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遗体塑化 |
释义 | 塑化,是一种解剖学上的人体处理方法。具体过程是将人体体液抽出并灌以液态聚合物,待聚合物变硬,人体组织就会以自然形态固定完好。这种处理方法不使用甲醛等化学物质。 引争议这位33岁的美国达拉斯房地产经纪人是同意捐赠其身体用于塑化 (plastination)的7000人中的一个。对于其它捐赠者,塑化只是死后的独特旅行。49岁的主妇苏珊(Susan Baxter)表示她决定捐赠部分器官,因为她反对数千美元的葬礼高花费。她说:“我的家人因葬礼价格而去塔希提岛(位于南太平洋)。这何我要在箱子里举行葬礼?他们这样做有什么乐趣呢?” 她的决定有多种原因。大约30年前,苏珊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剧痛。她说如果她的器官被保存和展示出来,人们就能了解这一疾病。她说:“这就是你不想成为骨灰或蠕虫的食物,而想成为不在地下埋藏的一种资产。” 塑化是一种解剖学上的人体处理方法。具体过程是将人体体液抽出并灌以液态聚合物, 待聚合物变硬,人体组织就会以自然形态固定完好。这种处理方法不使用甲醛等化学物质。 人体塑化技术报道说,1977年,德国解剖学家贡特尔·冯·哈根斯(Gunther von Hagens) 最早研发出人体塑化技术,并将其推广开来。现年62岁的哈根斯已在世界各地举办多场名为“人体世界”的解剖展,展出塑化后的真实人体标本。其中一些标本被剥去皮肤、解剖,露出里面的器官。还有一部分人体标本保存完整,塑化成为特定姿势,如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动作,或跑步时张腿阔步的姿态.“人体世界”展览引发多方争议,许多人认为展览的科学价值不高,并且是对人体的不尊重。但哈根斯始终坚持研究对人们理解自己身体构造有很大帮助.展览对很多人来说,确实会造成审美上的冲击,但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也需持开放态度,”哈根斯说,“人们会喜欢上这些标本,将它们深深印在脑海里。”自1995年“人体世界”在日本首次展出以来,共有来自全世界35个国家的2200万人参观过这一类似的展览。1983年,哈根斯启动遗体捐献项目。至今已有7652人同意捐献他们的遗体塑化。把自己的身体捐献给科学,尤其是供塑化之用,是一种对后代最有意义的做法,”北美地区遗体捐献负责人乔治娜·戈麦斯(Georgina Gomez)说。她本人也是遗体捐献人之一。参观完展览,我更确定了捐献遗体的念头,”欧文斯说,“我一直相信科学和医学。对我来说,这是对生命的一种赞颂,让我死后的身体还能继续为解剖学研究做出贡献。” 花费我们会根据捐献者的要求,把他们的身体塑化成指定形态,” 哈根斯说,他指出塑化后的遗体中有一半会用于展出,另一半用于教学研究。处理过程要一年,花费在4-6万美元之间。虽然哈根斯一再表示,他所使用的人体都是由捐献人自愿提供,但还是引来社会各方广泛争议。许多评论者将哈根斯戏称为“科学怪人”,认为“人体世界”展是对死者不敬。美国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医疗伦理学家卡罗尔·泰勒(Carol Taylor)批评“人体世界”展纯粹属于商业噱头。“我坚决反对他们如此不尊重人体的做法,他们的展览纯粹是为了商业目的,”泰勒说。虽然对人体塑化存在许多争议,欧文斯等捐献者仍乐意捐献遗体,家人也支持其决定。“身体只是一个容器,仅是我今生的所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