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易言 |
释义 | 刘锡诚,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人文学者、民间文学家。山东昌乐人。1935年2月生。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任职。1997年退休。 中文名:刘锡诚 国籍:中国 出生地:1935 职业:民间文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为保护我国民间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个人履历刘锡诚,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人文学者、民间文学家。山东昌乐人。1935年2月生。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任职。1997年退休。 人物生平历任《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常务副主席兼分党组书记、顾问,《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评论选刊》、《中国热点文学》杂志主编。退休前为中国文联研究员。 社会职务:曾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现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旅京作家联谊会会长。 个人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译著:《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选编翻译,作家出版社1958年)、《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苏联民间文艺学40年》(与马昌仪合译,科学出版社1959年)、《高尔基与民间文学》(与林陵、水夫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俄国作家论民间文学》(选编翻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印第安人的神奇故事》(与马昌仪合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 主要编著:《海防前线战士歌谣选》(采集,与路工合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当代女作家作品选》(上中下卷,合作编选,花城出版社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与冯牧、阎纲主编,20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国象征词典》(与王文宝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中华民俗文丛》(与宋兆麟、马昌仪主编,20种,学苑出版社1994年),《世界民间故事精品》(上下册,编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灶王爷的故事》(编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1937~49)(主编编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中国民间故事精品文库》(与马昌仪、高聚成主编,10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妙峰山——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流变》(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蝙蝠丛书》(主编,文化学著作,5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三足乌文丛》(主编,民俗学著作,10种,学苑出版社2000—2003年),《葫芦与象征》(与游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山岳与象征》(与游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为你骄傲——忆江晓天》(与冯立三主编,作家出版社200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藏典》(主编,全套10本,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古吴轩出版社2010年)。 个人著作:《小说创作漫评》(文学评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小说与现实》(花城出版社1983年,获1987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表彰奖)、《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作家的爱与知》(文学评论文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石与石神》(合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走出四合院》(随笔,群众出版社1996年)、《河边文谭》(文学评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中国原始艺术》(专著,全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学苑出版社2001年)、《追寻生命遗韵——我眼中的文化史迹》(文化随笔,武汉出版社2003年)、《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专著,文艺风云书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坛旧事》(武汉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学苑出版社2009年)。 成就及荣誉2007年获中国民间文艺成就奖。 论文《民俗与国情备忘录》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2003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