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夷门行赠秦夷仲
释义

作品名称:夷门行赠秦夷仲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杂言诗

作者:晁冲之

作品原文

君不见夷门客有侯嬴风①,杀人白昼红尘中②。

京兆知名不改捕③,倚天长剑著崆峒④。

同时结交三数公,联翩走马几马骢⑤。

仰天一笑万事空,入门宾客不复通。

起家簪笏明光宫⑥。呜呼男儿名重太山身如叶⑦,

手犯龙鳞心莫慑⑧。一生好色马相如⑨,

慷慨直辞犹谏猎⑩。

作品注释

①夷门:大梁(今河南开封,宋为汴京)城的东门。

②红尘:指繁华热闹的街市。

③京兆:京兆尹的省称,主管京城地方行政。

④“倚天”句: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市西。《史记·五帝纪》载,黄帝时,相传中国西至于崆峒。

⑤骢:青黑色的骏马。

⑥“起家”句:簪笏,古代用笏来记事,插笔以备书写(簪,指插、戴)。臣僚奏事的时候,就拿着笏和笔。起家簪笏:指由平民被选拔做官。明光宫:《雍录》记载,汉代明光宫有三,一在甘泉,一在北宫,一为尚书奏事之地。此处指尚书奏事的宫殿。《西京杂记》:“公孙弘起家徒步为丞相,奏事明光宫。”

⑦名重泰山:司马迁《报任安书》:“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⑧龙鳞:《韩非子·说难》:“(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世称触人君之怒为批逆鳞。

⑨马相如:即司马相如。《西京杂记》:“相如有消渴疾,及悦文君之色,遂以发锢疾。乃作《美人赋》以自刺而终不改。”

⑩谏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昭明文选》载有司马相如《谏猎书》。

作品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夷门歌》,赞叹古代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魏公子信陵君礼贤下士,拜访了大梁夷门监侯嬴,后来经侯嬴的介绍,信陵君又结识了市屠朱亥。当秦国围困赵都邵郸的时侯,侯嬴仗义扶危,为信陵君设计窃符救赵,又北向自刎以送公子,表白和信陵君共命运的决心。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晁冲之借用这个诗题,写诗赠送他的友人秦夷仲,赞颂夷门客一直具有侯嬴的侠义之风,敢于不畏权威,慷慨任气,甘心为义举牺牲,而一般文士,一经起家之后,徒知保存富贵荣禄,唯唯诺诺,对国家大事不置可否,全无犯颜直谏的气节,远不及夷仲门人侠义的高风。

诗的开头四句,情词慷慨,如迅雷破山,长风卷海,画出一个侠义者——夷门客的形象,他仰慕侯赢,有侯嬴那样的胆识和风操;他敢于为友报仇,在白昼中杀人于闹市;他轻性命,重义气,京城的长官知他姓名而不敢捕,凭着倚长剑于天外的气概,闻名于崆峒山中(崆峒山是华夏祖先黄帝轩辕氏的发祥之地,这里用以指代华夏)。透过这四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对夷门客的深情赞美。接着中间五句“同时结交三数公……起家簪笏明光宫”,作者写另一种人物。在夷门客好侠仗义的同时,他还结交了当时的著名人物。平时他们乘着高头大马,翩翩过市,恍若至交。一旦其中有人身入明光官,成为皇家的显贵之臣,那么从前的宾客故旧,都不能再入其门,只有仰天一笑,忘却了过去的种种。“几马骢”是用东汉桓典的典故。桓典为侍御史,不避权贵,京师里的人畏惧他,说:“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见《后汉书·桓典传》)这一句是说“三数公”全是些贪图利禄之辈,一旦作宫,即附炎趋势,没有一个桓典式的人物。这些人和夷门客那种始终以真诚待人的精神相比,是十分可鄙的。

末段四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以感叹作结。前两句:“男儿名重泰山身如叶,手犯龙鳞心莫慑。”写夷门客的侠义,他们尽管名重泰山,但为了扶危急难,他们敢于把自己的生命,看成像鸿毛一样的轻微,不惜以身蹈义。他们表现了侯嬴那样慷慨义烈的高风,即使冒犯圣上,内心也毫不畏慑。后两句写当世受知于人主的文学之士,他们明知当时朝廷施政有重大的差错,也不敢犯颜直谏,比起侠义之士,又是十分的可耻。作者于结句慨叹地说:“一生好色马相如,慷慨直辞犹谏猎。”“马相如”,就是司马相如,他虽然是文学侍从之臣,虽然一生爱好美色,但当汉武帝冒险逐兽的时候,他还是敢于以直言谏诤的。而后来身居要职的廊庙之臣,他们却连司马相如这点忠介的节操也没有。这两句和上文均“几马骢”相应。作者追念侯嬴仗义扶危的高风,想到后来的夷门仍然有侠义之客,想到夷门客敢于效法侯嬴的义烈行为而不恤自身的安危,想到国事处于危难的时刻,而平时惯于自命为社稷之臣的那些奸佞,却袖手旁观而无片言寸策以补救时艰,想到司马相如那样的文学之士,犹能以“谏猎”匡正汉武帝的过失,心中十分感慨。

全诗于高昂雄劲中极顿挫之致。主旨在于激勉友人以夷门侠义之风自励,不加明言,而一扬一抑之间,表现出愤世嫉邪的深意。作者也被列入江西诗派,但他专学杜甫诗,故成就很高,即以此诗而论,风格不类一般宋诗。刘克庄《后村诗话》说:“余读叔用诗,见其意度宏阔,气力宽余,一洗诗人穷饿酸辛之态。”用来评价此诗,是很恰切的。

作者简介

晃冲之,北宋诗人,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补之的从弟。授承务郎。师从陈师道。绍圣年间(1094-1098)隐居具茨山下,宋徽宗时多次受举荐,不去任职。属江西诗派。有《晁具茨先生诗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9: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