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彝族服饰
释义

凉山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服装特点

基本信息

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和云南的彝族穿裙子外,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男装特点

男子多蓄发于头顶,彝族称“字尔”或“字木”。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装束。男孩在四五岁时,头前顶留一块方形的头发,成年后将其挽成一个发髻。人们视其为天神的代表,认为它能主宰吉凶祸福.所以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能触摸、戏弄。因此汉语称其为“天菩萨”。头上缠着青蓝色棉布或丝织头帕,头帕的头端多成一尖锥状,偏鉴于额前左方,彝语称为“兹提”汉语名“英雄结”。青年人多将英雄结扎得细长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彝族男子以无须为美,从年轻时起就常将胡须拔去。男婴左耳穿孔,稍长即戴耳环。

女童服饰

彝族女童蓄发以后梳单辫垂直于脑后。八九岁时,将单辫盘于头顶四周,辫尾缀以红色棉线,辫上有时扣以弓形小木梳为饰。出嫁时则分流双辫、交叉盘压在头帕上。如尚未出嫁而已达成年期者,亦可择日分梳双辫。至乍地区青年戴红里青面双层绣花头帕,依诺地区是一二米蓝布折成数层顶于头上。所地地区是一长条青布,花线扎边,折戴头上。三个地区都是生小孩后将帕换帽。圣乍、依诺地区换为荷叶形夹帽,所地地区技为竹架青布圆顶帽。也有用黑色长布缠头的,布约3厘米宽,盘绕头四周,盘出10厘米左右。突出愈大者愈贵,如过去黑彝贵族女子,不分成年与否、生育与否,均通用。女子未成年前,耳上常挂红绿珠,大如豌豆,以铁丝串四颗成一串,长三四厘米,系红色棉线穿于耳际。或戴红色石质小圈,用线穿入圈中,分挂耳际。成年或梳双辫时始戴耳环。耳环为珊瑚、银泡、石料耳珠,玉、贝、银耳牌,大都为圆星形。银质或铜质的式样较多。最普通的是三合式或四合式联合花苞,中嵌料质红豆。旧时黑彝贵族女子常带倒形花蒂式.下垂用银丝编成的细带五条,每条尾端有圆坠,摇曳别致。衣领是单独的一条,不和上衣相连,上缀有银苞泡花,前面正中扣连处有一长方或梅花形领牌。

妇女服饰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挑有图案花纹。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有的饰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缠绕,形状各异颇具匠心。甘洛彝族女服中襟为多,独具风采。圣乍地区的兔毛背心又别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笼底边镶上一圈雪白的兔毛,华美富丽。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童裙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青年以红、蓝、白色或红蓝白色相间为主,老年以青、蓝色或青蓝色相间为主。童裙裙短,一般为两节,腰小摆大。成人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直桶状,下节成细密格纹。长裙的特点在于下节的层层皱折,所以俗称“百褶裙”,以多褶为贵。旧时裙式长短与身份有关,黑彝女子长裙拖地,行走时尘土飞扬,以示尊贵。所地地区羊毛裙质地柔厚高雅,中部桶状窄长,红色,下节蓝色细褶均匀齐整,其下横间以红、白、黑细条纹,色调和谐,再下是青色,膝盖处百褶四散,成喇叭状。行则褶皱闪动,轻盈飘逸。彝族妇女以针筒、口弦和避邪用的獐牙、麝香为胸饰。腰际佩挂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衬以不同包布缝成,上端开口,下缀五色飘带,挂于左方腰际,实用又美观。腕饰以金、银、铜、玉、石质手镯,戴金银或石料镶金银马鞍形、猫眼形戒指。贵妇人还佩戴金、银、铜质链、锁、坠等头、胸、背饰。

彝族服饰类型

楚雄型彝族服饰

这种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县及邻近地区。这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徙之地,现时属东、南、西、北、中彝语六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其服饰尤显纷繁多彩。总体上看,上穿右衽大襟短上衣,下着长裤,是现代女装的基本款式。女上装花饰繁多,色彩艳丽,图案以云纹和马樱花一类的花卉为主,多装饰在上衣的胸前、盘肩等特定部位,工艺以镶补、平绣为普遍。妇女头饰大体可分为包帕、缠头、戴绣花帽三类,若细分则有四十余种,而每种头饰又往往成为某一地区彝族的标志。男子服饰日趋汉化和时装化,但仍有不少地区保留着披羊皮褂、着火草和麻布衣的习俗,这是其它地区彝族服饰所罕见的。

凉山型彝族服饰

流行于四川、云南的大小凉山及毗邻的金沙江地区。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前脑门蓄一绺长发,象征男性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彝族俗称“天菩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习称“英雄结”。据考古发现,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时代滇王墓出土的贮贝器上就发现此种头饰打扮的人物造型。可见,扎“英雄结”是相当古朴的传统。另外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有的左耳戴蜜蜡彩珠和银耳圈等饰物,下装为长裤,但因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未婚姑娘戴各式头帕,育后妇女戴帽,或缠头帕,皆为黑色;妇女双耳皆佩金、银、珊瑚、玉贝等耳饰,垂颈部戴银领牌;下着用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的百褶裙,往往长可曳地,上半部适体,下半部多褶,既突出女子体型,又增添几分婀娜姿态。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0 . 3 3 米左右的旒须。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传统的衣料以毛、麻为主,喜用黑、红、黄色相配搭。常以挑、绣、镶、染等多种工艺技法制成头镰、羊角、涡形等传统图案。大小凉山,山川险阻,过去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很少,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传统风格,与东晋时期昭通霍氏墓壁上所绘彝族装束一脉相承。

