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淫奔 |
释义 | 淫奔yín bēn,自西周时期形成的传统婚姻制度中,男女缔结婚姻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宗法制下,由父母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通过媒人的中介来完成,否则即是非礼非法,称为“淫奔”,不为宗族和社会所承认。 中文名:淫奔 拼音:yín bēn 泛指:私自投奔所爱的女子 出处:《诗·王风·大车序》 相关代表作品:《井底引银瓶》 相关作品作者:白居易 词典解释基本解释 [elope] 抛弃丈夫而和情人逃跑;旧时指私自投奔所爱的人(多指女子) 详细解释 旧谓男女私相奔就,自行结合。多指女方往就男方。 《诗·王风·大车序》:“礼义陵迟,男女淫奔。” 孔颖达 疏:“男女淫奔,谓男淫而女奔之也。”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雅之素操,岂比淫奔。”《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若私下随着郎君去了,淫奔之名,又羞耻难当。”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夜行,岂有君子而夜行者乎?” 张天翼 《脊背与奶子》三:“万恶淫为首!这淫妇!她又淫奔!” 古代所谓“淫奔”,是指女子未经父母许可,没有举行正式婚礼而私自奔就,和男子结合。在封建社会中,淫奔往往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大胆行动,为习俗所不容,为舆论所不许。诗人并不否定封建礼教,但对因自由恋爱而受到迫害的爱情悲剧,则又深表同情。 白居易《新乐府》第四十首,原诗序:“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原文序:止淫奔也(1)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2)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3)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4)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5)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6)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7)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8)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9)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10)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11)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12) 作品注释(1)淫奔:指男女私奔。 (2)引:拉起,提起。 银瓶:珍贵器具。喻美好的少女。 (3)殊:美好。 (4)娟:美好。 宛转:轻细弯曲状。 远山色:形容女子眉黛如远山的颜色。 (5)青梅竹马:李白诗《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指两小无猜的亲密。墙头马上遥相顾。 (6)语:告诉、倾诉。 (7)合双鬟:古少女发式为双鬟,结婚后即合二为一。 (8)大人:指男方父母。 (9)聘为妻:指经过正式行聘手续的女子才能为正妻,正妻可以主祭。 奔:私奔。 妾:偏室。 不谌主祀:不能作为主祭人。 苹蘩(fán):苹与蘩两种水草名,古人以当祭品。 (10)高堂:指父母。 (11)潜来:偷偷来,私奔。 (12)痴小:指痴情而年少的少女。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遭受封建礼教欺压迫害的女子的怨歌,前三句的两个比喻总概了全诗意旨,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遣弃命运的写照。次三句写女子年少时的美貌殊姿,以相识之前的欢悦对比相识后四句横遭不幸的痛苦。再下写女子以身相许,决然私奔的过程,表现了痴情女子的天真和纯洁及为情所动的真实形态。以后五句接着叙述私奔带来的屈辱和痛苦。“聘则为妻奔是妾”没有经过礼法嘉许的结合,即使相爱情深也不能得人认可。女子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已经无处可归。诗末两句凄凉悱恻,是对后世痴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愤的呐喊。“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伤。” 一个好好的良家女子,只因为随爱人私奔,便从此失去了为人妻的资格,“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侍奉公婆丈夫五六年之久,都换不来男家的认可,她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她生的儿子算不得夫家首选的继承人。 中国古代是一个绝对的阶级社会、家长制社会,儿女婚姻都要由父母决定。也许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青年男女、尤其是不同阶层间的自由恋爱,法律条文就更要严格规定妻妾之分。《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良贱不婚”。那就是说,假如小儿女们自由恋爱受阻,相约私奔的话,则女方没有资格为妻,双方家族都只认为她不过是一个妾而已。白居易便就这种“奔者为妾”的社会现状写了这么一首长诗《井底引银瓶》。同时,也是在告诫人们,这种男女私奔的关系,就如同井底的银瓶一样易碎易折。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