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易门县
释义

易门县地处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纬24º27ˊ—24º57ˊ、东经101º54ˊ—102º18ˊ之间,东与安宁市、晋宁县相接,南连峨山,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北部与禄丰、安宁两县市接壤。县城龙泉镇,东南距玉溪市机关驻地红塔区146公里,东北距省会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从县城可直达昆明、楚雄等地。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两条南北走向贯通全境的山脉之间,镶嵌柏树、方屯两个坝子,面积为46.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其余是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7%。

中文名称:易门县

电话区号:0877

邮政区码:651100

地理位置:地处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

面积:1571平方公里

人口:173001

易门概况

易门县地处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纬24º27ˊ—24º57ˊ、东经101º54ˊ—102º18ˊ之间,东与安宁市、晋宁县相接,南连峨山,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北部与禄丰、安宁两县市接壤。县城龙泉镇,东南距玉溪市机关驻地红塔区146公里,东北距省会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从县城至安丰营与安楚公路贯通,可直达昆明、楚雄等地。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两条南北走向、贯通全境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主要山间盆地——柏树、方屯两个坝子,面积为46.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其余是广大的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7%。

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邮编:651100。代码:530425。区号:0877。拼音:Yimen xian。

境内最高点为北部小街乡甲浦老黑山顶雀窝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点是绿汁镇南部炉房村旁易门与双柏、峨山交界处的绿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征为东、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蚀性盆地,东南面为中山河谷地带,全境状似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响,较陡峭,山谷相间、地形复杂。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31.5℃(8月25日),极端高低气温-2.0℃(1月6日),全年平均气温16.3℃,日照数为1706小时,降雨量为856.9毫米。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类型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水利、矿产资源。自然植被包括7个地方型植被和13个植被地段,已知其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共317种。易门县是云南省华山松籽种生产基地县之一。水果资源有24个种类,以板栗、核桃、优质梨、柑桔为主的具有地方优势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了经济效益。高山深箐里,植物群落中,有哺乳动物10种,鸟类15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7种。水利资源蕴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万立方米,大龙口水质优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白钙、磁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易门是云南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有大小矿点50余处,由易门矿务局进行开采,铁矿储量2400多万吨,大小矿点10余个,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所领双柏县,辖境包括今易门、双柏、新平。东汉同于西汉。三国两晋时期,所属县名不变,郡名数次变更,属建宁郡或晋宁郡。南朝齐梁之际,属晋宁郡,实为爨氏据有。唐时,属钩州所领唐封县境。南诏兴起,属拓东(今昆明)节度使辖地。大理国时,属鄯阐府,“使高福世守其地”。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门立夷门千户所,属巨桥(今昆阳)万户府,十三年(1276年),改为置县,因县“西有泉曰夷源,讹作易门,”隶属中庆路所领昆阳州。明朝时,属云南府昆阳州,清代因袭未变,民国时属滇中道。1950年1月,属滇中专员公署,3月后属玉溪专员公署,1970年后属玉溪地区,1998年6月28日起属玉溪市。

社会经济发展

“十五”期间,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6.1%,比“九五”提高1.4个百分点。“十五”末地方财政收入比“九五”末翻了一番,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5.3%,共偿还各种债务6 484万元。乡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开始步入新的上升时期。农村经济有新发展,烤烟生产提质增效,上等烟比例、均价比“九五”最高年提高6.4个百分点和0.47元。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产值由“九五”末的8.4亿元增至“十五”末的15.4亿元,增长8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十五”期间,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竞争性投资比重快速上升,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6个,累计利用国内县外资金6亿元,占县属总投资的40.5%。工业投资由“九五”末的27.9%提高到66.1%。社会投资从28.1%提高到81.2%,支撑了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比“九五”增加3.4亿元,年均增长21.5%。完成了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张所电站、大军路、城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排除中小学危房2.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3万平方米。新建小水窖2.6万口、沼气池1.7万口,水利化程度提高到73.8%。完成退耕还林10.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3万亩,荒山造林7.2万亩。改造旧城7.8万平方米,县城面貌大为改善;完成旧村改造1 328户,新增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达29%。

2005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3.9亿元,增长12.7%;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5亿元,增长22.1%;农民人均纯收入2 834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698元,增长2.4%。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行政区划

易门县地处云南中部,东邻安宁市和晋宁县,南连峨山彝族自治县,西接双柏县,北与禄丰县接壤。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东西宽44公里,南北长57公里。辖:2街道办事处1镇1乡3民族乡:龙泉街道、六街街道、绿汁镇、小街乡、浦贝彝族乡、十街彝族乡、铜厂彝族乡。

少数民族

易门县少数民族是居住在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的山区地方,最高海拔2484米(碧多),最低海拔1100米(棚苴)。分布在浦贝、十街、铜厂、绿汁、小街、六街等地。主要有彝、哈尼、回、苗等22个少数民族。