乌蒙山型彝族服饰

这种服饰流行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镇雄、彝良、威信等县以及贵州毕节、六盘水、四川叙永、广西隆林等彝族聚居地区。乌蒙山区是古代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过去的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体相同,明清以来服装款式变化较大。

现在云南这一区的彝族男女服饰通常为青兰色大襟右衽长衫、长裤,缠黑色或白色头帕,系白布腰带,着绣花高钉“鹞子鞋”。男子服装无花纹,出门常披羊毛披毡。妇女服装领口、袖口、襟边、下摆及裤脚均饰彩色花纹及组合图案,汉语俗称“反托肩大镶大滚吊四柱”,头缠青帕作人”字形,并戴勒子、耳环、手镯、戒指等银饰,婚后则以耳坠取代耳环,系白色或绣花围腰,身后垂花飘带。个别地区彝族妇女着短衣长裙。大小凉山,山川险阻,过去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很少,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传统风格,与东晋时期昭通霍氏墓壁上所绘彝族装束一脉相承。

滇西型彝族服饰

这类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西部的大理、思茅、临沧、保山等地。妇女上装多为前短后长的右大襟衣,下着长裤,系围腰,套坎肩。巍山、弥渡两县之间的山区女装色彩艳丽,多绣花纹,佩带绣花毡裹背,其他地区较质朴、素雅。其头饰或戴布帽,或包青帕,喜缀五彩缨络、串珠等饰品。颇有南诏王室贵族华美艳丽的遗风。过去男子穿右衽大襟长衫,宽脚裤,头包青帕,腰系布带或皮兜肚,现在多穿时装。

红河型彝族服饰

这类服饰主要流行于滇南红河地区,以建水、石屏、元阳等县最为典型。妇女服饰多彩多姿,既有大襟右衽长衫,也有中长衣和短装,普遍着长裤,衣罩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多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服饰色调极浓,并贯用配套的对比色,鲜艳夺目,装饰性很强;图案以自然纹形为多几何纹次之。男子服饰与其他地方相差不大。

滇中及滇东南型彝族服饰

主要流行于以昆明、文山,以及同这两个地区相邻的红河州部分地区。

女装的主要款式为右襟或对襟上衣,长裤,个别地方着裙。以白、兰、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图案和几何图案。其头饰各地差异很大。昆明地区的部分彝族青年妇女,头戴“鸡冠帽”,形如鸡冠,用大大小小各种银泡镶绣而成,做工精细;老年妇女一般挽发髻。圭山一带未婚妇女头饰布箍,在双耳部位缀一对三角形绣花布饰,脑后吊一束串珠垂向胸前。弥勒及路南部分地区彝族妇女以双辫缠头并包黑内,留一束头发垂于脑后,以珠串、银链、贝壳、绒线花色为饰。文山、西畴、马关、富宁等部分地区妇女头包黑巾或顶花帕,头饰简单,而丘北、开远、泸西等部分地区的妇女则头饰十分丰富,饰品有银泡、绒线球、花和贝壳等。这一类型的男子一般穿对襟衣、外套坎肩、着宽档裤,有的还扎绑腿,头包黑巾。

服饰特色

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一般13幅,每幅宽七八厘米,多染为深蓝色。以圣乍地区的最为华丽,边缘镶有红、黄牙边和青色衬布,下边吊有30厘米长的绳穗。被毡用两公斤左右羊毛缝制而成,薄如铜钱,折以6厘米宽的皱折.一般为30至90折,上方用毛绳收为领。多为原色或蓝色。察尔瓦和披毡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雪,寒暑不易。

颜色特征

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服装的花纹、花边,它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有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图,有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动物方面的图,有叶、花、火镰、发辫、几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图。装饰品美丽庄重、色彩鲜明。花样繁多、多以全、银、铜、玉、石、骨等为原料,铸造、打制、压制、镶嵌、雕刻部分为本地手工工匠制作。过去凉山彝族男女多赤足冬天或出远门时,脚穿用麻绳或草绳编织的草鞋,内穿羊毛织成的形似靴子的毡袜,或裹棉、毛绑腿以护脚和御寒。

彝族的绣花衣

云南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此外,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围腰、腰带、裤脚、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为别出心裁的装饰。

挑花刺绣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能手,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绣花、挑花、补花的技巧,学习平绣、绉绣、缠绣、帖绣等针法。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长辈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标志。彝族姑娘若不会绣花或绣得不好,就算人长得再漂亮,也难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妇女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都值得作为民族刺绣标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6: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