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沂蒙山
释义

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沂蒙山—地理含义

地理概念

沂蒙山,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后来,沂蒙曾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坐落在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临沂市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两战圣地”,也是沂蒙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人文概念

沂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

在沂蒙琅琊一带区域,自古以来都是人才辈出,钟灵毓秀,地灵人杰。

为此,清代乾隆皇帝巡游山东,曾留下诗篇赞美“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对沂蒙琅琊一带人才辈出的历史充满溢美之词。

历史也证明,在沂蒙琅琊一带,的确是人才辈出,从古到今,在沂蒙这一块钟灵毓秀的神奇沃土上,诞生了无数的圣贤奇才,如军事家被誉为“智圣”的诸葛亮、书法上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王献之、著名教育家《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东汉天文学家被誉为“算圣”的刘洪、孝圣王祥、孔子高徒被誉为“宗圣”的曾子、荀子、郯子、秦名将蒙恬、清代民族英雄左宝贵、羊祜、刘勰、何承天、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匡衡等的故乡。 孔子七十二贤徒,临沂籍十三人;著名二十四孝,临沂占有七孝。 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同样,在沂蒙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来临沂视察时曾为其题字“事在人为,后来居上”。

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尤其是1947年5月那场闻名中外、震惊寰宇的惨烈战争,使沂蒙山的孟良崮变成了一座人民战争的丰碑,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我们一提起“沂蒙精神”,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解放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推着独轮小车,带着煎饼、大葱支援前线的情景。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八百里沂蒙钟灵毓秀,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百万人民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载入史册。

沂蒙山区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汗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至今让人动容。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国内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内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共山东省政府、中共华东局的创立地,也是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山东解放区)。许多中共领导人和国共两党高级将领曾经在此战斗过、工作过,包括刘少奇、谷牧、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张自忠、张灵甫,其中抗日时期,张自忠将军在临沂成功阻击著名的板垣师团,为台儿庄战役的部署取得了时间,为山东整个战局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军。

沂蒙,永远都是一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军队的哺育下,山东党政军与沂蒙人民共同创造的财富。沂蒙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沂蒙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让世人为之动容。从毛泽东同志批示过的厉家寨,到全国第一个电气化村刘团村,再到艰苦奋斗的新典型罗庄、沈泉庄、九间棚,体现了临沂人民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八百里蒙山沂水,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之地。而今,这里令人难以置信地崛起了全国著名的商品交易市场,工、农、商、旅、交通、城建、通讯、电力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临沂批发城闻名全国,位居全国综合批发市场第二位,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物流之都。

现在,每天20多万客商进出山东临沂,激活了沂蒙经济,临沂批发城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十大批发市场前三甲,仅次于浙江义乌,居全国第二,有“南义乌,北临沂”之称,临沂由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到自强不息的临沂人“买天下、卖天下”,不能不说是沂蒙精神创造的又一奇迹。

地域范围

沂蒙近代曾处于同一个行政区划——临沂专区下,之后行政区划有所变动,但沂蒙的概念没有变,大致包括现在的临沂市三区九县(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郯城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和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莒县。

沂蒙山区是个人文概念, 只是一个特定的称谓,山区只分布在几个县市内,并不是说该区域内全部是山,整个个沂蒙老区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

它的范围很广它是指以山东省临沂市、日照市、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包括临沂市的三区九县 ,日照市的绝大部分,淄博市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枣庄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部分,江苏省连云港市、邳州、新沂、赣榆、东海等县市的一部分地区等。

沂蒙山两大主脉

沂山

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南45公里,属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沂山风景区东距青岛230公里,紧临省道羊临路;西距泰安140公里,西出口接泰薛公路;南距临沂市150公里;北距济青高速公路65公里,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被誉为“鲁中仙山”。

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史记》载,黄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至其下,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历代大家名士倾慕沂山,接踵而至。李白、郦道元、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以及明状元马愉、赵秉忠,清朝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等均至此揽胜,留下了大量诗章名句和碑碣铭文。

沂山森林覆盖率达98.6%,为山东省之最,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共有137科,480属,1000余种。以松类、刺槐、栎类为主要树种,还有水榆花楸、三桠鸟药等珍贵树种。

沂山自然资源丰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8.9万个,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春到沂山,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夏到沂山,飞瀑流泉,酷暑无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气爽;冬到沂山,银装素裹,疑入仙境。

沂山山体蜿蜒,气势磅礴,奥谷深幽,钟灵毓秀,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为汶、弥、沂、沭四水发源地。古齐长城绵延山巅。其峰峭、石奇、谷翠、水秀、古刹、“松涛”“云霭”相映成趣。总面积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

