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银叶粉虱
释义

银叶粉虱,又称烟粉虱B型,是一种严重危害蔬菜生产的害虫。与烟粉虱相比,银叶粉虱取食量大,繁殖力强,寄主范围更广。银叶粉虱唾液分泌物对植物有毒害,且是内吸传导性的,即有虫叶不一定有症状表现,而在以后的新叶上表现,而其上并没有粉虱为害,这也是长期以来银叶病产生原因不易搞清的关键。

中文学名:银叶粉虱

拉丁学名: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Perring

别称:白蚊子、白粉虱、白龟神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同翅目

科:粉虱科

属:小粉虱属

种:银叶粉虱

英文名:Silverleafwhitefly

原产地:未知,可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入侵地:海南、台湾

传播途径:一般靠风力传布

生物学特征

外形特征

成虫:

体黄色,具2对白翅,休息时翅呈屋脊状,体型较螺旋粉虱小,与温室粉虱较类似,体长约0.8~1.3公厘。

卵:

椭圆形,晶莹淡黄绿色。

若虫:

不规则之长椭圆形,淡黄绿色,扁平,透明。

发生消长规律

云嘉南地区全年发生,杂食性,危害作物达500种以上,以初秋至春末之旱季为高峰期,温度太高或太低及长期降雨湿度高都不利其生长,以3~6月及9~11月为发生盛期,暖冬及设施内最适其发育,26~28°C为最佳发育温度,卵期约5日,幼虫期约15日,成虫期寿命可达1-2月,完成一世代仅需19~27日。母虫一生产卵达200~300粒卵,孵化後之若虫有四龄,一龄有足,寻找适当寄主,二龄以後足退化固着於中老叶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株养液,羽化後成虫继续危害或再飞至其他之新梢叶背组织产卵。成虫不擅长於距离飞翔,一般受干扰时在植株上端或周围稍作盘旋後仍回原作物栖息危害,除直接刺吸养液外并传布病毒病。成虫及若虫并分泌蜜露,诱引蚂蚁或其他昆虫来,虫口密度高时分泌物并可诱发黑煤病,植株叶片或果实上有如洒了一层黑胶水,影响光合作用。

危害范围及特点

危害范围

寄主范围非常广,可危害500种以上之植物,重要之寄主作物有:

一、十字花科蔬菜:甘蓝、包心白菜、花椰菜、萝卜、芥菜、芥蓝菜、芜菁。

二、苋科:苋菜。

三、茄科:茄子、番茄、马铃薯、甜椒、辣椒、烟草。

四、豆科:四季豆、豇豆、毛豆、红豆、绿豆、大豆、莱豆、落花生、碗豆。

五、旋花科:甘薯。

六、锦葵科:棉花。

七、胡麻科:胡麻。

八、胡芦科:西瓜、甜瓜、南瓜、胡瓜、越瓜、丝瓜、苦瓜、佛手瓜、冬瓜。

九、花卉:圣诞红、非洲菊、菊花、石竹、玫瑰、洋桔梗、朱槿、百合、牵牛花。

十、果树:木瓜、酪梨、番石榴。

十一、杂草:藜、龙葵。

为害特点

自1989年入侵台湾,经鉴定确定为新记录之害虫,短短几年其蔓延速度快而广,目前台湾之园艺作物蔬菜或花卉均受其严重危害,可谓超级害虫。其繁殖能力强,寄主植物广,除直接刺吸植体养液致生长衰弱外,并传播病毒病,如南瓜银叶病,故称银叶粉虱。番茄被害则提早落叶,果实硬化畸形,产量降低且无商品价值。若虫与成虫分泌蜜露诱发黑煤病,密度高时在叶片或果实上呈黑色,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不同类别作物危害特徵如下:

一、叶菜类:刺吸叶片养液致叶片绉缩、黄化、枯萎。

二、根茎菜类:颜色白化、无味、重量减轻。

三、果菜类:提早落叶,传布卷叶病或斑点萎凋病,果实硬化畸形。洋香瓜成虫与若虫分泌蜜露在叶上诱发煤病影响光合作用,果实上如洒了一层黑胶水,失去商品价值。南瓜被害叶脉退色呈银白色。

四、花卉类:成虫与若虫群集於叶背,刺吸养液,致黄化落叶。

防治方法

银叶粉虱食性杂,繁殖又快,有赖人们共同防治,急速消减,以防农作物等无谓损失。其防治方法有:

一、诱杀法

因成虫偏好绿色,可利用绿色粘板或水盘诱杀,以降低族群,亦可利用为虫口密度之侦测及防治上之依据。宜5公尺置一块,高度以不超过作物l尺为宜。

二、天敌

(一)捕食性天敌:虫、草蛉、大眼椿象、蜘蛛等可捕食若虫。

(二)寄主性天敌:东方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艳小蜂。

三、田间管理

通风不良与日照不足之环境,尤其设施内会助长其族群之增长,宜保持通风。花卉、豆类及蔬果类氮肥不宜施用过量。网室中如密度高时,由下往上喷水,高湿可降低族群及减缓其活动。银叶粉虱寄主广,杂草或其他寄主及枯枝废叶应清除或同时防治,粗放作物如甘薯等因无喷药,常成为防治的死角。果实套袋亦为极佳之防治方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