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印度神话故事
释义

简介

凡是伟大的文明都有伟大的神话,纷繁复杂的印度神话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其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历史关系密切。

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迁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经过无数次战争后,他们的势力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恒河流域,并大肆奴役当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坏以及改变。

印度神话-导言

印度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大约公元前 2500 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化文明,除了后人发现有居住房屋、农牧业生产等的遗迹,还留下文字印章。古代印度广阔,包括现在的南亚次大陆,即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他们称自己为“赡部洲”或“婆罗多国”。古代中国人称他们为“身毒”、“天竺”等,唐代时统一为“印度”。

古印度到公元前 18 世纪时,逐渐被异族侵略,到公元前 15 世纪左右,从中亚来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印度,建立起新的印度文明,他们被称为印度雅利安人。这些人进入印度河流域以后,过着部落制的氏族生活,他们先征服了当地上着居民,然后又各自到相兼并,这样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小王国,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阶级分化,在印度出现了一种按等级划分阶层关系的制度:种姓制度,按种姓制,印度社会成员被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种姓称婆罗门,包括祭司阶级,掌管宗教事务;第二和姓称刹帝利,包括武士,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种姓称吠舍,是平民阶层,主要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第四种姓称首陀罗,主要是些奴隶和仆人,从事农业、捕渔等技艺,专为上层阶级服务,前两种姓为统治阶级,后两种姓为被统治阶级。种姓的产生促成了婆罗门教的最终形成(约公元前 1000 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种姓制度的逐渐完善,正当列国纷争不断之时,摩揭陀国出类拔萃,在公元前 364 年时,统一恒河流域和印度中部地区,建立起难陀王朝。然而这个王朝很不稳固,约公元前 324 年,旃陀罗芨多推翻难陀王朝,建立起强大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最有名的国王是第三代王阿育王,他不仅统一了大片印度国士,还使印度第一次成为历史上的统一帝国。以后印度历史上又经历了几度的统一、分裂、统一,到公元十八十九世纪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即英属殖民地时期。

按照印度历史发展,其文学进程被分为几大时期,这里我们仅以古代文学为主。按通常的分法,它包括吠陀时期(公元前 15- 前 4 世纪)、史诗时期(公元前 4 世纪-公元 3、4 世纪)、古典梵语时期(公元 1 世纪-12世纪)。吠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四部吠陀本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以及阐述这四部分本集的各种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四部吠陀本集产生于公元前 1500~前 1000 年左右,用诗体写作,语言为吠陀语。后一类阐述书约产生于公元前 1000~前 400 年,由散文创作,用的是吠陀语言演变而成的古梵语。这两类书统称为吠陀文献,当时还有一些与此有关的著作,如语音学、礼仪学、法律学等方面的专书。这些著作产生于婆罗门祭司阶层,多表现神话宗教故事,目的是为婆罗门阶层唱赞歌。

史诗时期的文学以两大民族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为主,此外还有属南方达罗毗荼语系的诗歌文学和巴利语的佛教文学。两大史诗都是用梵语写成,其作者为属刹帝利种姓的苏多阶层,虽书中分别标明作者为毗耶娑和蚁蛭,但后人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原始形式的作者,或在史诗编撰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事实上,两大史诗是集体创作、汇编的。《摩诃婆罗多》约十万颂,产生于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 4 世纪;《罗摩衍那》约二万四千颂,产生于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 2 世纪。两大史诗主要歌颂了英雄事迹和帝王传说,显然它们也是为上层种姓阶级服务的。

古典梵语文学上承两大史诗和佛教文学,又出现了许多与宗教有关的文学,婆罗门教、佛教文学进一步发展,还有耆那教文学、俗语文学。此外,梵语文学中的戏剧、故事、小说以及文艺理论方面也兴盛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的梵语已不再只是宗教语言,它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形式,而为文学家所运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大批以往世书命名的神话传说作品,现存 18 部大往世书和 18 部小往世书。这 36 部书虽以神话为主,但包含有丰富的宗教、法律、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它们实际上是一套古印度的百科全书。

在整个古代印度文学中,神话传说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吠陀文学到古典梵语文学时代,每一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基本上都与神话传说有关,可以说印度神话传说的数量在世界上是据第一位的,其现存神话资料也是任何国家都不可比的。印度古代神话之所如此发达,这主要与印度宗教发达有关。宗教与人类原始崇拜有关。人类早在氏族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对大自然缺乏认识,于是便寄托神祇,有了神,人们便有了宗教,古印度的祭司把婆罗门教视为自己唯一的信仰,他们一生就是从事宗教礼仪活动的,为了巩固自己的宗教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来崇拜他们,这些祭司便利用原始的神的故事来编撰出适应婆罗门教祭司的教本,4 部吠陀本集就是婆罗门祭司的创造。随着婆罗门种姓地位的提高,他们更加着意地推广吠陀本集,传播其中的神话思想。到公元前 4 世纪以后,一些由婆罗门种姓与刹帝利种姓结合所生的子女也继承先辈的传统,开始为上层种姓及帝王歌功颂德,这些所谓的苏多阶层便是两大史诗的创作者,他们还把吠陀时代的多神崇拜发展为三大主神崇拜,目的是为了提高婆罗门及刹帝利种姓的地位,为帝国统一服务。此外印度古代的书写材料落后,任何作品都保存不长,所以始终保持口传的方式,这种口传文学为神话传说的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加之古印度史学不发达,许多真实历史记载不下来,而在流传中被人添油加醋,即使有历史,经多年口传,也被神话化了。因此,在整个古代的印度文学中,神话文学是绝对重要的内容。

吠陀神话中主要的神:

吠陀时期的神话

因陀罗:天帝。

阿耆尼:火神。

伐楼那:水神。

阎摩:死神。

苏利耶:太阳神。

史诗中的主要神:

梵天:创造之神。

毗湿奴:保护神。

湿婆:音乐、舞蹈和毁灭之神。

阿修罗:恶魔。

伽罗楼:金翅神鸟,于烈火中涅盘而得永生,是中国神话中凤凰的原形。

内容目录

目录

王子流浪记

恶僧报

还魂咒

巧匠奇缘

神猴哈奴曼

恒河女神和她的儿子

天鹅媒

罗摩王传奇

大鹏金翅鸟救母

莎维多莉

帝释天屠旱龙

古典梵语时期的神话传说

史诗时期的神话传说

吠陀时期的神话

印度神话-导言

魔法城

安错的人头

天女下凡

游子求知记

“瞎眼”和 “苍白”的儿子

克里须那的故事

鱼腹中的戒指

婆罗门与蛇王

不要王位的国王

伽婆那修士的返老还童

独角修士

天女乌婆丝的故事

洪水的传说

尼亚拉姆

王子复仇记

神的礼物

神奇的宝壶

魔袋

鱼王子

鹿角仙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