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淫羊藿根 |
释义 | 淫羊藿根,中药名。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及同属植物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鲜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的根及根茎。夏秋采挖,洗净晒干。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之功效。 基本信息中药名 淫羊藿根 别名 羊藿根《分类草药性》,仙灵脾根《圣惠方》。 原植物 1.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 2.Epimedium sagittatum. 3.Epimedium wushanense Ying 4.Epimedium koreanum Nakai in Fl. 5.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 科属分类 小檗科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根及根茎入药。 功效分类 补益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鲜淫羊藿、柔毛淫羊藿 中药药性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 《本草害利》:“辛温,入肾。” 功效主治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主治肾虚阳痿;小淋沥;喘咳;风湿痹痛。 各家论述1.《本草害利》:“补大肠、三焦,强筋骨,起阳事衰,利小便,除茎中痛。” 2.《分类草药性》:“治男子虚淋,白浊,头眩;女人白带,经水不调;并治吼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或研末为散。 用药禁忌阴虚而相火易动者禁服。 药方选录①治小儿雀目,至暮无所见:仙灵脾根半两,晚蚕蛾半两(微炒)半两,射干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捣细罗为散。用羊子肝一枚,切开,掺药二钱在内,以线系定,用黑豉一合,米泔一大盏,煮熟取出,分为二服,以汁下之。(《圣惠方》仙灵脾散) ②治痈疽成脓不溃:淫羊藿干根30g,水煎,调酒和红糖服。(《福建中草药》) 化学成分淫羊藿根含黄酮类成分:淫羊藿黄酮苷,2''-鼠李糖淫羊藿黄酮次苷Ⅱ,淫羊藿属苷A,宝藿苷,槲皮素,金丝桃苷;甾醇类: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3-葡萄糖苷,菜油甾醇-3-葡萄糖苷,胡萝卜甾醇;此外i,尚含二十九烷,三十一烷,钙等无机元素。 药材来源来源考证出自《本草图经》。 药材基原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鲜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等的根及根茎。 产地溯源1.淫羊藿:主产于山西、陕西、宁夏、安徽、河南、湖南、广西、甘肃等地。 2.箭叶淫羊藿:主产于湖北、江苏、安徽、浙江、陕西、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山东、山西等地。 3.巫山淫羊藿:主产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河南等地。 4.朝鲜淫羊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陕西、河南等地。 5.柔毛淫羊藿: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等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