊,背部为黑绿色。晚成雏。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通常4-6只成群活动,繁殖期多在9-1月间。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

中文学名:澳西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Platycercus icterotis

别称:黄颊玫瑰鹦鹉、九重鹦鹉、西玫瑰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纽澳鹦鹉

属:玫瑰鹦鹉属

种:澳西玫瑰鹦鹉

亚种:2种

命名者及年代:Kuhl, 1820

英文名称:Western Rosella

外形特征

澳西玫瑰鹦鹉体长25-26厘米,体重52-80克。头部、胸部、颈部和尾下覆羽为鲜红色,脸颊、下颏和眼先是黄色的,后颈和背部为黑绿色,但羽毛有绿色的边缘,也有一些年龄较大的鸟类的有红色镶边,翅膀的外缘及内部有蓝紫色,中间覆羽绿色,二级羽毛是狭窄的蓝绿色,边缘外的羽毛绿色。尾部的上腹羽是绿色,下腹羽淡蓝色。虹膜深褐色,眼周上有一窄环,是灰色到深灰色。鸟喙浅灰色,脚是灰棕色。雌鸟的喙较小,红色较淡,且眼睛的周围有灰棕色的羽毛。头部、胸部、腹部红色。

栖息环境

在年雨量超过500毫米的森林中可以看过澳西玫瑰鹦鹉的踪迹,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族群喜爱栖息在海拔600-1500米的丘陵林地中,但海拔450-1900米皆可发现其族群,南部地区的族群则活动于各种高度的区域。

生活习性

澳西玫瑰鹦鹉平时大多成对,在夏季会组成小群体,到了冬季开始的时候通常会组成4-6只成群活动;生性活泼并不怕人,大多喜欢在地面觅食;在浓密林间活动的时候则相当难以察觉,因为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在中午炎热的时候大多躲在高大的桉属植物上休息乘凉,偏好较外侧的枝干,理毛和磨嘴清理等;到了晚上会聚集在一起,一同飞往栖息的树上过夜,常至公园、花园或住家后院让人喂食,天然食物包括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及沿海。

繁殖方式

繁殖期多在9-1月间,主要筑巢于树洞内。求偶时雄鸟会靠近雌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雄鸟会有喂食母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人工饲养的巢箱的大小为50x20x20厘米,入口约直径5厘米。雌鸟会产下4-6枚卵,孵化期是19天,幼鸟大约5-7周离巢,过了十至十五个月后才成熟,一旦幼鸟能独立后,就必须和亲鸟分开。至少要等到它们一岁时才能有理想的繁殖结果。

亚种分化

澳西玫瑰鹦鹉(2亚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