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铸局 |
释义 | 清朝时期的印铸局: “复设礼部铸印局汉员外郎一员。乾隆二年例。”清代官印铸造实行双重审核制度,首为礼部,终为内阁。雍正元年定“镌给印信关防.铸造完日,礼部堂官验明,将监造官姓名,登记册籍。倘有银色不足,铜质不精,及字画不清,怠忽从事者,将监造官指参,交该部从重议处。”六年又谕:“向来铸造金银宝印,所用金银,皆有一定成色.嗣后著该部稽查验看.铸就之后,送内阁,著内阁学士阅看,再行颁发,并将铸印及颁发日期存案备查。”制。” 清末时期的印铸局 清末宣统年 全称内阁印铸局 局长 陆宗舆(1876—1941) 陈锦涛(1870年-1939年) 民国时期的印铸局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16) 该机构叫 政事堂 印铸局 局长 袁思亮 局长 瞿宣颖 (1894~1973) 局长 陆宗舆(1876—1941) 局长 陈锦涛(1870年-1939年) 北洋政府时期(1916-1928)该机构叫 内务部/内政部 印铸局 1916年局长 易顺鼎(1858~1920) 1924年局长 陈汉第 (1874--1949年) 北洋政府时期(不详) 该机构叫 国务院 印铸局 局长:袁伯夔 北伐前南方国民政府 (?-1914-?)中华革命党印铸局 1914年局长 田桓 (1893.1—1982.6) 国民政府时期(1929-1935)该机构叫 国民政府文管处 印铸局 局长 徐崇 国民政府时期(1936-1946)该机构叫 国民政府 印铸局 民国总统府时期(1946-1949)该机构叫 中华民国总统府 中央印铸厂 简称 府厂 局长 沙善余 台湾时期 台湾现政权时期(?-?)总统府第三局中央印制厂 伪政府时期: 中华帝国 洪宪年 (1915-1916)印铸局 局长:易顺鼎(1858~1920) 满洲国(1931-1945)国务院 造办处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5-1938) 不详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7-1940)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1940) 该机构叫 维新政府行政院 印铸局 局长:李宣倜(1876-1961)文威将军,晋陆军中将。直系军阀出身 汪系国民政府 (1940-1945) 行政院 印铸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