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义江缘 |
释义 | 基本概况走进义江缘,走近中国最神秘的少数民族——白裤瑶,和你一起感受这个民族2000年与世隔绝、恒久不变的奇特风俗。感受这个崇尚“性和快乐”的民族。 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 龙脊梯田 ”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 、瑶 、侗 、壮等十数个少数民族,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 、高山瀑布 、峡谷激流 、梯田壮景和火热的民俗风情交织在一起,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 义江缘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的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领略到临桂八景之首的 “ 义江风光 ”;义江风情演艺水道,可以和我们的壮族歌仙对歌,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感受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又可游览义江两岸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建筑景观 。义江缘民艺走廊的数十种各类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同样能使你目不暇接 。长街宴是你终生难忘的地方,火热的民族表演、奇特的民族美食,使你忘却自己,一起狂欢…… 传统特色山歌美义江风光、苗家芦笙迎宾表演、壮族歌仙山歌表演/对歌、土家族花鼓表演、龙胜长发瑶表演、侗族大歌表演、义江流域渔家捕鱼表演。风光如画的义江缘景区江面上,汇集了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演绎的精华。竹排顺流而下,我们可以和壮家歌船相遇,体会壮家歌女火辣和悠扬的山歌。对不上山歌,他们可不让你走...... 土族舞土家族的花鼓舞则是另一种品味,很多游客看过后都说,看过花鼓舞,才体会女人似水的含义.... 看过长发舞吗?听过他们的土话吗?看过他们在清澈的河边梳妆吗...... 铜鼓响起来了,白裤瑶用他们跳了两千年的舞迎接你,走近他们去领悟这个少数民族的神秘吧...... 和义江融入的是义江流域的渔家、渔排、鸬鹚、江雾和遥远的村落,好一幅义江美景。 艺术走廊瑶族刺绣 、壮家竹器/草编制作 、苗族银器/服饰、芦笙制作 、侗家微型木制建筑、蜡染艺术 、临桂三皮画、草编艺术等手工艺现场演示 。好像古老的村落长街,织布机的声音,姜糖的美味,绣花女低吟的歌声,还有赤脚玩耍的小孩,你没有来过这里,却又像儿时的记忆,哪怕一个小小的梳子,都有一份淡淡的情感,你会沉陷其中吗? 美食长街宴少数民族风情美食/小吃 、中国最神秘/原始民族——白裤瑶大型表演 。在广西各少数民族中都有最盛大的活动,每逢重大节庆,每家每户都拿出自家的拿手好菜,摆成百米的长席。游客在品尝少数民族风情美食的同时,可以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一起载歌载舞,参与各种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旅游信息游览时间:约70分钟 票 价:门市90元 地 址:桂林临桂五通(往龙胜方向321国道桂林 —— 龙胜公路旁),距桂林32公里 民族概况线粒体mtDNA只随母系遗传。人类线粒体mtDNA分两大类,一类是N型,一类是M型。西方白人几乎全部是N型。中国人是由古亚洲人和新亚洲人混血构成。一般认为古亚洲人(典型的为蒙古族人和泰国印尼柬埔寨土著)线粒体是M型,新亚洲人是N型。瑶族是中国N型比例最高的民族,达90%以上。其次是壮族。 民族历史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采取迁“谪戍”民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徭税”。永和元年(136),由于“徭税”过处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纷纷起义。 南北朝时,瑶族先民已分布到“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一带),北接汝颍(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瑶汉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广东、广西境内,史称莫徭蛮。莫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宋王朝对瑶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瑶族地区在土官或土酋的统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在瑶族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迁徙。元朝时期,官员派人前来征税,当地瑶民热情款待,以至官员忘了回衙,衙门误以为瑶民杀了前来征税的官员,故派兵前来剿杀,瑶民被迫迁徙分转各地,临前将牛角分成十二节由十二姓掌管,相约千年之后再回故地。 元、明、清时期,瑶族的分布已遍及广西、广东以及湖南西南部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较快的地区已接近汉族地区的水平,而偏远地区的瑶族“随溪谷群处”,甚至不从事农耕,以猎山兽为生者,一部分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明末清初,部分瑶族逃至越、老、泰等国边境。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老、泰等国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国居住。 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 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以后又分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历史传说关于瑶族的瑶字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以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所著《南蛮源流史》中所理线索较为可信 :瑶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擅长制作瓦器、陶罐,故最早的瑶族先民称为“窑民”;后来陶罐坯料制作由手工发展为旋转摇动制坯,窑民改称“摇民”;瑶族先民中四大姓之一雷氏,来源于发明养蚕缫丝的黄帝之妃方雷氏(嫘祖),故瑶民善养蚕,又衍生出“繇民”一称;后蚩尤率领三苗和摇民与炎黄大战失败,摇人历经夏、商、周征伐,一部分被当成劳役奴隶,称之为“徭役”或“傜役”,即“傜人”(周去非《岭外代答》曰:徭人者,言其持徭役与中国也);此后历代傜人不断反抗封建统治压迫,啸聚山林、不缴赋税,至宋代又有“莫徭”之称,意即不缴税赋、不赋劳役之人;到了元代,统治者认为这种不赋徭役、刀耕火种的人群是野人,故将徭人的徭字改为具有侮辱性的犬旁的猺字,谓之“猺民”;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采纳了民主人士的提议,广泛征得本民族同意,将美玉旁的”瑶“字作为该名族统一名称:瑶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