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艺术的终结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301152418/9787301152416 ·条形码:97873011524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美学与艺术丛书 内容简介《艺术的终结》作者分析了现代艺术的特质,它与审美相分离的原因,现代艺术的大师杜尚等的创作所带来的艺术转向,以及现代艺术彻底消融到商业娱乐和招贴生产体系中去的现状。书中认为,要反制“后艺术”的空洞与沉滞,有赖于艺术家回省前贤大师,以启迪美学与人性的未来。 20世纪艺术因为越来越古怪的形式和理念使此前几千年的美学和艺术传统被颠覆。以至于如今在艺术领域内外普遍产生了一种困惑:“什么才是艺术?”或者是相反的一个问题:“有什么东西还能不是艺术?” 作者简介卡斯比特(Donald Kuspit),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艺术史与哲学教授,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艺术评论家之一,福特、古根海姆等多项国际著名艺术基金的获得者。先后出版过《怪癖性认同:前卫艺术终结中的艺术家》(Idiosyncratic Identities:Artists at the End ofthe Avant-garde,1996),《拯救艺术:批判式的白日梦》(Redeeming Art:Critical Reverties)。《艺术的终结》是其2004年的最新著作。 编辑推荐《艺术的终结》是由卡斯比特所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期待“美学之夏”——丛书代序 题记 插图目录 第一章 艺术守望的改变 第二章 审美诽谤:杜尚和纽曼 第三章 生殖墒:现代艺术的悖论 第四章 无意识崇拜的衰落:论虚无 第五章 镜子,世俗之墙上的镜子 后记 工作室的废弃与重建 索引 序言20世纪中国曾经涌起了几次“美学热”,在当时“沉寂”的世界美学天空中,成了最绚丽的星座。 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美学热”在消退,而世界美学却不再“沉寂”,此消彼涨,中国美学已不再亮丽。 中国还会有“美学热”吗?这是中国的美学研究者很感兴趣但又无法预测的问题。 今天的社会的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无论是用“后现代”、“第二次现代化”、“审美化”还是“图像转向”来描述它,都意味着这个社会正在发生由“硬”向“软”、由“实”向“虚”的转向。在一个虚拟柔软的社会里,艺术和审美将会越出它们的边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以艺术和审美为研究对象的美学也有可能越出它的边界,成为人们普遍采取的生存策略。中国文化本来就以推崇空灵著称,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应该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时代转向。 在我们看来,从今天的时代条件来看,中国很有可能再次出现“美学热”。 为了推动“美学热”的出现,我们需要做许多扎实的研究工作。公正地说,前几次“美学热”给今天的美学研究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但也留下了不少沉重的包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