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沂南画像石墓
释义

中国东汉晚期的大型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1954年发掘。墓主是高级官吏。墓室全部用预制石材筑成,长8.7米,宽7.55米,由前、中、后室和4个侧室、1个耳室组成。墓内有画像石42块,画像共73幅。保存完好,主要分布于墓门上和三主室内。墓门门额上刻胡汉战争图,显示墓主生前荣立战功。前室刻墓主死后从官属吏前来致祭吊唁场面,中室刻墓主生前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场面,后室刻墓主夫妇家居生活。另外还刻画有历史故事以及东王公、西王公等神话传说和仙禽神兽等。画像采用减地平面线刻和阴线刻,刻工细致,图像真切,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沂南画像石墓中,被人们注目、研究最多的是《丰收宴享图》。图的左端是一座五脊重层的房屋,上有天窗,说明是粮仓。仓前有一堆粮食,一群鸡争啄粮粒,下排向右两堆粮食周围,有斗、有升,一人张着口袋,一人捧斗装粮,一人握帚扫粮,另有一人持簸箕从后而来。上排有一幢高房,附近有一大树,树旁边有两个戴高冠的人,袖手坐于长席之上,席前几上摆着两镟,一个角斗,五个耳环。就是这幅画像的局部,曾以“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为题(如左图),被编入初中《中国历史》教材里。

简介

1954年发现于沂南县北寨村,东汉晚期墓葬。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墓门和各主室都有画像,全墓画像石计42块,共73幅作品,可分为四组加以介绍。

第一组是墓门画像。共有四幅。横额刻《攻战图》用来颂扬墓主人生前的显赫战功。横额下的三根立柱上雕饰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和其他神仙异兽图象。

第二组是前室画像。刻奇禽异兽和神仙: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鸟、羽人等等。还刻有献祭图:众多人物排列成行,面向祠堂鞠躬行礼或拜伏于地,堂前有领祭的人,前后陈设各种祭品,西壁图中有读祝文的;南壁图两侧还有轺车,描述了墓主人身后的荣光。

第三组是中室画像。刻绘了历史故事:苍颉造字、周公辅成王、齐桓公与卫姬、晋灵公谋害赵盾、孔子见老子、蔺相如完璧归赵、苏武、管仲等等。

四壁横额上刻墓主生前的生活图景,其中有《出行图》、《仓廪图》、《庖厨图》、《乐舞百戏图》。《出行图》是由四幅相连接的画面组成的,在一个宅第前停着轺车及其出行的车马仪仗,众人肃穆恭敬拜伏于地迎接主人或贵客的到来。《仓廪图》刻粮仓前停放着装运粮食的牛车,仆役们正忙于量谷装袋。监工席地而坐。《庖厨图》刻有抬猪、宰牛、剖羊、做菜、烧火的繁忙场面。《百戏图》刻有奏乐、击鼓、载竿、戏车、飞剑、跳丸、盘舞、鱼龙曼衍、马术等精彩场面,画面突破了时空关系,集中而全面地描绘了百戏的热烈场面。

第四组是后室画像。刻侍女捧奁、送馔、仆人涤器、备马等图像,描刻了墓主夫妇生前优裕的生活。

沂南画像石的雕刻技法近似武氏祠,大部分为减地平雕兼阴线刻,但铲地薄而刀向不一,图像轮廓不象武氏祠那样清晰明朗,有的部位纯用阴线刻。

沂南画像石善于大场面的处理,其构图的讲究和复杂超过武氏祠、郭氏祠。

如墓中室的《百戏图》的处理是在平列的各组技戏中分别主次,以戏竿、伐鼓、乐队和戏车为最突出的焦点,配合飞剑、跳丸、七盘舞、走绳,最后再以小队奏乐和送酒浆的人物穿插点缀而完成了一个横而长的热闹画面。作者已注意表现画面的纵深空间,利用若干平行的斜线来交待空间的存在,如画有自左上到右下的平行斜置的席铺,与打虎亭二号墓壁画宴饮图中表现桌面的方法相似。同时为了避免平行席铺一再出现而产生的单调感觉,在右端又特别增加了不同角度斜置的席和车,以求空间描述的变化。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无论形体比例还是动作姿态更趋自然合理,比武氏祠所显示的古朴与略带生涩之感的艺术风格显然更自由活泼。对人物形象类型的描绘更趋成熟,如门额上的《攻战图》左方的一群战士都是深目高鼻、短衣、戴盔,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胡族战士的类型特点。在线面关系中更是强调了线条龙蜕蛇变的作用,刀法畅快,线条纯熟纤劲流利,婉转自如,富有韵味,颇有行云流水之致,显示出石刻匠师高度娴熟的手工剔刻技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