蒙山

蒙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

历史名山—“岱宗之亚”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章上》

蒙山,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名山,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被誉为“岱宗之亚”,素称“亚岱”。

蒙山,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跨临沂市蒙阴、费县、沂南、平邑四县。蒙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百余里(约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位于平邑县境内,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被誉为“岱宗之亚”,素称“亚岱”。

蒙山自然风光秀丽,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

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现有各类珍惜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5%。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蒙阴云蒙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个/立方厘米,是北京生态中心院内最高值的176倍,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休闲、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199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9月被省旅游局颁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

2005年蒙山被中国新闻媒体和资深专家评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公园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

199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再次监测,为北京地区的195倍,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蒙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战国时期蒙山

《诗经·鲁颂》中就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记载;《论语》中记载三皇五帝之一的颛臾王曾主祭蒙山。

春秋战国时期,蒙山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留有回马岭、圣憩石、小鲁处等遗迹;鬼谷子曾在蒙山修炼授徒,弟子过百,著名者有孙膑、庞涓。

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书·禹贡》称:“蒙羽其艺。”认为早在夏朝时期,蒙山、羽山带就已种植作物。建国以来,蒙山麓区先后发现的几十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对此作了印证。

西周时,成王封颛臾于蒙山之阳,主祀蒙山,说明当时蒙山已路身于我国名山之列。春秋时期,鲁大夫莫斯的颂诗《閟宫》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他把拥有泰山和龟蒙,视作鲁国的荣耀。

西周、两汉时期蒙山

汉朝史学家蔡邕曾隐居蒙山。

西周在蒙山南北封国齐、鲁,这两个大国在军事、政治进入的同时,华夏文化也开始在此传播。它和当地的东夷文化由相互阻隔到相互融合,使蒙山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且这种现象经朝历代,不断延续和发展。在蒙山地区发现的汉画像石墓,其建筑和雕刻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其他如西汉石碑、东汉墓阙以及春秋时期的徐子氽鼎等金石精华,有的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属国家一级文物,都是上述现象的见证。

唐、宋、明、清时期蒙山

孔子“登东山(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而小鲁”(孟子语)。

李白、杜甫、萧颖士、苏轼、张养浩、王世贞、吴梅村、康熙、乾隆、公鼐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蒙山上留下了足迹。

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等佳句,北宋苏轼游蒙山诗曰:“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云蒙漏泽春”。

明代文学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康熙大帝冬游蒙山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诗篇;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则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赞美诗篇!

一、文人骚客登蒙山

蒙山的壮美和深邃,曾为一些著名思想家所向往并涉足其地。这里既有孔子的游踪,又有鬼谷子的身影。唐朝以来,蒙山更和诗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蒙山的历史道路上,李白、杜甫、萧颖士、苏轼、张养浩、王世贞、吴梅村等许多人都留下了足迹。他们游赏风光,访道吊古,谱写了大量华美的诗文。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登上蒙山,写下“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优美佳句。

春秋战国时期,蒙山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留有回马岭、圣憩石、小鲁处等遗迹;

鬼谷子曾在蒙山修炼授徒,弟子过百,著名者有孙膑、庞涓。汉朝史学家蔡邕曾隐居蒙山。

二、帝王将相登蒙山

清圣祖和清高宗在南巡中,曾几次驻跸蒙山麓区,眺赏山色,并吟诗赞美,使得蒙山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唐朝玄宗皇帝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康熙皇帝为蒙山写下《蒙阴晓雪》,康熙皇帝冬游蒙山,因蒙山山高雄峻、奇峰秀美,龙颜大悦,巡游蒙山并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壮怀诗篇。

乾隆为蒙山写下《望蒙山雪色》等诗篇,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赞美诗句,对蒙山颂扬备至。

此外,还有各种民间典故、流传不胜枚举,秦砖汉瓦、古刹庙宇、碑碣石刻等遗存悠悠林立。

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2.8摄氏度,无霜期196天,年均降水998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民间历来 有"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形成了天地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公园内山、水、林相依,大与小、高与低、动与静、生命与无生命有机的层次整合,使得一草一木一石都是完美中的景点。雄、奇、特、稀,俊俏与朴实,一切源于自然,又融于自然。深山古寺,小桥流水,林木蔽日,踏花蹄香,鸟鸣幽谷,涛声叠荡,使人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在民族、民主解放战争时期,蒙山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八路军115师指挥部,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英勇作战,建立和扩大了山东各个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在此组织了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如今,当年一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和著名战场以及革命烈士陵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的并新修了纪念建筑物。其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属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另有多处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些则被定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蒙山的佛教和道教

