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
释义 | 概述HT为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婴儿期,儿童期甚至成年期出现血小板减少性出血,伴或不伴白细胞异常或其他异常急性。 极容易误诊ITP。也常伴血小板功能缺陷。 分类1、按血小板大小分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小血小板(MPV<7fl) Wiskott-Aldich综合征(WAS) 性连锁性血小板减少症(XLT) 正常大小血小板(MPV7-11fl) 先天性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CAMT) CAMT伴桡-尺骨联合 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综合征(TAR) 家族性血小板病/髓系恶性病 大血小板(MPV>11fl) 肌球蛋白重链9(MYH9)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May-Hegglin异常(MHA) Alport综合征及变异型:Epstein、Fechtner、Sebastian 综合征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GPS) 巨血小板综合征(BSS) 地中海血小板减少症 性连锁性血小板减少伴红系增生异常(GATA突变) 头、面、心综合征/Di George综合征 Jacobsen综合征 按遗传性分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MHA Alport综合征及变异型 家族性血小板病/髓性恶性病 头/面/心综合征/Di George综合征 地中海血小板减少症 CAMT伴桡-尺骨联合 BSS变异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AMT TAR BSS 性连锁遗传 WAS XLT GATAL突变 临床诊断1.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化,易与其他血小板减少疾病混淆。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在婴幼儿时即发病,做外周血涂片可见血小板形态异常。一般按血小板形态大小可分为: 小血小板疾病:wiskott-aidrich综合征、X-连锁血小板减少征等; 正常血小板:家族性血小板疾病、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大血小板疾病:bemard-soulier综合征、血小板型vWD、montreal血小板综合征、良性地中海大血小板型血小板减少症、红细胞增生不良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症、灰色血小板综合征等; 2.因为其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举例说明,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相鉴别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自小发病,多半有血小板形态异常,有家族史,有异常出血史,以往检查血小板数值较低,常规治疗无效,常规输注血小板治疗有效。 ITP:突然发病,一般无血小板形态异常,无家族史,无异常出血史,以往检查血小板数值正常,常规治疗有效,常规输注血小板无效。 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1、自发或损伤皮肤粘膜出血。 2、眼底视网膜、内脏出血。 3、一般无深部组织、关节、浆膜腔出血。 4、有的有急性。 5、血小板减少 6、有的白细胞有包涵体 7、骨髓象除CAMT无或少巨核细胞外,其余巨核系正常或增多,无病态造血,粒、红系基本正常。GATAL突变者红系病态 造血。 常见的HT1、MYH9 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均有22q12-13 上MYH9基因突变,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巨大血小板,但白细胞有包涵体。 神经性二龙。间质性肾炎和先天性白内政有无各异,为同一病不同表现,轻症者不需治疗,重者输血小板,治疗ITP所 有措施无效。 2、WAS/XLT Xp11.22-11.235WASP基因突变 三联征:WAS有反复感染,湿疹、血小板减少且小。 MPV3.5-5.0fl。 易发生恶性病、淋巴瘤、MDS。 骨髓象增生,巨核系不少。 XLT为WAS变异型,除血小板减少和小外无WAS的其他表现。 治疗但用IVIG无效 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百分之三十八有短暂疗效; 脾切除血小板数和MPV可恢复正常,易复发; 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酌情输血小板 干细胞移植。 3、灰色血小板综合征 亦称a颗粒缺乏症 自幼皮肤粘膜出血; 血小板减少,体积巨大; BT延长; 瑞斯托霉素聚集反应正常,高浓度较原有迟发型若聚集反应,凝血酶受体激活肽聚集反应减低; a颗粒减少或缺乏,血小板呈灰色; 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异常,颗粒明显减少,常有骨髓纤维化; 按ITP治疗无效,酌情输血小板。 注意事项1、新生儿和儿童期血小板减少,必须询问家族史,注意有无反复感染,畸形、湿疹。 2、已经确诊为ITP的青、中年患者,尤其难治或疗效短暂要注意HT。 3、分析血小板数不要忽略MPV,观察外周血血小板形态、大小、聚集状态、白细胞中包涵体。 4、HT常伴血小板功能缺陷,BT多延长,轻症者BT可正常,可作阿司匹林耐量试验(服用阿司匹林0.6g后2h、4h做BT, 较用药前上升2分为阳性)。 5、诊为ITP,输注血小板有良效,维持时间长,家族中有出血及血小板减少,要考虑HT。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