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银行利率
释义

基本概念

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钱;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钱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率的计算

零存整取是我们普通居民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零存整取利率的计算为例。

零存整取的余额是逐日递增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整存整取的计算利息的方式,只能用单利年金方式计算,公式如下:

SN =A(1+R)+A(1+2R)+…+A(1+NR)

=NA+1/2 N(N+1)AR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是N期后的本利和,SN又可称为单利年金终值。上式中,NA是所储蓄的本金的总额,1/2 N(N十1)AR 是所获得的利息的总数额。

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额每次都相同,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存期可化为常数如下:

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 D=1/2 N(N十1)=1/2×12×(12+1)=78

同样,如果存期为2年,则常数由上式可算出D=300,如果存期为3年,则常数为D=666。

这样算来,就有:1/2 N(N十1)AR=DAR,即零存整取利息。

例如:你每月存入1000元。存期为1年,存入月利率为1.425‰(2004年10月29日起执行的现行一年期零存整取月利率),则期满年利息为:1000×78×1.425‰=111.15(元)

又如储户逾期支取,那么,到期时的余额在过期天数的利息按活期的利率来计算利息。

零存整取有另外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这就是定额计息法。

所谓定额计息法,就是用积数法计算出每元的利息化为定额息,再以每元的定额息乘以到期结存余额,就得到利息额。

每元定额息 =1/2 N(N+1)NAR÷NA

=1/2(N十1)R

如果,现行一年期的零存整取的月息为1.425‰。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元的定额息为:1/2×(12+1)×1.425‰=0.0092625

你每月存入1000元,此到期余额为:1000×12=12000(元)

则利息为:12000×0.0092625=111.15(元)

扣去20%的利息税22.23元,你实可得利息88.92元.

现行利率

人民币存款利率表2011-07-06起 项目年利率(%)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0.50

(二)定期 1.整存整取 三个月3.10 半年3.30 一年3.50二年4.40 三年5.00 五年5.50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3.10 三年3.30 五年3.50

3.定活两便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二、协定存款 1.17

三、通知存款. 一天0.95 七天1.49

人民币贷款利率表2010-7-6起

项目 年利率(%)

一、短期贷款 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 6.01

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 6.56

二、中长期贷款 一至三年(含三年) 6.65

三至五年(含五年) 6.90

五年以上 7.05

三、贴现 贴现 以再贴利率为下限加点确定

银行利率理论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额、用P表示本金,则利率可用公式表示为:i=I/P

一般来说,利率根据计量的期限标准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两个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在他的理论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是没有利率弹性的外生变量。此时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而后产生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为修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而提出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则认为以上理论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于是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从而建立了一种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与收入同时决定的理论。

根据此模型,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四个因素,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利率水平。这种理论的特点是一般均衡分析。该理论在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把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从利息的来源和实质的角度,考虑了制度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利息的独立化,对于真正显示资金使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能动作用有积极意义。

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六个月(含)  一年(含) 一至三年(含) 三至五年(含) 五年以上

1996.5.1 9.72%   13.14% 14.94% 15.12%

1996.8.23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3.25 7.02% 7.92% 9.00% 9.72% 10.35%

1998.7.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7 6.12% 6.39% 6.66% 7.20% 7.56%

1999.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2.2.21优惠利率 -- 4.77% 4.77% 4.77% 5.04%

2004.10.29 5.22% 5.58% 5.76% 5.82% 6.12%

2004.10.29优惠利率 -- 4.95% 4.95% 4.95% 5.31%

2006.4.28 5.40% 5.85% 6.03% 6.12% 6.39%

2006.4.28优惠利率 4.59% 4.97% 5.13% 5.20% 5.43%

2006.8.19 5.58% 6.12% 6.30% 6.48% 6.84%

2006.8.19优惠利率 4.74% 5.20% 5.36% 5.51% 5.81%

2007.3.18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3.18优惠利率 4.81% 5.43% 5.58% 5.73% 6.04%

2007.5.19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5.19优惠利率 4.97% 5.58% 5.74% 5.89% 6.12%

2007.7.21 6.03% 6.84% 7.02% 7.20% 7.38%

2007.7.21优惠利率 5.13% 5.81% 5.97% 6.12% 6.27%

2007.8.22 6.21% 7.02% 7.20% 7.38% 7.56%

2007.8.22优惠利率 5.28% 5.97% 6.12% 6.27% 6.43%

2007.9.15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9.15优惠利率 5.51% 6.20% 6.35% 6.50% 6.66%

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

2007.12.21优惠利率 5.58% 6.35% 6.43% 6.58% 6.66%

2008.9.16 6.21% 7.20% 7.29% 7.56% 7.74%

2008.10.08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03% 6.66% 6.75% 7.02% 7.20%

2008.11.27基准利率 5.04% 5.58% 5.67% 5.94% 6.12%

按揭利率(下浮15%) 4.28% 4.74% 4.82% 5.05% 5.20%

按揭利率(下浮30%) 3.528% 3.906% 3.969% 4.179% 4.284%

2008.12.23基准利率 4.86% 5.31% 5.40% 5.76% 5.94%

按揭利率(下浮30%) 3.402% 3.717% 3.78% 4.032% 4.158%当前央行利率对国民经济的负面作用及物价上涨的隐性因素

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央行有货币发行权、对所有国有银行的管辖权等特权和保持中国金融稳定的义务。负面作用因为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变得不可避免。仅就存款利率的负面作用建模:设A为某年总的国民生产总值、B为该年消费总值,则剩余产品总值为A-B,假设全部转为储蓄。另有银行年利率为C,产品在一年内的自然损耗率为D。可以得到两个值E=(A-B)(1+C)和F=(A-B)(1-D)。即一年以后,该年的剩余产品总值为E、F,E为银行储蓄计算值,F为库存实际值,且E>F。

从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下,E-F的差值并不能依靠货款利率来平衡,主要是印发纸币来维持平衡,成为物价上涨的一个隐性因素。居民储蓄的目的实际上是投资,获得了利息,达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银行应该通过平衡储蓄及贷款,赚取利差,实际情况是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很多。国有银行储蓄利息的压力通过增发货币化解。银行压力化解只是针对银行来讲,对于市场来讲通账的压力就增加了,也就是储蓄利息的压力转化为通账压力。企业、居民及其储蓄成为了储蓄压力的下一环。在原来的平衡中这个压力是要由贷款的企业单独承担的。

7月基准利率上调

 调整后利率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0.50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 3.10

半年 3.30

一年 3.50

二年 4.40

三年 5.00

五年 5.50

二、各项贷款 

六个月 6.10

一年 6.56

一至三年 6.65

三至五年 6.90

五年以上 7.05

三、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五年以下(含五年) 4.45

五年以上 4.9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