历史上蒙山的佛教和道教都非常兴盛。僧人、道众对蒙山情有独钟,把这里当作修炼正果、养生长寿的圣地。主要道观有清虚观、万寿宫、九龙宫、观音殿、承天宫、慈宁宫等,香火鼎盛的寺庙有明光寺、海螺寺和云台寺等。早在五代时期,任过后晋水部员外郎的贺亢就修道蒙山,北宋苏东坡曾和他的八十多岁的弟子乔仝有过交往并写诗相赠。宋朝蒙山玉虚观住持贾文,于宣和元年(1119年)被宋徽宗召见于汴京,赐给度牒、紫衣。明清时期,蒙山清虚观属全真道华山派,和道教“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有着密切联系。正是这些宗教的活动,给蒙山留下了多处宏殿重阁,并洋溢着黄卷青灯、钟响磐鸣的神秘气氛。

巍巍蒙山,气势磅礴,风光秀丽,集众多名山优势于一身,雄、奇、险、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龟蒙景区以东鲁在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一径通天等十大景观著称。蒙山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来蒙山,百花盛开,彩蝶飞舞;盛夏之时,云蒸霞蔚,瀑流悬空;金秋时节,红叶如醉,硕果累累;隆冬登山,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人领略以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0%,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蒙阴云蒙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上/立方米,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休闲、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育了浑厚的文化内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先进文化的哺育,蒙山地区名人辈出,荀子、曾子、蒙恬、刘洪、匡衡、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等很多业绩卓著的人物,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岱崮地貌

在亿万年的地质演变中, “崮”这种独特的地质形态,称的上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亿万年来“崮”宛若世外桃源、恍若如精灵居所,不被世人所认知,而等到“崮”这种奇崛的形态一个个如花朵般宛如仙子映入你的眼帘时,你除了赞叹和惊奇,可能带给你更多的还有激动。。。。。。。 秋、冬季节,“崮”也会忽然带给人类一种大漠荒凉之美,丘陵上一个个美丽的“花骨朵”—崮、落叶、斜阳、山头尖角,处处给人以云漫之美。夏日近了,雷雨过后,更是让人宛如置身幻境、桃源世外!

岱崮地貌钟灵毓秀、造化天工,一个个神奇的方山形态,造就了无数奇绝美景,仿佛上天赐给人类的一个个光芒惊目的神奇明珠。

岱崮地貌—坐落于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岱崮镇,分布了30多座“崮”,数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这种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类型,在世界地质学上,并不为绝大多数地理专家和学者认知。“崮”主要分布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著名的孟良崮就是其中之一。

文化圣地、灿烂沂蒙

沂蒙,自古名人辈出、灿若群星,令人叹为观止,是齐文化的代表和翘楚,就名人产出量而言,沂蒙地区稳坐头把交椅。以沂蒙之地为代表的齐文化与以孔孟之地为代表的鲁文化,遥相呼应,相互激荡、影响,共同形成了齐鲁文化的两大精神内核。

沂蒙山区著名人物有: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颜真卿、蒙恬、算圣刘洪、王献之、王导、左宝贵、刘勰、匡衡、孝圣王祥、鲍照、颜之推、宗圣曾子、荀子、郯子等等众多光照千秋的名字。

算圣—刘洪(东汉)

中国珠算之父、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刘洪,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约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刘洪于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6年),“以校尉应太史徵,拜良中”。为官数载,清正廉洁,吏民皆畏而敬之。 刘洪在任山阳太守以后,还曾迁任曲城(今山东掖县)侯相,地位与郡太守相当。刘洪在为相期间,赏罚分明,重教化,移风易俗,吏民畏而爱之,成为远近闻名的颇有威望和政绩的行政官员。

《后汉书》说,洪善算,当世无偶。东汉魏人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徐岳在书中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刘洪。 刘洪是珠算之父,被尊为“算圣”。珠算是中国五大发明之一。

我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刘洪经过精心地研究,创造了我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乾象历》对历代历法的修订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为后世所沿用。

公元206年,刘洪最后审定了他的乾象历,这是他在初成乾象历以后,又经过10余年的研究、检验、充实和提高而成的历法杰作。可惜,刘洪大约在公元210年去世,在生前他没有看到他为之付出数十年心力的乾象历被正式颁用。但他的心血没有白费,经徐岳的学生阚泽等人的努力,乾象历在公元232—280年正式在东吴行用。更重要的是,乾象历以它的众多创造,使传统历法面貌一新,对后世历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历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刘洪也以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天文学家而名垂青史。

