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尹军 |
释义 | 男,1954年生。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专业,曾任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在污泥处理以及臭氧处理学术研究颇有造诣,在市政环境工程学科和水污染物控制系统优化研究上,达国际先进水平。 简介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人类在利用水的同时,也污染了水。有一群人默默地为防治水污染辛勤工作着,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尹军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尹军1954年出生于吉林市。在初中课程还没有学完的情况下,16岁的尹军到长春市自来水公司工作。这个不经意的人生安排,却开始了他与水打交道的生涯。 在自来水公司做团委干事时,尹军养成了看书的习惯。1974年,他被单位推荐上大学。“就是平常所说的工农兵学员”,尹军自己解释说。他这个工农兵学员没像有的人那样,混个学历就算了。他一直在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没有满足于拿到学历。 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习期间,尹军喜欢上了这个专业。从1978年起,他连续3年报考研究生,终于被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专业录取,当年该校只招了2名研究生,尹军就是其中之一。专业方向是水处理,师从当时全国水处理界有名的专家王宝贞。1980年12月,尹军研究生毕业了。他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臭氧和活性炭处理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这个方向当时在国际上也是刚刚起步,“这篇论文为我后来整个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尹军说。 研究生毕业了,他来到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工作,创建了学院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虽然已经硕士研究生毕业了,可尹军依然没有满足,他又想到外面去看一看,进一步提高自己。1984年,他考上了国家公派留学生。1985年7月,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建筑专业城市环境研究室进修。由于他日语基础较好,在此期间,他参与了研究室一些课题的研究。1986年12月回国后,他开展了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当时学院的条件不是很好,他就在一个由卫生间改造成的实验室搞实验,承担的是长春市东部污水处理的项目。后来,他又带领几个老师相继开展了其它项目,为学院带起了一支科研队伍。同时,也带领老师们往日本的一些科技杂志上投稿。1985年,他被评为副教授,任系主任。1988年,他被评为教授。这时,日本早稻田大学邀请他去读博士。1991年1月,他再次来到日本,1992年3月他就拿到了工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人。1992年6月,他谢绝导师的挽留,放弃在日本高薪工作的机会,携妻带女归国工作。为此,他受到我国驻日大使馆的高度评价,大使馆参赞还奖励了他5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回国后,尹军先后任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1997年5月起,任院长。在行政职务不断提升的同时,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不断提高。1992年到1994年,他又到哈尔滨建筑大学做博士后。2000年,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尹军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城市污水热能回收技术、污水高级氧化技术、污水回用及中水道技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技术、污水生态治理工程技术、水污染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是他的重要选题。在这些研究领域,近20年来,他曾参与主持完成2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180多篇学术论文,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5年来,在国内外20多种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和大型国际会议上,以中、英、日3种文字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8篇被ISTP、EI、SCI收录,出版学术编著4部。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科研项目5项,其中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成果获国家专利。目前,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3项,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1项,中外合作项目和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各1项,培养博士、硕士20余人。 成就他在如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在臭氧—活性炭去除水中卤甲烷和硝基芳族化合物的效能和机理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理论和见解,首次建立了臭氧化去除硝基芳族化合物的反应动力学模型;首次提出了污水处理费用临界点的概念,建立了适合中国特点的污水处理费用函数,并采用最优化理论,推导出二种污染物消减量最优化模型;对污泥好氧消化过程中的各种控制指标及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从分子生物学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构想;首次建立了TTC—脱氧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和分析程序,研制出国内外第一台脱氧酶活性测定仪;对自行研制的新型生物膜载体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提高污水生物处理的效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率先开展了我国城市污水热能回收利用工作,首次提出污水回用、污泥利用及污水热能利用三位一体的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新思路,并开展了相关最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目前,研究中取得的若干科研成果已开始在省内外应用,并受到日本等国同行的高度重视,有些研究课题已经开始与日本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