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乙肝母婴垂直传播 |
释义 | 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乙肝母婴传播就是婴儿的乙肝病毒通过母体进行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方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约有1/3(约3千万)来源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有3种途径: (一)宫内传播:HBV宫内感染率为9.1%~36.7%。宫内传播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强引起母血渗漏造成。 (二)产时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40%~60%。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破裂,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 (三)产后传播: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液有关。据报道,当母血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时母乳HBV—DNA出现率为100%,单纯HBsAg阳性时,母乳HBV-DNA出现率为46%左右。(此项一般属于母婴水平传播。) 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加强营养.摄取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维生素食物。常规检测肝功能及肝炎病毒血清学抗塬抗体,并定期复查。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之孕妇篇: (一)乙型肝炎密切接触史的孕妇,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并筛查HBsAg、抗-HBs抗体和抗-HBc抗体。3项均阴性的孕妇可肌注乙型肝炎疫苗。 (二)乙肝孕妇在孕7、8、9月各肌注一次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三)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应严格施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产伤及新生儿损伤、羊水吸人等,以减少垂直传播。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之新生儿的处理: 胎儿出生后即肌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 (1)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ug,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0ug。新生儿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良好,体内产生抗HBs抗体,可有效保护肝脏不受HBV的感染,免疫成功率达75%。 (2)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内注射HBIG 0.5ml,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肌内注射0.16ml/kg。特别对乙型肝炎母亲所分娩的婴儿,可减少或阻止HBV进入肝脏,生后6个月查血清中HBsAg阴性为免疫成功,免疫成功率达71%。 (3)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疫苗按上述方法进行,HBIG改为出生后24小时内肌注0.5ml一次。在主动免疫建立之前,先获得被动免疫。使有效保护率达94%。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之产后哺乳问题: 一般认为母血HBsAg、HBeAg、抗-HBc叁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孕妇均不宜哺乳;乳汁HBV-DNA滴度(阳性)者不宜哺乳;目前主张只要新生儿接受免疫,仅HBsAg阳性母亲可为婴儿哺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