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遗传性代谢病
释义

遗传代谢病就是有代谢功能缺陷的一类遗传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先天性的代谢缺陷。目前已发现的超过500种,其中有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名字稀奇古怪的疾病。

常见疾病

遗传代谢病常见的有:神经系统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和统症、严重呕吐、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特殊气味、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眼部异常、耳聋等,多数遗传代谢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急性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每种遗传代谢病均属少见病或罕见病,很多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些疾病,但这类疾病累积患病率危害极大。

诊断

遗传代谢病的诊断 有赖于各项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特点和病史,由简到繁,由初筛到精确,选择相应的实验检查。

尿液的检查

①尿的色泽与气味:有些代谢产物从尿液中大量排出,可使尿液呈现特殊的颜色和气味。如尿蓝母使尿呈蓝色;而尿黑酸呈蓝—棕色;卟啉则呈红色。如前所述,尿液的特殊嗅味更有提示作用。

②尿液中还原物试验:尿液中的半乳糖、果糖、葡萄糖、草酸、4—羟基苯丙酮酸等还原物质均可检出,为进一步选择检查提供帮助。

③尿液筛查试验,常用的有:三氯化铁试验,二硝基苯肼(DNPH)试验,硝普盐试验,甲苯胺蓝试验

血液生化检测

如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胆红素、血氨、血气分析等项检查。

氨基酸分析

可进行血、尿液氨基酸分析,指征是:

①家族中已有确诊为遗传性代谢病患者或类似症状疾病患者;

②高度怀疑为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者(有代谢性酸中毒、酮尿症、高氨血症、低血糖、血及尿肌酐含量降低、尿路结石等);

③不明原因的脑病(昏睡、惊厥、智能障碍等);

④疾病饮食治疗监测。

有机酸分析

人体内的有机酸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代谢以及饮食、药物等,可通过尿液、血浆、脑脊液等进行有机酸分析,以尿液最为常用。其指征大致同氨基酸分析:

①不明原因的代谢异常;

②疑诊为有机酸或氨基酸病;

③疑为脂肪酸代谢及能量代谢障碍

④不明原因的肝大、黄疸等;

⑤不明原因的神经肌肉疾病;

⑥多系统进行性损害等。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智能障碍、激惹或淡漠、惊厥、运动障碍、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

消化系统:喂养困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肝大、腹胀腹泻、肝功异常

代谢紊乱:低血糖、高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酮中毒、乳酸酸中毒

呼吸循环:呼吸窘迫、心力衰竭、心律异常

遗传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即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疾病。

大多为单基因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早在1908年,Garrod将这类遗传性疾病称之为先天性代谢缺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加深以及各种实验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的诊断率明显上升,目前已达4000余种。

遗传代谢病的代谢紊乱 本病的代谢紊乱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代谢终末产物缺乏,正常人体所需的产物合成不足或完全不能合成,临床上出现相应症状,如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的糖原累积症,肝糖原分解葡萄糖不足,在饥饿或进食延迟时出现低血糖。

②受累代谢途径的中间和(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引起相应的细胞、器官肿大,出现毒性反应和代谢紊乱,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

③代谢途径受阻,物质的供能和功能障碍导致供能不足,如糖代谢缺陷、先天性高乳酸血症等。

遗传代谢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本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随年龄不同尚有差异,全身各器官均可受累。

大多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以及消化系统的症状,此外还有代谢紊乱,容貌异常,毛发皮肤色素改变,尿液的特殊气味等

分类

遗传代谢病的种类 此类疾病病种繁多,涉及到各种生化物质在体内的合成、代谢、转运和储存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根据累及的生化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糖代谢缺陷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症、糖原累积病、蔗糖和异麦芽糖不耐症、乳酸及丙酮酸酸中毒等。

2、氨基酸代谢缺陷苯丙酮尿症、酪氨酸血症、黑酸尿症、白化病、枫糖尿症、异戊酸血症、同型胱氨酸尿症、先天性高氨血症、高甘氨酸血症等。

3、脂类代谢缺陷 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GMl神经节苷脂病、GM2神经节苷脂病、中链脂肪酸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尼曼匹克病和戈雪病等。

4、金属代谢病 如肝豆状核变性(Wilton病)和Menkes病等。

治疗方法

①采用7 Fr单针双腔导管在局麻下行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用缝线固定,并覆盖3 M透明无菌敷料。采用CRRT机Baxter BM 25型和儿童型血路、低阻高通的聚砜膜(MFp)或血滤器(AV400S)。

