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已内酰胺 |
释义 |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称为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等。 名称 己内酰胺;ε-己内酰胺;Caprolactam;CPL IUPAC名 Azepan-2-one 分子式 C6H11NO;NH(CH2)5CO 分子量 113.18 常温下状态 白色晶体 蒸汽压 0.67kPa/122℃ 闪点 125℃ 熔点 68~70℃ 沸点 270℃ 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 (水=1)1.05(70%水溶液) 稳定性 稳定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经常接触本品可致神衰综合征。此外,尚可引起鼻出血、鼻干、上呼吸道炎症及胃灼热感等。本品能引起皮肤损害,接触者出现皮肤干燥、角质层增夺取、皮肤皲裂、脱屑等,可发生全身性皮炎,易经皮肤吸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低毒类。致痉挛性毒物和细胞原生质毒。主要用途于中枢神经,特别是脑干,可引起裨脏器的损害。 急性毒性:LD501155mg/kg(大鼠经口);70g(人经口致死量)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500mg/kg×6月体重、血相有变化,大脑有病理损害;人吸入61mg/m3以下,上呼吸道炎症和胃有灼热感等;人吸入17.5mg/m3神衰症候群和皮肤损害;人吸入10mg/m3以下×3~10年,有神衰症候群发生。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三、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 前苏联(1977)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06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水中在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L(以BOD计) 前苏联(1978)生活饮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1.0mg/L 嗅觉阈浓度 0.3mg/m3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皮胶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己内酰胺的包装及储运 一般采用双层包装袋,内袋为聚乙烯薄膜袋,热合封口;外袋为牛皮纸、聚乙烯等三合一复合袋。应储存在干燥、清洁的库房内,运输过程应防止受潮、日晒,防止包装袋破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