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以文为赋
释义

概念简介

“以文为赋”指赋体的一种创作手法,即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以文为赋”手法可以追溯到汉代大赋的创作初期。以文为赋现象在汉代辞赋艺术中明确显示于西汉大赋定型期,以文为赋对汉大赋艺术的形成,也正在交融的背景下从各方面表现出来。

艺术特点

以汉赋为例,以文为赋以其特征显示了汉赋从骚体向大赋转化的艺术形态。

铺张扬厉——由抒情向状物的转化。

议论述怀——由抒发个人心绪向关心国计、民生情志的转化。

词雄理阔——由简单间答向宏阔论辩,由感物起兴向假物阐理的转化。

艺术发展

随着“以文为诗”美学思潮和诗歌创作的兴起,古文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逐渐渗透到宋代辞赋的创作中,产生了“以文为赋”的重要文学现象。元祝尧在《古赋辩体·宋体》中云:“宋之古赋,往往以文为体。”这很敏锐地揭示出了宋赋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美学倾向。

在“以文为赋”的具体实践中,有的辞赋家将文学性散文中的抒情因素灵活地运用于赋体创作,给赋体文学带来新的活力,丰富和发展了赋体文学的审美特性。在中唐杨敬之的《华山赋》、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等作品中就显露出这种渗透的痕迹。宋初一些辞赋家也开始尝试“以文为赋”的创作实践,打破原有的赋体格局,不局限于声律、章法。如赵湘《姑苏台赋》模仿杜牧的《阿房宫赋》,由姑苏台写到历史上的阿房宫、铜雀台、水殿、迷楼,揭示出历代帝王纵欲亡国的道理。他们“以文为赋”的实践为后来此种艺术创作手法和思路的盛行做好了准备。“以文为赋”发展到欧阳修时,古文手笔才得以伸缩自由地驰骋在辞赋场中。

欧阳修成功地打破了赋体文学和文学性散文之间的体式隔阂,使赋体文学的抒情功能和散文的语体特征完美结合起来,创造出声情并茂、意境深邃的赋作。他的《秋声赋》就是“以文为赋”最成功的例子。苏轼结合自己的艺术审美情趣,张扬个人艺术创新,使“以文为赋”更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自觉性。

纵观“以文为赋”在宋朝成功发展的轨迹,只要古文的积极因素能和赋体发生亲和的交媾关系,赋家巧妙娴熟地将散文的抒情手法和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运用于赋体创作,就能够增添赋作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情趣,还能凸显赋体文学的抒情特征。所以,“以文为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赋体文学创作,打破了传统赋学的文体藩篱和艺术风貌,转变了陈旧单一甚至僵化的赋体风格,创造出一批具有很强文学艺术性的赋作。

综合评价

由于古文的非文学性因素的渗透和介入,“以文为赋”使辞赋家在进行赋体创作时,容易偏向参照非文学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而相对淡化了赋体文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赋体文学趋于散文化、议论化,艺术上显得平板单调,缺乏艺术感染力,使赋体文学的文学性普遍下降。甚至有些辞赋家完全沉浸于议论政道、理性,用理智的辩驳代替主体的情思,用恣肆的议论代替意象的描绘,以致被后来的赋学批评家讥为“押韵之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赋体文学的审美质素。

“以文为赋”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将散文的审美性质运用于赋体创作实践,加强了赋体文学的抒情。功能,营造了赋体文学的诗意,给赋体文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另一方面,它又深深打上了实用性散文的烙印,使赋体文学显得直露单调,具有严重的学术化、道德化倾向。因此,对待宋“以文为赋”的创作手法和审美追求,必须联系当时宽泛的文学观念来判断其优劣得失,既要看到其积极影响,又能平和对待其袭用非文学性散文质素后,致使赋体的审美情趣被极大削弱的消极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18: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