②置换液根据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配制,经两条通道同步输入。1条用0.9%氯化钠注射液3 000~3 500 ml 、 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 、注射用水0~500 ml、 氯化钙1.0~1.5 g、25%硫酸镁3 ml、10%氯化钾0~8 ml,共4 013~4 020 ml,从体外循环静脉管路的静脉壶处输入,根据患者血Na+、K+、葡萄糖浓度调整各种液体用量;另1条用5%碳酸氢钠250~375 ml,从体外循环动脉管路输入。

③抗凝剂的应用。8例采用普通肝素全身抗凝,首次剂量25~50 U/kg注射,每小时15~50 U/kg静脉维持,治疗结束前1 h停用抗凝剂。2~4 h测量活化凝血时间(ACT)1次,根据结果调整肝素追加剂量;1例并发DIC患儿采用血滤器预先吸附肝素,治疗过程中不用肝素。

④9例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治疗。2例患儿行全程后稀释法(置换液于血泵后加入);1例行全程前稀释法,6例先予1~2 h后稀释,再改用前稀释。

护理

环境管理

因本组患儿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加之CRRT治疗是一体外循环过程,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故对其实行保护性隔离。设置单间病室并行紫外线空气消毒30 min,2次/d;地面、桌面用0.2%有效氯溶液擦洗;行CRRT时持续空气净化,减少患儿感染机率;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因患儿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CRRT过程 中随时会出现意外,故持续心电监护、有创血压监测,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上机时,从动脉端缓慢引血,血流速度为30 ml/min,避免引血过快出现血压过低;上机成功后根据患儿体重和年龄逐渐增加血流速度至30~100 ml/min。2例发生血压降低,1例(11.0 kg)血压降至70/49 mmHg,另1例(2.7 kg)降至59/40 mmHg,经减慢血泵流速、增加置换液输入量、暂停超滤后血压回升。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1例并发DIC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和插管处渗血,全身多处瘀斑。因此,采用血滤器预先吸附肝素方法,保证了CRRT的顺利进行,治疗中出血量无明显增多。

血管通路的护理

1、封管:血管通路用 0.1%肝素钠2 ml封管,1次/12 h,防止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引起凝血而堵塞。注意封管液剂量准确。过少,不能充满导管,可导致凝血堵塞导管;过多,对凝血机制障碍者可引起出血。再次进行透析前,先将导管内的肝素液抽出,并确认导管通畅。

2、保持管道通畅:治疗中防止管道挤压、脱落、断开,保持血路通畅是行CRRT的关键,为防止血滤器或管路凝血,必须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当患儿变动体位后,应仔细观察,一旦血透机出现动脉压低报警或动脉端血流有细微气泡时,可能是静脉插管内口紧贴血管壁所致,应调整患儿的体位。本组3例患儿烦躁不安,血透机不断报警,提示血液流速减慢,检查发现动脉端血流有细微气泡,即给予苯巴比妥镇静,并用约束带约束患儿四肢,待其安静后管道位置恢复正常,血透机报警消失。密切观察血滤器或管路有无凝血。1例患儿血滤器的中空纤维出现暗黑色条纹,且机器显示静脉压及跨膜压逐渐增高,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后发现血滤器和静脉壶中有大块血凝块,立即更换滤器和管路后,CRRT得以继续进行。

液体管理

1、密切监测生化及血气指标:在无菌操作下,准确配制液体,定时检查患儿生化及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3、6、12、24 h),以便调整置换液如碳酸氢钠等溶液的浓度,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本组患儿均未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认真记录液体出入量:置换液流速为血泵流速的20%~30%,超滤液总量及超滤速度据患儿水钠潴留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而定。因此,需认真记录液体出入量。

3、及时调整设置的温度:将温度调节至37~39 ℃,以防置换液过冷引起寒战不适。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加之体外循环速度相对较慢,患儿仍可能出现中枢性体温下降。3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体温≤35.2 ℃,给予热水袋、盖棉被保暖后好转。

4、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配制置换液时严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所有接口用0.2%碘伏严格消毒。使用深静脉导管前,严格消毒导管口并用无菌纱布包裹。深静脉导管处敷料及肝素帽每天更换1次,防止感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