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银饰工艺
释义

苗族普遍喜戴银制品,男女皆然,而以青年妇女为最。明代郭子章的《黔记》卷五九和翟九思的《万历武功录》卷六,就有黔东和黔中苗族“以银环、银圈饰耳”的记载,但数量少。到清代,使用银饰盛极一时,不仅很普遍,而且数量多。如黔东苗族妇女,头戴银花,耳戴银环,项戴银圈,“以多为富”。贵州中部及云南、川南,用银饰也很普遍,但数量较少。进入民国,苗族使用银饰的仍然很多,制造工艺也更精致纤巧。清代时的“大耳环”,很多地区已改为纤巧玲珑的珠式耳环,项圈、项链很考究制作,并出现精制的银冠、银衣等。

基本信息

苗族的银饰,均为本民族男工匠所制,以黔东南和湘西的工艺最高。成品有粗细两类:粗件如黔东黄平、炉山、台江一带的扣环项链、实心项圈、实心手镯等,一般不要求精工制作,用银分量大,佩戴的目的是显示富有。但也有较为精工的泡项圈、泡手镯、空心钻花项圈和手镯等,制作虽较为费工,但用银较少。细件很精致,著名的如黔东清水江、舞阳河两岸的银花、围腰链、银羽、银泡、银雀、银索、银冠、银罗汉、银铃,湘西和黔东北的银链、银花、银耳环、钗牙签、银铃、银蝴蝶、银牌、银披肩以及祭祀用的银冠等。制作这类银饰费工极大,有的要经过多程序的加工,如制银索,要将银拉成细如头发的银丝,然后集数十根银丝编成每面都呈“人”字形的六棱银索。黔东的银冠,更是集银饰工艺之精华,在面积不大的冠架上,焊接的银花、银铃、银雀、银蝴蝶、银钟、银签等饰物,重约三、四十两,有数十件甚至百件之多,件件都是精工之作,闪耀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之光。

湘西方言苗族银饰的分类特点

操苗语湘西方言的妇女,每逢节日,都佩戴多件精制的银饰。常用的银饰有披肩、钻花项圈、银串、挂银串项圈、围腰链、螺旋项圈、龙头手镯、戒指、耳柱、压领等,都是本地苗族银匠制作,工艺精湛,式样美观。

银披肩

一般用七或九块薄银片为主件,各钻花纹。花纹中以双龙戏珠为主,龙身周围为钻花云片,镂空。作为主体的大块薄银片之间,以银丝作圈衔接成为披肩的整体。佩戴时,披肩能随肩、胸的高低、凸凹而紧贴于肩胸。披肩胸前焊接七或九组银串。每组银串多为两层,每层都是钻花镂空的薄银片,两层都系银串,上层为二串,一层为五串,每串的下端都系有银铃、小银片等。其中以龙的造型最为生动,制作也最精湛。龙鳞以银丝勾画焊接于龙身而成,眼、鼻、须、爪、绣、尾皆备,形态生动活泼。大薄银片上另楼几片浮云护绕龙身,有如云中二龙翻腾,戏夺珠宝。

钻花项圈

环为扁平较厚银片,修剪为圆圈,正面满钻花纹,若干只为一套,各只的环圈由小到大。佩戴时,依次由大环到小、环,互不遮盖,每只都显现在外。

银串(俗称牙签)

以三块薄银片和三根银链为主件;两根银链联系银片为三层,另一根较长银链镶联顶层为佩戴时悬挂用,每块银片都精钻花纹。三层银片的下缘另以小银链系小银片,小银片的下缘各系三根小银链,每根小银链的下端各系一枚喇叭形圆银筒或钻有不同花纹的小银片。最下一层的主件、银片,下缘均以小银链系银牙签、银挖耳勺等为饰。银串有单独的,也有两串联在一起的。佩戴时,都悬于大襟衣右上的纽袢。

银串项圈

项圈较粗,先捶作四方形,再扔为螺旋状,最后纤作项圈。项圈的胸前半圆上各悬若干银串,银串形式基本同上。

黔东方言苗族银饰的分类及特点

操苗语黔东方言的妇女,部分地区姑娘佩戴的银饰数量之大,为苗族之冠;制作工艺和品种之多也属第一流。约而言之,可分三类。

第一类

工艺精湛,工序复杂,成品美观。这类银饰主要有银冠、银凤、空花手镯、银线编织手镯、发髻银索等。银性软而延伸性强,可拉成马尾样的细丝。编织手镯、戒指、发髻索等银饰,就是用这种细银丝作成。

