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英国史 |
释义 | BBC纪录片:英国史简介【中文名称】: 英国史 【英文名称】: A History of Britain 【发行时间】: 2002年 【发行公司】: BBC 【语 言】: 英语 【导 演】: Simon Schama 【视频比率】: 25.0 fps (1462 Kbps) 【屏幕比例】: 16:9 【音频比率】: 192 Kbps 48000 Hz 【持续时间】: 15×60mins 【集 数】: 15 英国史介绍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它有15个章节组成。从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在短时间内使英国一半的人丧生。 在古代、中世纪时期,英国这个大西洋中的蕞尔小岛,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英国被置于地球边缘的天涯海角。当时欧洲大陆的人,隔着英吉利海峡,隐隐约约见到不列颠岛岸边雾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称之为阿尔比昂。在古代诗歌中,这个名称就是指英国。至于岛上的具体情况,知道的人很少。直到中世纪,一些欧洲大陆的人还以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它。1414年,在黑海岸边的康士坦察召开的一次天主教国际会议上,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代表认为,英国不过是像丹麦、葡萄牙一样的小国家,它的代表不能与其他大国代表平起平坐,不应享有表决权。 但到了近代,英国一跃而为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在国际斗争中,它的代表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各国统治者无不对之刮目相看。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英国先后在16、17、18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英国的船舰,驰骋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上,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逐步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凡阳光一天24小时照耀之处,都可以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旗帜在飘扬,英国近代历史也就成为这时期世界历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集简介1 Beginnings(3100 B.C.——1000 A.D.)(本片在时间上横越了4000年从铁器时代直至今日。) 古代英国是一个兴旺的地区,罗马人称它是一个声望和财富聚集的地方。当时很多英国酋长已经并接受了罗马式的规则并采取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Hadrian墙的建成标志着省在英国的出现。 在罗马帝国灭亡400之后,它的统一的梦想却流传了下来。Alfred公然向伪王国挑战,并且把海盗从王国的土地上赶走,最终一个王国被诺曼人征服了。 2 Conquest(1000——1087) 九个小时的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诺曼人取代了盎鲁——萨克逊人,英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当法国人到来时,Harold解除了他哥哥Tostig的武装。他率领他的最后的部队向南冲锋了187英里。最后他在Senlac山上面对着向他冲来的威廉的骑士和弓箭手。 1066年的圣诞节那天,威廉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英国成为诺曼人帝国的一部分,而威廉也成为第一个王。 3 Dynasty(1087——1216) 1066年之后,Angevin王朝征服了,Schama(作者)说“征服所迎得的是混乱、屠杀、饥荒、勒索” 留在英国人心里的是亨利2世,那个建立了延续到今日的法律体制和城市服务的男人。尽管被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谋杀了最powerful的烈士Thomas Becket。 在亨利的四个儿子中,两个当了国王。其中Richard对他的父亲宣战并在十字军东征中被捕,而John的失败则是被他的男爵鼓动印刷了Magna Carta. 4 Nations(1216 ——1348) 威尔士, 苏格兰和爱尔兰在放弃取走他们的民族统一身份之后,统一了他们的思想,宣言要从Edward I残暴统治下独立。 