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隐白 |
释义 | 【标准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踇)指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趾纤维鞘、(踇)长伸肌腱内侧束。皮肤为(踇)趾背侧与其跖侧骨皮肤移行处,其神经分布为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在趾背筋膜的深面有第1跖骨动脉内侧支,经(踇)长伸肌腱的深面,该动脉至(踇)趾的内侧缘。 (踇)长伸肌腱由腓深神经支配。若斜刺,针行于末节趾骨与 (踇)趾纤维鞘终止部之间,该处神经、血管分布丰富,均来自足底内侧神经及血管。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功用】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主治病症】 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临床上治血崩较好。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龈出血,鼻出血;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癔病,昏厥;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炎; 5.其它:尿血。 【刺灸法】 刺法:1.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 2.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常用于神昏、胸闷咳喘。 隐白(井穴) 位置:在足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局部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与趾底固有神经的吻合处。 主治:腹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现多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 刺灸法:浅刺0.1寸。可灸。 配伍: 配大敦,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昏厥,中风昏迷。 配脾俞、上脘、肝俞,有益气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吐血,衄血。 配气海、血海、三阴交,有益气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 配厉兑,有健脾宁神的作用,主治多梦。文献摘要: 《甲乙经》: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腹中有寒气,隐白主之;饮渴身伏多唾,隐白主之。 《大成》:下血,主肠风,多在胃与大肠,针隐白,灸三里;吐衄血,针隐白、脾俞、肝俞、上脘。 《聚英》:小儿客忤,慢惊风。研究进展: 据报道点刺放血,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每日或间日1次,有较好效果;亦可在该穴上施灸,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每日1~5次,治疗效果较好 研究进展: 据报道点刺放血,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每日或间日1次,有较好效果;亦可在该穴上施灸,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每日1~5次,治疗效果较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