一、行政区域和人口构成

全县有三个民族乡,占全县四乡三镇的42.9%,有33个民族村民委员会,占全县55个村民委员会的60 %,有413个民族村民小组,占全县747个村民小组的55.3%。2001年末,少数民族人口50735人,占全县总人口173001人的29.3%,全县少数民族人口中农村人口有37835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74.6%。

二、粮经基本情况

2001年民族地方农民人均生产粮食460公斤,比全县农民人均生产粮食低9公斤;民族地方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655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301元。

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

1、生产条件:2001年末,全县少数民族地方有耕地面积10232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6亩,比全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多0.27亩。在总耕地面积中,有33136亩田,69184亩地,其中水浇地32664亩,有效灌溉面积65800亩;水利化程度达64.3%,比全县水利化程度低9.7%;化肥用量11508.5吨;农药用量73404公斤;农膜使用量234.2吨。

2、基础设施:到2001年底,全县民族地方通公路的村民小组有378个,占413个民族村民小组的91.5%,还有35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41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自来水受益的村民小组有316个,占全县413个民族村民小组的76.5%,还有97个村民小组没有饮上自来水;通程控电话的有93个村民小组,仅占413个村民小组的22.5%;可接收电视的村民小组326个,占413个村民小组的78.9%,还有87个村民小组收看不到电视;设置医疗的点数有34个,病床有80张,村医务人员有109人。各村民委员会都有医疗点和医务人员。

四、少数民族农村产业经济基本情况

全县少数民族地方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290万元,按产业划分,有种植业收入11408万元,林业收入392万元,牧业收入5526万元,采集野生植物收入111万元,渔业收入56万元,工业收入287万元,建筑业收入277万元,运输业收入1067万元,商饮业收入255万元,服务业收入108万元,其它收入803万元;出售产品收入10822万元。

五、少数民族农村粮经作物基本情况

少数民族农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85605亩,复种指数为183%;稻谷面积19167亩,单产501公斤;包谷面积为27347亩,单产428公斤,小麦面积49553亩,单产90公斤;烤烟面积42115亩,单产148公斤,上等烟叶比例达32.71%,比全县的少5.77%;甘蔗面积649亩,单产5吨。

六、少数民族农村教育及科技示范

2001年,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有7309人,占全县15538人的47%;初中学生有1970人,占全县7570人的26%;高中学生有445人,占全县1149人的38.7%;当年录取的中专学生有175人,占全县398人的44%;大专以上学生有88人,占全县150人的58.7%;有教学校点68个,其中,一师一校的有15人,教学班级有295个班。科技示范户有1278户,其中,种植业799户,养殖业479户。持“绿色证书”的有446人。

七、少数民族农村林果产品生产情况

水果面积有7468亩,产量628吨。其中,50亩以上果园有4023亩。林产品面积64151亩,产量220.7吨。其中,50亩以上的连片面积49489亩。

八、少数民族农村工商企业基本情况

2001年末,全县少数民族地方私营企业13个,从业人数849人,营业收入5132万元;个体工商户1214户,从业人数3496人,营业收入19028.8万元。

九、少数民族农村畜牧渔业其本情况

2001年内,出栏家禽173138只;生猪年末存栏65247头,占全县141594头的46.1%,年内出栏74926头,占全县175655头的42.6%;牛年末存栏24716头,占全县47685头的52.2%,年内出栏6779头;羊年末存栏33136头,占全县48386头的68.5%,年内出栏18113头。渔业养殖面积350亩,产量40.6吨。

易门人物

孙兰英、杨本聪 、李跃、苏占臣、岳培尧、岳幼屏、王启勋

地貌地势

境内最高点为北部小街乡甲浦老黑山顶雀窝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点是绿汁镇南部炉房村旁易门与双柏、峨山交界处的绿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征为东、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蚀性盆地,东南面为中山河谷地带,全境状似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响,较陡峭,山谷相间、地形复杂。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31.5℃(8月25日),极端高低气温-2.0℃(1月6日),全年平均气温16.3℃,日照数为1706小时,降雨量为856.9毫米。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类型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水利、矿产资源。自然植被包括7个地方型植被和13个植被地段,已知其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共317种。易门县是云南省华山松籽种生产基地县之一。水果资源有24个种类,以板栗、核桃、优质梨、柑桔为主的具有地方优势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了经济效益。高山深箐里,植物群落中,有哺乳动物10种,鸟类15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7种。水利资源蕴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万立方米,大龙口水质优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白钙、磁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易门是云南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有大小矿点50余处,由易门矿务局进行开采,铁矿储量2400多万吨,大小矿点10余个,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