苏格兰对英格兰发动战争,并请威尔士加盟一同反对他们的最高统治者。而这却导致了爱尔兰血灾。 威尔士,紧接着苏格兰,一个个倒在爱德华一世的铁锤下。爱德华一世建立了自罗马以来的最强大的帝国系统。 5 King Death(1348——1500) 这是一个关于黑死病的故事——一个肮脏的疾病在一周内传遍整个英国。 6 Burning Convictions(1500——1558) 亨利想从罗马教皇分离,声称自己就是英国的教皇。这导致了英国的改革。在那几十年里英国的天主教被抛弃。1536 和 1538年10000名僧侣被uprooting。修道院分解,他们的财产被重新分配。 伊丽莎白成功的策划了宗教的政变。 7 The Body of the Queen(1558——1603) 这是关于两位女皇的故事——务实的精明谨慎的伊丽莎白和苏格兰的玛丽。 伊丽莎白清楚身为一个女子要统治一个国家十分困难,并且要控制宗教世界,更加困难。当玛丽离开英格兰,她发现她自己已经被囚禁,唯一的自由就是听从伊丽莎白女王的命令。 伊丽莎白完全掌握了英国的命运,在英国呼风唤雨,经过了宗教的改革和,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她成就了伟大的大不列颠。 8 The British Wars(1603——1649) 在国家统一之前,查尔斯一世相信君权神授能解决能够安定当时分崩离析的国家。 从苏格兰的祈祷书开始蔓延到对税收抵制和议会的要求。在这场王权与议会、骑士与圆卢党、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的战争中,最终死亡了75万人。 这场战争最终以英国的统一为结局,但统一后不再是联合王国,取而代之的是联合共和国。 9 Revolutions(1649——1689) 内战的结果是英国成为由奥利佛·克伦威尔领导的无君主的共和体。克伦威尔通过强暴的手段进行统治。当议会公然挑战的他的权威,他攻击议会并将它关闭了。他除了给自己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之外,一切所作所为与国王毫无差别。 但当克伦威尔死后,查尔斯二世复辟了帝国。 10 Britannia Incorporated(1690——1750) 17世纪90年代英格兰,沉浸在光荣革命的胜利的喜悦中,他们迎来了新的时代,新的国王——威廉三世。然而在正在遭受的贫穷和饥饿的苏格兰,依然支持被罢免的王国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转这点是1692年的Glencoe屠杀。半个世纪后,两个国家在利润的驱动下成为了合伙人,并且在1707年实现的联合。 11 The Wrong Empire(1750——1800) 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自由过多地区从与世界。 一个对自己军队不信任的国家,变成了地球上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帝国的自由变成了帝国的奴隶吗? 在野心、奴隶和勇敢地探险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将它的国旗插遍了全球。通过令人上瘾的茶叶、糖和咖啡贸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12 Forces of Nature(1780——1832) 英国从1789年法国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这个章节将解释这一点。 13 Victoria and her Sisters(1830——1910) 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统治一个令人疼痛但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国家。 混乱和革命预示着socialists和traditionalists ,但事实上家庭生活习惯和传统依然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14 The Empire of Good Intentions(1830——1925) 大英帝国承诺了和平、稳定和繁荣。但在爱尔兰和印度却如此相像的充斥着暴力和饥荒。 15 The Two Winstons(1910——) 最后一章陷入了对过去的英国20世纪的历史的沉思中,探讨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命运。消沉和不安的战后和平。 十字军东征和世纪宣言给我们什么暗示 Orwell's 1984的英雄Winston Smith预见了同时代的政治前景? 