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春中学 |
释义 | 宜春中学是省重点中学,坐落于全国首批生态城市、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举办地—江西宜春,始建于20世纪初。宜春中学于2003年9月异地兴建新校园,并于2005年7月与宜春一中强强联合组建成立新宜春中学。宜春中学新校园占地808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校园毗邻宜春市行政中心,与宜春市著名风景区袁山公园隔路相望,享拥青山绿水环抱,环境清静、自然、和谐,硬件设施国内一流。 学校简介1902年建于春台南麓唐代大文豪韩愈所设的“昌黎书院”内,时称“袁州中学堂”。此后学校受时局等各种因素影响多次更换校名,并饱受迁徙之苦。解放后,学校始定址秀丽的化成岩风景区,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96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1974年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西省宜春中学”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整整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学校足辗转迁徙,历经沧桑,但始终以其“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风、“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学风而享誉省内外,一贯被地方史志誉为“赣西文化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弘扬“爱校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确立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制定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完善教学设施,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省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新宜春中学继承两校170年的办学传统,兼容两所省重点中学的软硬件优势,为做大、做强宜春中学品牌打开了一条黄金通道。 办学规模校内标志性建筑科技信息大楼内设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科技活动室、网控中心、采编中心、演播大厅及可容纳60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教学楼三栋,内有普通教室125个,选修教室12个,280座的合班教室3个,每个教室都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楼内设物理实验室9个,化学实验室8个,生物实验室3个,生物标本室1个,每个实验室都配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及设备。艺术楼内设音乐教室4个,舞蹈教室2个,琴房11个,体操房1个,美术教室3个,书法教室1个,劳技教室6个。学生公寓4栋,每间均带有朝南阳台,可容纳6000人住宿。多功能学生食堂2栋,可容纳6000人同时用餐,内置设备先进,可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此外,学校还建有学生浴室、后勤服务中心,为学生在校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 整合后的宜春中学构建了一支600人的强大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中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50人,中级教师162人,硕士或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历的教师20多人,省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30多人。这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既为学了们的成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为宜春中学的持续发展,从传统名校过渡到现代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资力量截止2007年10月,学校在校生共9495人,其中,新校区6307人:高一39个班,2401人;高二41个班,2437人;高三23个班,1469人。一中校区3188人:高三21个班,1285人,补习班16个,986人;初三8个班,406人;初二8个班,511人。全校共计教学班156个。 自恢复高考以来,该校先后向高等院校输送毕业生6000余人。学科竞赛硕果累累,仅自九九年至今获国家级奖励的就有30人,获省级奖励的有100多人次,2000年学校还获得了中国生物学会中学生生物联赛一等奖。 所授荣誉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文明单位”(连续三届)、“江西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优秀体育传统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宜春市警民共建先进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回首百年,厚重的历史给今天的宜中人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面对新世纪,改革的机遇和挑战给今天的宜中人以开拓创新的无穷空间。心承前辈的谆谆教诲,怀揣创业的执着信仰,宜中人将在素质教育的领域里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创造宜中人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