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银半夏 |
释义 | 形态特征所属卷:Attenuata Engl. 所属科:Araceae 中文名:银半夏 其它中文名:半夏(丽江、宾川,四川道孚)。 文献来源:Arisaema bathrcoleum Hand.-Mazz.(1924, 1936*). 描述字段:多年生草本。雌雄异株。块茎扁球形,直径1—2厘米,根密,长可达11—12厘米,有极多数毛发状须根。鳞叶2,长6—8厘米,抱持叶柄,短锐尖,有芒状硬尖头。叶柄长9-25厘米,下部2/3具鞘;叶片绿色,全缘或3裂,裂片无柄或具短柄,中裂片长10—17厘米,宽1—2.5(-3.5)厘米,侧裂片较中裂片短,长4—12厘米,宽0.5—2.5厘米,均狭披针形或椭圆形,由中部向两头渐狭;侧脉上举,近平行,脉距约1毫米,与中肋相交成20—30°锐角,至距边缘1—2毫米处连结成集合脉;不裂的单叶形态多变,线形、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18厘米,宽0.5—4厘米,锐尖或渐尖,基部狭楔形至微心形。花序柄通常长于叶柄,长15—28厘米,粗1—1.5毫米,向上增粗。佛焰苞绿色或浅黄色,长8.5—17厘米:管部漏斗状圆锥形,基部钝,长5—6厘米,喉部直径1—2厘米,斜截形,边缘反卷,无耳;檐部与管部近等长,较宽,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锐尖或长渐尖,平展或内凹。肉穗花序纤细、单性、长2—3厘米:雄花序紫色,无柄,花疏,雌花序黄绿色,花密。附属器苍白色,无柄,基部粗1.25—1.5毫米,渐狭为线形的长尾、长达9—16厘米,紫色,弯曲下垂。雄花有雄蕊4,花药卵圆形,顶孔开裂。子房长卵圆形,先端渐狭为短的花柱,柱头头状。果序长3—4厘米。浆果有种子1—4。花期7月。果期8月。 地理分布分布及生境:产西北部、西部:维西、贡山、中甸、丽江、鹤庆、宁蒗、永仁、剑川、宾川、漾濞。海拔1600—3400米,生长于松林下、草坡或高山草地,常与山珠半夏 A. yunnanense Buchet 混生。四川西部、西南部也有。模式标本来自丽江对脑壳山(Hand.-Mazz. 3448 ♀)及永宁附近(Hand.-Mazz. 7021)。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块茎在云南作半夏入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