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 |
释义 | 本书为当代学者徐子方教授多年来从事艺术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论文选集,内容从艺术定义和艺术史一般理论的最新探索、戏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戏曲家及其作品的个案分析,到中国古典戏曲小说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作者运用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进入到抽象,通过研究对象的思考揭示其内在规律,有助于将相关研究引向进一步深入,并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 作 者: 徐子方 著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开 本: 大32开 I S B N: 9787010079035 定价:¥30.00 作者简介徐子方,男,1955年9月出生,江苏灌云人,文学博士,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以及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等职。代表作有专著《千载孤愤》、《元代文人心态史》、《关汉卿研究》、《明杂剧研究》、《明杂剧史》、《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等。 目录第一编 艺术与审美论 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兼对前人成说的清理和回应 一、前人“艺术”定义之评说 二、关于定义和史的正面回应 三、现状与对策 关于艺术史模式与艺术史分期的若干问题 一、对既有模式的检视和回应 二、艺术史分期之关键:原始、古典和现代 三、结论 审美解放与艺术变迁——兼谈中国艺术史的分期问题 元代艺术与中国艺术 一、文人画:造型艺术主体由尚实转向写意 二、元曲: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 三、元代:近古艺术的开端 艺术魅力:真实生命之内充 生命层级与艺术表现 生命沦落与艺术辉煌——一种特殊的反比效应 中西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之比较——兼谈国内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 一、传统学科设置:史和论的错位与断裂 二、艺术学:中国独有的学科 三、二级学科艺术学:问题与对策 第二编 曲学与中国戏剧学 中国戏曲晚熟之非经济因素剖析 一、原始宗教和神话的不发达显示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局限和戏剧土壤的贫瘠 二、生活和艺术观念的保守性以及所造成的社会文化结构的惰性严重阻碍了戏剧因素发展中的综合进程 三、文人远离表演艺术而同仕途经济紧密结合使得我国戏曲的产生长期没有创作基础谈元曲兼及“一代之文学”问题 明初剧场及其演变 一、勾栏庙台:残存的历史记忆 二、教坊司及其演变 三、钟鼓司和内廷戏剧演出 明代北曲剧场兴衰论 一、定型化、僵化与杂剧的自我封闭 二、北杂剧市俗土壤失落与观众萎缩 三、北剧南曲之画地相角川_ 四、整体艺术气势与“广陵散”——北曲终成绝响 论昆曲杂剧 一、昆曲杂剧非即昆唱杂剧 二、昆曲杂剧亦非南杂剧的同义语 三、昆曲杂剧的分类 …… 第三编 文学史论 第四编 作家、艺术家考论 第五篇 文献及作品论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