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饮泉亭记
释义

《饮泉亭记》是明代刘伯温的作品,它记述其历史沿革,从西晋吴隐之过贪泉,到元代在原址建亭题名,书写“饮泉亭”三字,借以表彰吴氏刺史,歌颂历史上的循臣廉吏。

作品名称:饮泉亭记

作品别名:饮泉亭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品出处:《诚意伯文集》卷六

文学体裁:游记

作者:刘伯温

基本信息

【名称】饮泉亭记

【年代】明

【作者】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

【体裁】游记

作品原文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1],曰吴君隐之[2],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3]。试使夷、齐饮[4],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5],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6],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7],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8],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9],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10],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11],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12]?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13],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14],明而自信,笃也[15],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16],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17]。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18],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19],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20]。予甚敬其有祖风也,不为记。

作品注释

[1]司马氏:代指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吴隐之:西晋人,字处默,操守清廉,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在名石门,有水曰贪泉,相传饮此水者,即廉士亦贪。隐之至泉所,酌而饮之,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见《晋书·吴隐之传》。

[3]歃(shà):饮,微吸。

[4]夷、齐:即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长子与次子。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伯夷不受,后来两人都投奔到周。抵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后世将他们作为高风亮节的典范。

[5]宪副:宪台,西汉称御史府,东汉改称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御史大夫是御史台长官,则宪副为御史中丞、侍御史等佐贰长官的称呼。吴君:吴姓人氏,生平不详。

[6]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

[7]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京兆:京畿的行政区划名,为三辅之一。杜伯原:即杜本,元清江人,字伯原。博学善属文,武宗时被召至京师,未几归隐。工篆隶,有《诗经表义》《清江碧峰集》《谷音》等论著,学者称为“清碧先生”。

[8]矫心:即矫情。矫,假托、诈称、矫心,掩饰真心,或故违常情以立异。

[9]否(pǐ)臧:成败,善恶。否,恶。臧,善。

[10]沽(gū)名:猎取名誉。

[11]汤火“热水与烈火。比喻刀兵之属能致人死伤者。汤,热水、开水。

[12]幻:诈惑、惑乱。

[13]蛊(gǔ):诱惑。

[14]道:儒家学说。

[15]笃(dǔ):忠实,一心一意。此处指忠实地信仰。

[16]假:借,借助、假借。

[17]藉口:用别人的说话作依据,后转用为托词或假托理由之意。

[18]番(pān)禺:今属广东广州。岭峤(qáio):指五岭,山名。

[19]归咎(jiù):归罪,委过于人。

[20]相得:相互投合。多不与相得,意即与其不投合。

作品赏析

《饮泉亭记》一文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该文是为“饮泉亭”所写的记文,记述其历史沿革,从西晋吴隐之过贪泉,到元代在原址建亭题名,书写“饮泉亭”三字,借以表彰吴氏刺史,歌颂历史上的循臣廉吏。

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公元1359年(元至正十九年),朱元璋下处州,闻刘基及宋濂等名,次年礼聘而至。参与谋划平定陈友谅、张士诚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1367年(吴元年)为太史令,不久,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人惮其严。1370年(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为诚意伯。刘基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天下,太祖比之为张良,为政颇有知人之明。洪武四年,赐归。八年病卒(有传闻为太祖所杀),1513年(正德八年),加赠太师。刘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文与宋濂齐名,诗与高启并称。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有《郁离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等,后均收入《诚意伯文集》。相传他作有《烧饼歌》,对后世之事多有预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