《英国史》 - 背景概述《英国史》插图《英国史》是一部叙述英国历史的史载材料,记载自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外文书名: A History of England 丛书名: 大国历史·大国性格 平装: 812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500468592 内容简介《英国史(上下)》约80万字,图片400件,分种族的混合、民族的造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及海权、国会的自由及海外膨胀、海外华族政治及工业革命的初期、机器时代的海权及民主政治的趋近等六卷,依年代的顺序,叙述自远古至1918年的英国要人大事经过,同时又不忘以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及海外事业为根据而论列到社会发展的种种。 编辑推荐《英国史(上下)》是一部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趣味性的整体性历史读物 。 20世纪初英国人所撰单本《英国史》(上下),有三本最佳:一为伽地纳之《学生用英国史》,二为格麟之《英吉利人民简史》,三为屈勒味林之《英国史》(上下)。三书作者均为英国著名史家,三书亦各有其优长,然三书之中能享“最佳单本历史”之誉者,非特氏《英国史》(上下)莫属,此书范围之广大,材料之宏博,文笔之卓绝,涵义之深长,均超过其他两书,被《泰喏士报·文学副刊》评为“最伟大的著作”…… 译者钱端升以“最伟大”评《英国史(上下)》:“而且一九二六的《英国史》(上下),除了被推为近十年来英国最伟大的著作外,一般人更公认为屈勒味林一生的巨著。名史家名著的价值于此盖不难推想而知。”(《译者序》) 钱端升又以“英史中之时者”评《英国史(上下)》:“《英国史》这样被世推崇的原因甚多,其最重要者,一为范围的广大,……二为材料的宏博,……三为文笔的卓绝,……四为涵义的深长,……无论在哪一方面,届勒味林(今译特里维廉),据我观察所及,实胜他几筹。世人每称耶教《圣经》为万书之书,而孔子则为圣之时者,我如以‘英史中之时者也’称屈勒味林,我想也不会有人愿驳我罢!”(《译者序》) 作者简介作者:(英国)屈勒味林 (Trevelyan George Macaulay) 译者:钱端升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1876-1962),其姓旧译屈勒味林,今译特里维廉。英国自由主义史学家。毕业于哈罗公学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27年任剑桥大学近代史钦定讲座教授,1940年任三一学院院长。撰有《威克利夫时代之英格兰》等,其书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其中《英格兰史》被钱端升译为《英国史》。 目录上册 译者序 著者序 绪论 第一卷 种族的混合 自最古迄诺曼征服 第二卷 民族的造成 自诺曼征服迄宗教改革 第三卷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海权推铎尔时期 下册 第四卷 国会的自由及海外膨胀斯图亚特时期 第五卷 海权华族政治及工业革命的初期 自乌得勒支迄滑铁卢 第六卷 机器时代的海权及民主政治的趋近 汉诺威王朝的后期 结论 1901—1918 1770年以来的内阁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序言单本的英国历史以我所知最佳者有三本,一为伽地纳的《学生用的英国史》,二为格麟的《英吉利人民的短史》,三即我现在所译屈勒味林·乔治·马可雷著的《英国史》①。三位著者都是英国名史家,三书亦各有特长之处。格麟的《短史》因能注重于全民的生活,因能不限于政争,兵争,及君主政客的起伏,故为著史者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而为他自己博得了极大的声誉。伽地纳的书固属于课本一类之书,但他为精博宏通的史家,且其取材的宏富,抉择的精密,条理的清晰,究非一般教科书所可比拟,故我亦不能因其为教科书而遽不列它为最佳的单本历史之一。然而无论你怎样推崇伽地纳或格麟,无论你怎样力称它们特有的优点,如同伽地纳之宜于初学,及格麟之特辟一径,屈勒味林的《英国史》一出版而最佳单本历史之誉便舍它莫属。 文摘第一章 始祖 伊比利亚人及塞尔特人 不列颠岛 不列颠未成海岛以前种种地质上的变化,火山及岗岭的起灭,满植煤树的热带湿地,以及海底白垩冈地的长成等等:我不预备在此记述。我也不想分别自“皮尔当人”(Piltdown Man)起,在间冰期中漫游不列颠之各种原始猎人的族类。有灵气的真人(Homo Sapiens)大概在冰河末期之后,乘北欧春暖之时,始随大冰北退,而践今不列颠之土。当时不列颠尚为大陆之一部,故徒步并不为难。最普通之鸟兽,花草,树木殆于此时与人类同来。此种以猎射马,驯鹿,及大象为生之人类殆为我人之始祖,因为我们所承认的祖先,在移殖不列颠时难保不和此辈早在该地之猎人有生聚的关系。当此时候,介乎多维(Dover)及加莱(Calais)间之白垩高原仍成连续不断之形势,泰晤士河则流入莱因河之下游,而莱因本身则经今已沉埋北海之水草地而人北冰洋。至今在洋中之暗沙(DoggerBank)上有大象及驯鹿之残骨甚多,即当时莱因河出口时所遗留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