银冠

其结构有两种,一是以约三毫米的铁丝作骨架,再将上百的银花簇缠满铁丝架之上为帽顶,帽的周围缠以钻花的薄银片,下缘缀上数十枚有银链系着的银坠,银坠覆迄眉、耳之上。主要流行于贵州黄平、施秉、凯里东北部和雷山的桃江等地。另一种银冠是将银花、银泡等缀在无顶帽(即只缠两圈的头巾)周围,夹层插以四五束银花簇。花簇的构造,是在银簪的外端,焊接30多根长短不一的银签,每根签顶都焊接一朵精制的银花,髻后插一把木梳。木梳背包一块薄银片,外围缀满银坠,只留梳齿。髻上插一只银凤和一副银角。银凤以模型压成凤身,以精钻花纹的薄银镶合为凤的身、首,另以薄银片剪作尾、翼焊接于凤身。尾羽为身长的数倍。银角为薄银片制成,其上精钻双龙戏珠,龙的双角之间另插精钻花纹的“银扇”,与银角配合,不能单独佩戴。这种银饰流行于台江县城郊和革东等地。

空花手镯

以银丝纤作小花瓣,焊接若干花瓣合在一起成团花,再以若干团花焊接在一起成为花簇,另用薄银片制成手指大的小盅,盅的外底焊一小银珠如乳头状。将四根银签纤成手镯样,再将花簇、银盅覆于银签上,焊接成为手镯。银线编织手镯:先将细银丝三或四根绞成银线,共若干根,以之编为六棱手镯,纹呈正倒相叠的“人”字形,中空。

银绳

以极细银丝编作四棱,每面宽约一分,纹呈正、倒“人”字形,长约两丈,颇柔软。以之挽于髻外,使发髻能承受银角,以银绳挽髻。流行于贵州凯里、麻江、丹寨三县市接壤地区。

第二类

做工细致,种类繁多,流行面宽,但工序不如第一类复杂,技艺也略逊一筹。常见的成品有:钻花空心手镯、胸牌、镶花银链、泡花项圈、吊铃钻花项圈、细银项链、银泡、银铃、钻花戒指等。钻花空心手镯:将薄银片钻细致花纹作手镯外环,另一片不钻花纹作内环,各卷如览,镶合焊接,再纤成手镯。

胸牌

汉语称“压领”,是悬于胸前的银牌。用一块银片,以模型压成花纹雏坯,细钻花纹。其下沿焊接许多银链,每根银链的下端焊接银铃、银喇叭等若干件。银牌上沿焊接一根较粗且长的银链,戴在脖子上。

镶花银链

一般作套在脖子上的围腰链。是由多枚约一厘米见方的小银块,以银丝串联而成,小银块的两面都有花纹。泡花项圈:以数根方形(每方宽约一分)的长银条各循回纤成数十个圆圈,交叉互扣,即成长条泡花。最后将长条泡花纤成项圈,两端用细银丝缠牢,顶端一作环,一为钩,佩戴时互扣。

钻花系铃项圈

将银片制作项圈圆形,置于模子压成二龙戏珠等花纹,再钻龙的鳞、须、鳍、爪等纹样,使之清晰可辨。项圈前沿钻通十七孔(可略多略少,但须单数)以穿短银链。银链下端系有银铃、银花、银片等。

银泡

这是银衣的主要饰件,形式有二:一为大型银泡,将有杯口大的圆银片放入模型中压成有盘龙等的花纹,钻明花纹,镂空。二为小银泡,圆形,压如钱形。两者的边缘都锥有银眼,钉于衣上。

银铃

银铃为球形,如樱桃粒大,由两开薄银片制成半圆再镶接而成,内置一粒小铁沙,下开有衔口,上焊接小银链。银铃可单独缀于衣上,或作其他大银饰的附件。

第三类

工艺较简,艺术性差,但需银量大。这类银饰有项圈、项链、手镯、耳柱、耳环、戒指等,都不附银制小件。

项圈

有螺旋形、圆棒形等。螺旋形大项圈的制法是先将纹银捶作四方长条,中间大,两端渐小,剩余的两端为圆棒形。四方形的这一截,每方都要钻一长槽,然后冷扭为螺旋形,纡为圆圈。不及10两重的小项圈,也捶作四方,但一般不钻槽,也扭作螺旋形,四方形部分纡作圆圈。无论项圈大小,两端为圆捧形的,都以一端纡为钩,一端纡为环,佩戴时扣于颈后。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贵州凯里市舟溪和麻江县的白午、铜鼓一带,富裕之家制的螺旋项圈,有重达50两的。还有一种项圈是将四棵粗如筷子的圆形银签并在一起,扭如搓绳,两端各合捶为一,一端纡为环,一端纡为钩,以便佩戴。圆形项圈有全圆、半圆两种,都需银较少。全圆将银条捶成圆棍形,有钻简单花的,也有不钻花的,两端都作环和钩如上述。半圆项圈是以两开银片压成雏坯合焊而成,中空,内为扁平,外呈半筒。半圆项圈为防止佩戴时衔口坠向胸前,须在空筒中灌锡。这种灌锡项圈只流行于数百年前迁居现今黔西南自治州和安顺地区而属于黔东方言的苗族。

