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沂沭泗水系 |
释义 | 流域概况沂沭泗水系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主要在江苏省盐城境内。从地理分类学上说,里下河以北的河流分属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废黄河以南地域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132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4%;废黄河及其以北属沂、沭、泗水系,主要由沂河、沭河、泗河构成,流域面积17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 流域范围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内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系沂、沭、泗(运)三条水系的总称,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北起沂蒙山,东临黄海,西至黄河右堤,南以废黄河与淮河水系为界。全流域介于东经114o45′~120o20′,北纬33o30~36o20′之间,东西方向平均长约400公里,南北方向平均宽不足200公里。流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占淮河流域面积的29%,包括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15个地(市),共79县(市区),人口5128万人,耕地5706万亩。 地质地貌沂沭泗流域地形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大致由北向西向南逐渐降低,由低山丘陵逐渐过渡为倾斜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区域内地貌可分为平原、中高山区、低山丘陵和岗地四大类。山地丘陵区面积占31%,平原区面积占67%,湖泊面积占2%。 平原区主要由黄泛平原、沂沭河冲积平原、滨海沉积平原组成。黄泛平原分布于本区南部,地势高仰,延伸于黄河故道两侧,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黄泛平原微地貌发育,地势起伏、高低相间。沂沭河冲积平原分布于黄泛平原和低山丘陵、岗地之间,由黄河泥沙和沂沭河冲积物填积原来的湖荡形成,地势低平。滨海沉积平原分布东部沿海一带,系由黄河和淮河及其支流携带的泥沙受海水波浪作用沉积而成,地势低平。平原区近代沉积物甚厚,南四湖湖西平原的第四纪沉积物在100米以上。 北中部的中高山区,是沂、沭、泗河的发源地,有海拔800多米的高山(沂河上游最高峰龟蒙顶海拔高程达1156米),也有低山丘陵。长期以来,地壳较为稳定或略有上升,地面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广阔、平坦和向东南微微倾斜的山麓面,加之流水侵蚀破坏而支离破碎,形成波状起伏高差不大的丘岗和洼地。 岗地分布在赣榆中部、东海西部、新沂东部、灌云西部陡沟一带和宿迁的东北部及沭阳西部等。岗地多在低山丘陵之外围,是古夷平面经长期侵蚀、剥蚀,再经流水切割形成的岗、谷相间排列的地貌形态,其平面呈波浪起伏状。 山丘区主要是地壳垂直升降运动造成的。根据其断裂折皱构造在平面上排列形式及延伸方向,沂河东为新华夏构造区,其河流、山脉及海岸地形曲折与延伸方向均受这一构造体影响;沂河以西为鲁西旋转构造与新华夏构造复合构造区。沂沭河大断裂带是一条延展长、规模大、切割深、时间长的复杂断裂带,纵贯鲁东、鲁西。鲁西南断陷区以近南北和东西向的两组断裂为主,形成近似网格的构造。山区除马陵山为中生代红色砂跞岩和页岩外,其余主要为古老的寒武纪深度变质岩和花岗岩。 沂沭泗区域为强震区,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南四湖湖西地区为Ⅵ度地震区,湖东至黄海大致为Ⅶ度地震区,其中睢宁至郯城为Ⅷ度地震区,宿迁一带为Ⅸ度地震区。 气象水文一 气象特征 沂沭泗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夏热多雨,冬寒干燥,春旱多风,秋旱少雨,冷暖和旱涝较为突出。气候特征介于黄淮之间,而较接近于黄河流域。 1、气温:年平均气温13~16℃,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年内最高气温达43.3℃(1955年7月15日发生在徐州),最低气温为-23.3℃(1969年2月6日发生在徐州)。 2、霜冻、霜期:流域南部在11月上旬到次年3月中旬为霜期,平均一年无霜期为230天。流域北部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上旬为霜期,平均一年无霜期为200天,山区一般为180~190天。 3、蒸发量:流域南部小,北部大,自南向北,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80~1320毫米。历年最高为1755毫米(韩庄闸站),历年最低903毫米(响水口站)。 4、日照:全流域一年内日照平均为2100~2400小时,由南向北递增。 5、风:本流域为季风区,随季节而转移,冬季盛行东北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与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5~3.0米/秒,最大风速为23.4米/秒,发生在徐州,时间为6月份。 二 水文特征 1、年降水:沂沭泗流域多年平均降水为830毫米,最大年为1098毫米(1964年),最小年为562毫米(1966年)。多年平均年内分配春季(3~5月)为131毫米占15.8%,夏季汛期(6~9月)平均为592毫米占71.3%,秋季(10~12月)平均77毫米占9.3%,冬季平均为30毫米占3.6%。 2、暴雨特性:沂沭泗流域暴雨成因主要是黄淮气旋,台风及南北切变。长历时降雨多数由切变线和低涡接连出现造成。台风主要影响沂沭河及南四湖湖东区。暴雨移动方向由西向东较多。降雨量的变化,一般自南向北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山地多于平原。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和最小年降雨量相差达4.5倍(发生沂河临沂站)。 3、时段暴雨:建国后历年统计,流域内最大一日降雨为563.1毫米,2000年8月30日发生在江苏省响水县响水口站,该站24小时降雨量825毫米,重现期超过万年一遇。流域最大三日暴雨877.4毫米,最大七日暴雨1046.3毫米,皆发生在响水口站。 4、径流: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32毫米,年径流系数为0.28。年径流分布与降水分布相似,南大北小,山区大平原小。泰沂山丘区年径流深达348毫米,年径流系数为0.40;南四湖湖西年径流深达97.2毫米,年径流系数为0.14。 5、泥沙与淤积 沂沭泗上游沂蒙山区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沂河临沂站多年平均含沙量1.15㎏∕m3,多年平均输沙率127㎏∕s,多年平均输沙量400万吨。沭河莒县多年平均含沙量1.2㎏∕m3,多年平均输沙率17.4㎏∕s,多年平均输沙量55万吨。南四湖湖西各河由于引黄灌溉泥沙没有很好控制,放淤时浑水入河,河道淤积较为突出。据1961~1983年南四湖入湖河道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入湖沙量441.71万立方米,年出湖沙量3.38万立方米,年淤积量达437.88万立方米,占入湖沙量的99.1%。石梁河水库建库以来至1988年总淤积量为0.74亿立方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