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疾病为中心 |
释义 | 历史由来科学的分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逐步分化的,到今天已经越分越细,应当说这个分化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各种物质文明,都是近三百多年来自然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同样的,医师们用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科学实验去探索疾病的微观机制,使医学的分支越分越细,医师的关注中心也自然而然地从病人转移到了疾病。 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是生物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指医学整体思维方式,即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方式。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该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来解释病人的健康问题,视疾病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将疾病从病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离出来,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缺陷。 研究内容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分子生物学 医疗手段用高科技的医疗手段研究病因、症状、体征,从而达到治疗或控制疾病的效果。 病理生理学理论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理检查 尸体解剖 优点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理论和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 资料如实验室检查、活体或尸体检查结果可以得到科学方法的确认 可使医师治愈许多原来是致命的疾病,并控制许多尚不能治愈的疾患 缺点忽视了病人的需求医师致力于搜索各种资料作为疾病证据,来解释就诊者的症状和体征,作为评价病人健康状况的标准。而对于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如生命质量,不予评价。医师忽略了病人的主观感受和需求,致使诊疗过程机械化和失人性化 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病人被动接受医师的检查和处理,医师的关注重点在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疾病的热衷和对病人的冷漠,致使医患关系疏远,必然导致病人依从性的降低 医师思维的局限和封闭强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意义,而忽略了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人格、个人经历、经济情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导致促进健康的措施收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