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宜糖米
释义

什么是“宜糖米”,它与普通大米有何区别? “宜糖米”系由绿巨人生物联合浙江大学、金华市农科院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历经8年的攻关,在国际上率先培育出的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然后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种植,收获的稻谷用先进的成套稻米加工设备加工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功能大米。与普通大米相比,“宜糖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很高,是普通优质大米20倍以上,粗纤维也高于普通大米,而蛋白质和脂肪相仿。因此,食用“宜糖米”,不仅一日三餐可满足对抗性淀粉的保健需求,也如普通大米一样可充分满足正常的营养需求。

为什么“宜糖米”适宜糖尿病人食用?

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均与饮食密切相关。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

尤其是淀粉,与血糖稳定和糖代谢密切相关。大米和小麦等淀粉类主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和首要的能量来源,人体食用后,淀粉在小肠中会很快被酶降解转化生成糖而迅速吸收。对糖尿病人来说,如果同正常人一样食用普通大米和面食,由于快速大量地吸收淀粉降解转化生成的糖类物质,会使血糖指数迅速升高,导致病症加剧,甚至带来生命危险。这就是糖尿病人必须严格节食、尽可能少吃糖和淀粉类食品的重要原因。

由于“宜糖米”富含抗性淀粉,一方面它的抗性淀粉绝对含量是普通米20倍以上,该部分淀粉没有被消化,不会转化产生糖;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富含抗性淀粉的“宜糖米”形成了一种显著有别于普通米的特殊淀粉结构,对普通淀粉也具有良好的包埋作用,可显著延缓整粒米饭中糖的释放与吸收速度,即“宜糖米”吃下去后就能延缓它在胃和小肠里的消化时间,大部分淀粉以平缓速度在消化,转化生成糖的节奏变慢了,可以起到不仅缓慢而持续地向机体提供糖这一人体最重要的能源,而且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平稳餐后血糖、恢复健康。因此,“宜糖米”可以大大减少餐后血糖增加的量和降低血糖指数升高的速度,同时由于它在胃和小肠的消化时间延缓,使糖尿病人在饭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感到“饿”,非常适合于糖尿病人食用。对饭量大的糖尿病人而言,由于其易饱耐饥,也有利于他们的饮食控制。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宜糖米”中丰富的抗性淀粉进入大肠后,在结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形成具有代谢活性的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等),丙酸具有胰岛素样作用,可刺激糖酵解、激活离体肝细胞的糖原合成、减少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为什么说“宜糖米”是糖尿病食疗的最好选择?

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充分了解,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根治糖尿病。但是,已有的证据表明:通过综合治疗方法可成功控制血糖,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我国学者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提出了糖尿病“五驾马车”的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其中“饮食治疗”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驾辕之马”,是糖尿病的主要防治手段,亦即“科学合理的膳食”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

“宜糖米”可显著增加饱腹感,有效平稳餐后血糖指数并控制其急剧升高,可全面持续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糖尿病患者食用“宜糖米”,可像正常人一样三餐吃饱,改变每日多餐的现象,可显著改善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食用一段时间后,可逐步停吃阻断消化药物,恢复并增强体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宜糖米”可解决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的主食,是糖尿病食疗的首选产品。

“宜糖米”与低糖、无糖食品有什么区别?

与普通食品相比,目前市售的低糖和无糖食品主要差异是添加的甜味剂为非糖类物质,但其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仍然为普通淀粉。人体食用后,依旧快速降解转化成葡萄糖。对糖尿病人而言,如果大量食用,对身体同样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因此,当前市场数量众多的普通低糖和无糖食品仍旧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难以有效控制饮食结构。而“宜糖米”由于富含抗性淀粉,形成一种特殊的淀粉结构,具有缓慢而持续地释放人体所必需葡萄糖之作用,属于典型的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宜糖米”中的抗性淀粉虽然在小肠中不被吸收,但到大肠后在结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经过直肠壁吸收进入血液,继续给机体提供能量,以缓慢且完全的方式吸收,增加人体的营养。食用“宜糖米”,可以有效控制日常的饮食结构,不仅能平稳餐后血糖,而且还能改善体质。

“宜糖米”是所有追求健康人士的保健膳食

食用“宜糖米”能补充人体必需的抗性淀粉,能从源头途径预防糖尿病、三高、肥胖和心脑血管等疾病,有利于肠道健康、防止便秘和结肠癌,能使广大追求健康人士在一日三餐间轻松保健。

关于宜糖米的重要成分--抗性淀粉

什么是抗性淀粉?

淀粉是人类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和首要的能量来源,根据最新营养学分类,淀粉可分为快速消化淀粉、缓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快速消化淀粉迅速在小肠中消化吸收,缓慢消化淀粉缓慢在小肠中消化吸收,而抗性淀粉则是健康者小肠中不能被淀粉酶水解而消化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缓慢消化淀粉控制着糖生成与吸收的快慢节奏,对人体血糖代谢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而抗性淀粉则具有更广泛的生理功能,其功效与性能显著优于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营养元素的膳食纤维,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常将其称为功能性膳食纤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8年联合国出版的《人类营养中碳水化合物专家论坛》一书中专门指出:“抗性淀粉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是近年来碳水化合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中一项最重要的成果”,高度评价了抗性淀粉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抗性淀粉如何调控代谢,它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功能?

抗性淀粉是健康者小肠中不消化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但其进入大肠后可在结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产生一系列具有代谢活性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这些功能活性产物,一部分可通过直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以不同于普通淀粉的形式给机体提供能量,另一部分则被肠道的大肠杆菌合成泛酸、尼克酸、核黄素等人体不可缺少的生命物质。由于抗性淀粉可在小肠中耐酶解消化不产生糖、而在大肠中以发酵的方式消化吸收的特殊代谢形式,国内外大量专家研究结果均一致认为,抗性淀粉具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应答,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便秘和结(直)肠癌的发生;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和控制体重;促进矿物质的吸收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人体对抗性淀粉有何需求?

澳大利亚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认为,每人每天摄入20~25克的抗性淀粉能产生显著的健康效果。美国的标准则认为,每人每天应该摄入25~30克的抗性淀粉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我国尚未有相应的标准,但据测算,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抗性淀粉摄入量仅为5~8克,远远达不到健康需求。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市售普通大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很低,一般低于0.5%(优质大米仅为0.1%,小麦则只有0.2%)。因此以普通大米和小麦为主食造成了人们抗性淀粉摄入的严重匮乏。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陆续采取饮食干预的策略,在人们的膳食中添加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以保证国民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补充足够的抗性淀粉,是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且时尚的选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