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意识谱 |
释义 | 意识谱:心理学术语,来自著名心理学家肯·威尔伯(又译:维尔伯)的著作《意识谱》(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威尔伯是超个人心理学中最著名的理论家,该书写作于1973年,出版于1977年,系统提出了一种个体心理发展的模型,即意识谱理论。 威尔伯认为天地万物息息相关、浑然一体,身体与心灵、理智与本能、人与自然、内在与外在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人类有自我意识,人的意识具有分化作用,于是便习惯性地人为划定各种界限,构建相互对立的范畴,使原本浑然一体的天地万物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划分成有不同边界和范畴的的层次和成分。个人内心的各种经验也被分裂得支离破碎、矛盾丛生,由此导致了现代人生活在与自然、与他人、与真实自我无止境的冲突之中,或者说造成现代人心理痛苦和创伤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被分裂的成分之间的相互冲突。 每个人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即人们要求有明确的人格疆界,并试图去描述、解释或体会这个自我,这一过程就是我们在自己的经验中划分界限的过程。如果界限不分明,便产生了所谓的同一性危机。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不同的划界方式,分别处于不同的意识层次上,形成层次不同的人格疆界。 威尔伯把人的意识划分为四种基本层次,即心灵层、存在层、自我层和阴影或人格面具层。在这些层次之间还存在一些夹层或层次带。处在不同的意识层次中,个体的自我认同就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表明个体对自我有不同的理解。如下图: 意识的最高层是人的最内在的意识与宇宙的终极实在相认同时的意识状态,即心灵层。这是一个没有界限(疆界)的境界,个体意识到自己和宇宙在本质上是一体的,自我不单是一个有机体,而且是整个宇宙的造化,因而又被称为宇宙意识层、人的最高同一性。 超个人夹层是心灵层的辅助意识谱区,或称为超个人带(the transpersonal bands),上图中的斜线是我和非我的界限。在这个层次上,个体虽然未在自己与宇宙万物之间明确划界,但是又没有明确地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意识的第二层次是存在层(the existential level),此时人开始把自己与有时空的身心机体相认同,开始把我与非我、生命有机体与外部环境区分开来,区分的界限就是个体的皮肤。皮肤之内的就是“我”,外面的则是“非我”。皮肤外的东西,可以成为“我的”,却不是“我”本身,例如“我的”职业、“我的”家庭,但它们不等于“我”。皮肤界限是最通常的我与我的分界。在这一层次,人的理性思维开始发挥作用。位于其上的生物社会夹层代表一个人的家庭关系、社会文化因素、语言、逻辑等对个人的内在影响。在这里,个体虽然没有感受到自己与宇宙万物同体,但仍然能与自己的有机体融为一体,将自己视为一个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 意识的第三个层次是在身心之间划界,个体只与其自我意象相认同,被称为自我层(the ego level),或自我的水平。人的有机体一分为二,一个是作为自我奴仆的肉体,另一个是与肉体相脱离的自我。通常,人们说“我有一个身体”就像说“我有房子(或其它任何东西)”一样,身体好像不是“我”,只是“我的”,身体与心理形成分离。身心的分离使人一方面把身体视为快感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把身体视为痛苦、疾病的温床,还随时潜藏着违背道德规范的危险。所以我们常常不喜欢自己的身体,将身体从自我中疏离出来,把自我与心智等同。人的本体意识在这一层次进一步缩小。处在自我层和人格面具层之间的是哲学夹层。 意识的第四个层次是阴影或人格面具层,或角色的层面(the persona level)。它是意识范围最狭窄的层次,是把身体分离出去之后,自我继续在心理内部划界的结果。个人只和自我意识的某些部分相认同,戴上与此认同的人格面具;常常否定或压抑某些心理内容,把这些不认同的心理活动视为“非我”——生疏且令人生畏的异己,将它们当作痛苦的、不适当的“阴影”(shadow)排除或投射出去。那些为意识所认同的内容就是“角色”(persona)。 威尔伯借用物理学中的光谱或频谱概念来类比说明这些不同水平上的意识之间的关系:不同层面的意识构成一个意识谱(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好像一道彩虹由七彩构成,却又没有明确的色彩分界。意识层面不同造成了个人主体性的水平的差异,形成了开放程度不同的人格差别。 意识谱显示出人的自我的不同境界。在存在的层面上,环境被视为非我;在自我层面上,身体成了非我;在角色层面上,不只是环境和身体,心理的某些内容也成了非我。威尔伯认为,唯有“一体意识”才是真正的意识,其它层面的意识本质上都是幻觉。超个人心理治疗就是帮助患者克服这种人为的分隔,使身与心、我与非我、心灵与宇宙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人的童年期、成年期和精神发展的阶段联接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统一体。 维尔伯指出不同的治疗学派在意识谱上都能找到对应的层次。在他看来,精神分析、交往分析等心理治疗模型都是尽力去打破角色与阴影间的界限;而人本心理治疗取向则主要是为了愈合身心间的裂痕以恢复生命潜能;荣格分析心理学、阿萨鸠里精神综合模型以及瑜伽等方法有助于将有机生命体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并达到超个人意识水平;而世界各大精神传统,如禅宗、道家、苏菲教派等含有的修行方法,则能有效助人获得那种宇宙意识。从而,心理治疗就是针对不同意识水平的当事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帮助他们最终走向与宇宙精神认同的无界限之境,实现意识依次从前个人-个人-超个人的发展。 威尔伯独特的意识谱理论具有整合的倾向,作为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