月亮运动和交食的研究成果—领先世界

刘洪的天文学成就大都载于乾象历中,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对月亮运动和交食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

刘洪当时提出的交食周期值的现代研究表明,其精度是入汉以来最高的,而且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先进的数值。这些事实和成果都表明了刘洪重视实践及其检验、严谨公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智圣—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234年),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有《蜀相》名篇。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历史评价: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刘禅复诸葛亮丞相诏书:“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刘禅祭奠诸葛亮诏书:“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康熙大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朝伟大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 、《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

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窦常的《谒诸葛武侯庙》,唐朝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 》,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肯定诸葛亮才智的同时,曾试图分析诸葛亮统一中国失败原因,针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荆州、益州两路出击北伐曹魏的总战略,评论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前一句的意思是诸葛亮的战略不妥,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蜀汉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后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历史事实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失去的统一中国的基础。

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分析,隆中对本是希望以“利尽南海”的全个荆州支持荆州军北伐,再加上益州进行钳形战略,但后来刘备未能达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关羽失去在襄樊之战中的优势,而非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对于失街亭、斩马谡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当时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学者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的重视,其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赵藩此联遂成一代名联,引发无数后人评议。

书圣—王羲之(东晋)

一、人物生平: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后世珍视其布白之美,临摹者虽难免渗入各自的笔性,但无人稍变其章法布白。正如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所说的那样:“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兰亭序》的章法,仿佛如天生丽质,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无与伦比的。

二、历史影响:

后世子孙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书苑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学习高潮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王导(东晋)

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被称作“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是东晋的开国丞相,历事三朝,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建立东晋,治理江南的煌煌功绩,比起人们啧啧称赞的诸葛亮治蜀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种种原因,王导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肯定。

纵观我国历史,自魏晋以降,经济、文化重心渐渐南移,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重的,但与王导治晋、开发江南的成功也不无关系。王导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代,“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互相攻伐,天无宁日、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中原居民大量南迁。在这样的情势下,王导辅助平庸的晋元帝建立东晋,抵御北方异族的入侵,使江南免受战乱之祸;是王导力主团结吴人,统一军政,引进北方文武人才,使江南人才济济,治国有方;是王导以建立庄园形式安置了数百万南逃难民,开荒种地,发展手工业作坊,使江南经济逐步繁荣昌盛起来;是王导不记荣辱、不畏谗言、辅助三代皇帝戡平内乱,使江南局势稳定、人民生活安定。试想如果没有王导,江南定会受到北方异族铁蹄毁灭性的蹂躏。那样江南的繁荣就要推迟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所以王导治晋、开发江南共不可没。

蒙恬(秦朝)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汉族,祖籍齐国琅琊,今山东蒙阴人。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今宁夏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境内),为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在河套黄河以北(今内蒙古乌拉山一带),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进过这次战斗,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蒙恬勇敢作战、出奇制胜、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他是“中华第一勇士”。

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万千。

唐朝皇帝唐太宗,于贞观某日对臣僚说:“朕欲上比尧舜,不使冤案现于本朝。各位不妨说说,古代哪一将相死得最冤?”当时在场的有丞相房玄龄、谏议大夫魏徵等人,或答“白起”(战国时秦将);或说“伍子胥”(春秋时吴将)。听罢臣僚们的议论,太宗摇摇头说:“朕观最冤的是蒙恬。”

明代公鼐

江北声名显赫的馆阁世家公鼐,字孝与,号周庭,今山东蒙阴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中进士,可谓大器晚成,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文介”。蒙阴公氏家族是明朝中叶江北地区罕有的“馆阁世家”。公氏家族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五世进士”的荣耀,地位显赫,而且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著述,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明朝后期政治上的黑暗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公氏家族子弟政治抱负的施展,但也促使他们转向了文学研究与创作,挖掘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潜力。公氏子孙因此提出了具有家学特色的文学主张,成就了其江北“馆阁世家”的巨擘形象。

公氏家族,自宋朝宣和年间建立墓碑家谱开始至今已900余年了,自公先先曾孙公勉仁(公鼐的高祖父)开始,公氏家族连续五世蝉联进士,他们或文治,或武功,多有建树,街头巷议,时人争相传送,奉为美谈,家族声誉一时誉满海内。