名胜古迹

魁阁

魁阁,即魁星阁。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奎星”的俗称。“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28宿主一,即北斗七星第一星--—天枢,也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后世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最初在汉朝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遂建奎星阁(楼)并塑神像崇祀。清·顾炎武《日知录·魁》:神像“不能像魁,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斗”。故,魁星神像头部红发绿面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足立于螯头、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加之“魁”有“首”之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也由此而出。魁阁(楼)为文庙(孔子庙)配属物,“春秋仲日上丁致祭”,“州县官行释奠之礼”(春秋仲日上丁致祭,也称丁祭或祭丁,即每年阴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该制始于唐代,见《太平御览》535卷《拜奠》引《唐六典》)。科举时代,凡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者都虔诚崇拜魁星,乞求保佑金榜题名。所以,全国各地均建有魁星阁(楼),且明朝时期最为盛行。 易门县建魁星阁始于唐之夔任易门县知县的明万历二至五年(公元1574至1577年)间,现存魁阁(位于龙泉镇西门行政村西门村1号,县政府办公楼旁)。则于姜其垓任易门县知县的康熙三十至三十四年(公元1691至1695年)建成,清·道光七至二十一年(公元1827至1841年)进行过修整。之后,也不乏进行过多次的修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内部陈设全部拆除,其真实功能完全消失,但是仍然基坚架稳,流光益彩,风华依旧。

2001年8月3日,易政发[2001]24号文件《易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将静乐庵、龙泉大寺等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决定》,魁阁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大寺

龙泉大寺,位于易门县城西3公里的大龙泉。龙泉大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据《续修易门县志》卷之七·风俗志记载:“二月二日,军民备牲醴,官诣大龙泉祭祀、宴会、演剧。”大寺前堂楼上为官员观戏之场所,又称“官亭”。现存大寺为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所建。面宽三间,通面阔12.6米,属七檩小式大木楔架歇山一檐土木结构建筑,层次为前廊、进深、后廊,通进深9.75米,通高12.7米,前廊檐柱为小雀式装饰,有空雕腾龙、喜鹊、狮子等。大寺正面有台阶及天井,占地263.5平方米。大寺左右厢房面宽均为七间,通面阔4.5米,通进深均为7.25米,均为一檐面层抬梁减柱硬山式土木结构建筑。大寺前堂属二檐三层七檩式的木楔减柱,减上层间架硬山土木结构建筑,上层面宽三间,中下层面宽七间。整个大寺建筑群占地933.13平方米。现为“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景点之一。凡游大龙泉,必览大寺。 2001年8月3日,易政发[2001]24号文件《易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将静乐庵、龙泉大寺等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决定》,龙泉大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之后,于2001年9月3日玉溪市人民政府玉政发[2001]120号文件《关于增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龙泉大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之一。

脚家店恐龙化石群

易门县脚家店恐龙化石群不仅数量多,且保存较好,是我省仅次于禄丰的第二个恐龙化石重要分布区,并招睐了国内外专家或学者多次到实地考察。

易门县脚家店恐龙化石群于1987年7月23日发现,27日县文化局责成文化馆组成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并采集4件有代表性的骨化石标本带回,并撰写了《关于易门县十街区脚家店乡大腊主村公山发现动物骨化石的调查报告》 ,请求上级部门进一步勘查考证。8月4日以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张兴永为首成立省、地、县联合调查组到现场调查研究确认为恐龙化石。8月6日云南省博物馆向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申报,对易门县十街区公所脚家店乡太腊主村的恐龙化石进行“抢救发掘”。由省博物馆、玉溪地区文管所、易门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发掘队经17天的发掘,出土恐龙化石11个个体,;3S大箱,约3吨重。从化石形体分析,可分体型较大和较小两类。大者体长约8米,高3米,小者体长约5米,高2米,从出土的两个头骨牙齿分析; 均属勺齿龙类,生活时代为早侏罗纪,距今约1.8亿年。9月3日易门县人民政府易政发(1987)96号文件《关于建立脚家店山恐龙化石保护区的通告》,将保护范围确定为:从占马田村沿十街河、经十街农场——大腊主村——脚家店村--匝老吾公路——大村、小腊主村——占马田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并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责成县、区文化部门配合有关区、乡行政部门严加管护。9月13日县人民政府在十街区公所召开发掘恐龙化石庆功大会,省文化厅、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博物馆,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经济信息报》社,玉溪行暑、行暑文化局、文管所,县委、政府,十街区委、区公所领导,脚家店、大村乡干部及社员出席了会议,对发掘工作有功人员给予了表彰奖励。之后,由玉溪地区文管所复原装架了两条,其中一条陈列在易门县龙泉公园。1993年12月4日,玉溪地区文化局组织,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宗冠福教授领队,地区文管所的白子麒担任发掘队长,历时1月多时间对易门县十街乡脚家店村恐龙化石群进行“重要科学发掘”,共开挖7个坑,获化石3个大套箱,7个小箱,7个石膏包,重约6吨,获恐龙化石标本7个个体,其中存好率在70%以上的3条。

2001年4月30日玉政发[2001]59号文件《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红塔区、九龙池等27项列为玉溪市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决定》,易门县脚家店恐龙化石群被列为玉溪市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距县城15公里的大谷厂村北半山上,原名孚佑庵。始建于元代二年(公元1272年),据“重修孚佑庵碑记”记载,孚佑庵重建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再建于1996年。清凉寺址空旷开阔,泉涌清幽,凉风送爽,宛如桃源仙境。

2001年8月3日,易政发[2001]24号文件《易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将静乐庵、龙泉大寺等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决定》,清凉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