项链

项链有大、中、小几种,制法相同,为环扣形。一般是20环,不钻花纹,也不附有其它小银件。操苗语黔东方言的苗族姑娘,大部分地区都用,以贵州黄平、施秉、凯里东北佩戴的最大。20世纪初叶至50年代,少数富有之家的项链有重达百两的,个别人家竞达120两。再佩戴几根中、小型银链、若干项圈、手镯、戒指、银冠、银衣、耳柱等,全部重量可达300两左右。耳柱各地大小不一,形式也不一样,有的钻有简单花纹,有的全为素净。其中以台江县施洞一带的耳柱最大,每对的重量常达五两左右。

川黔滇方言苗族银饰的分类及特点

操苗语川黔滇方言的妇女,由于居住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差异,各地银饰的多寡也很不一样。部分地区佩戴的银饰数量较多,大部分地区普遍佩戴有限的银饰,少数地区则没有佩戴银饰的习惯。目前不少地区的经济已有起色,不少人家已走上富裕道路。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佩戴银饰数量没有什么改变。各地佩戴的银饰,综合起来常见的有压领、链锁、项圈、空心手镯、长簪、耳环、银花串、银泡、银罗汉等。

压领

佩戴的地区不多,贵阳市郊区佩戴的式样是以三块薄银片压成雏坯,细钻花纹,然后并在一起。每块银片的下沿和两翼,都缀有小银链,其下端各系银铃、银坠等。以较粗而长的银链系上压领,悬于胸前。

链锁

以若干块薄银片,分别钻花,镶焊为中式锁,系银链挂在颈上,银锁悬于胸前。贵阳市郊区,链锁与压领同时佩戴。贵州长顺县广顺镇四寨的链锁,上钻二龙戏珠,下沿焊接系有若干银铃的银链。

项圈

每支重约一二两,一般是先捶成圆银条,而后纤作项圈,不钻花纹。广西南丹县部分苗族姑娘佩戴的项圈,有达五六支以上的。贵州清镇县和贵阳市南郊的孟关一带,佩戴的项圈达七八支以上;在芦笙场上,吹芦笙的男青年也戴一二支。云南文山自治州有的姑娘仅戴一支。佩戴多支的,制作时圆圈的直径依次递减;佩戴时依次先大后小,每支都露于胸前。

手镯

贵州贵定县仰望一带佩戴的空心手镯,颇为精致。制法是先以薄银片压成手镯雏坯,细钻花纹,纤成圆圈,两开镶焊而成手镯,中空。所钻花纹,有的作十二生肖;并配以花鸟虫鱼等。四川筠连县妇女手镯为圆银条纤成,不钻花纹。

长簪

贵阳市花溪区的湖潮、朝阳等地的发簪长尺许,大的一端为四方形,顶端系有银铃;小的一端为圆锥形,以便插入发髻。挽髻包头巾后,成年姑娘由后向前插穿发髻,前高后低,两端各现出簪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共10余支发簪。未成年的女孩由右耳后向左耳前插通发簪,簪数约为成年姑娘的一半,左低右高。

耳环

戴银耳环的面较宽。云南开远、丘北,广西南丹、隆林,贵州盘县、贵定、镇宁、望漠、安顺等地的部分苗族妇女,都喜戴银耳环。有些地区的银耳环还系有银链,银链吊有银铃或银片。贵阳市花溪高坡苗族乡妇女佩戴耳环后,有些人还加戴耳坠。耳环呈钩形,耳坠形似小灯笼。灯笼耳坠以细银丝编成,分三层,下系银片。1950年,贵州毕节县燕子口区苗族民间有人献出一支特大的钩形银耳环,为银片制作,钻有花纹,可能是清代中期或更早的银饰。银片长45厘米,纤成大钩形后,钩长26厘米,重一两多。

银花串

各地佩戴的银花串,形式不尽相同,佩戴的部位也不完全一样。云南开远县苗族的银花串为四层,每层以银片镂空或以银丝纤作古钱形为之,各层之间系以银链,两侧另系一根短银链以吊银片或银铃,整串悬于胸前。贵州惠水县摆金一带苗族妇女的银花串,多数是两层,每层都以钻花的银片作成。

上层较小,形似亭顶;下层较大,形似甲鱼,前两足稍宽如翼。两层以银链联接成串。上下银片的下缘,各系若干短银链。链的下端,都系有银铃或银花。每人一般有两串,挂在裙的前面。

缠发银链

贵州安顺、普定、平坝等县市的部分苗族妇女,挽发髻后,髻旁戴一半月形木梳,再以细长的银链缠头十来圈,后脑部夹上一块长方形银片,银片下缘系有五根带银铃的银链,铃垂至后颈。银罗汉:襁褓中的婴儿,一般都戴婴帽。著盛装时,许多地区都在婴帽的前沿缀以银罗汉。罗汉居中者稍大,两侧依次变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4: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