耿直威武、正气凌然公氏一族历经宋、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朝代,经历30多代的传承至今。他们从一户默默无闻的山野移民发展成一个忠孝传家的文学世家。公氏五世进士第一代、二代公勉仁、公跻奎,在朝为政几十年,多次提督川贵、巡抚湖广、整饷军务、惩贪官、定叛乱、擒匪首、降叛王,在湖广一带所立战碑至今犹在。每每遇到内忧外患,皇帝多派前去整肃征讨。

公氏家族绵延五世而不衰,他们或文或武,代代均是耿直之臣,威武不屈,激浊扬清,铮铮铁骨,正气凌然,堪称公氏家族史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此外,王献之,颜之推,颜真卿,孙子,孙膑,荀子,书法家颜真卿,爱国将领左宝贵等等均出自沂蒙山区。

两战圣地 红色沂蒙

井冈山、延安与沂蒙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后来,沂蒙曾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临沂作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有“华东小延安”之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谷牧、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有140万群众参军支前,3万沂蒙优秀儿女献身疆场。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在沂蒙这块红色的热土上,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鼓舞下,沂蒙支前民工就达1018523人,支前小推车达到了314279辆,担架60397付。淮海战役期间,一共有560万人出民工,其中来自沂蒙山区的就近百万。陈毅元帅曾经很形象地形容:“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同时又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充分表达出对沂蒙老区人民无限的感激之情。

沂蒙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主席在评价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时说:

“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区,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由此可见,以沂蒙山为核心的山东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成功历程中的地位与分量,是何等突出和重要。

两战圣地 红色沂蒙

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后来,沂蒙曾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临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色旅游资源多样,分布广泛,内涵丰富,被旅游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山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这里"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被誉为华东"小延安"。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

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临沂播下过革命的种子。1927年春,沂蒙山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年代初,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发动了沂水、苍山、龙须崮等几次较大的武装暴动,进行了革命武装斗争的尝试。

两战圣地

1938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12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6处)。

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石

抗战胜利后,山东抗日武装几乎全部开赴东北,抢占东北战略要地,奠定解放战争的第一块基石。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更是驰名中外,一举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从沂蒙山发起的淮海战役,敲响了国民党统治的丧钟。从渡江战役直至全国解放,沂蒙山一直是强有力的战略后方基地。抗美援朝,被彭德怀司令员呼为“万岁”,被作家魏巍称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三十八军,也是由在沂蒙坚持八年抗战的滨海第一师、第二师和滨海支队组成的。

沂蒙山人的奉献牺牲精神,在全中国有口皆碑。沂蒙红嫂,更是沂蒙山区的光荣和自豪。在战斗形势极为严酷、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年代里,为了抗击敌人、消灭敌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千千万万沂蒙妇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她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英勇悲壮的动人乐章,以非凡的实际行动,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妇女的光辉形象。沂蒙红嫂圣洁的乳汁,哺育了革命志士,沂蒙红嫂崇高的形象,凝聚在新中国不朽的丰碑!

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前赴后继,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创立,建立了卓越功勋。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三分之一曾在沂蒙山驰骋沙场。

沂蒙山区好地方

沂蒙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历史文明发祥地之一,自古地灵、人杰。

一、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发祥地

在其麓区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以及与其相承发展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几十处。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就创造着远古文明。西周初期周成王封颛臾国附庸于鲁,主祭蒙山。

蒙山区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

二、沂蒙特产,享誉世界

糁(类似河南逍遥镇胡辣汤)、煎饼、八宝豆豉(“惟一斋”味最正)、蒙山草鸡、岱崮全羊、沂蒙全羊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唱响世界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沂蒙山小调》唱响全国。“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区好地方。”这首颂歌沂蒙山,被认为是中国最著名、最典型的民歌在全国的唱响,就已经标志着沂蒙山新时代的到来,已经在清晰地向世人昭示:沂蒙山区好地方!

改革开放前,沂蒙山被誉为“挂满勋章的乞丐”,几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伟大的改革开放,使古老的沂蒙山青春换发,神采飞扬。

沂蒙山区既是革命老区,又不同于其他革命老区,因为她更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具有最丰富、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沂蒙山又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显著区别于其他革命老区。九间棚的艰苦创业,沈泉庄的集体富裕道路,沂蒙六姐妹,煎饼、布鞋打天下,临沂大商贸城,羲之文化节,红火的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震撼灵魂的沂蒙精神,无不书写着新沂蒙的辉煌篇章。全国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名沂蒙山人。沂蒙山人在山东,在华东,在全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出类拔萃,功勋卓著。当年的《沂蒙九章》,映现着沂蒙山的历史巨变,如今的沂蒙山区,更是鹏程万里,乾坤交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