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斯兰教伦理思想
释义

伊斯兰教义学说的组成部分之一。以维护信仰独一的安拉为出发点,而调正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道德意识与行为规范的准则。它与教法相辅相成。而教法则以教义学为基础,也具有宗教伦理性质有的学者把它看作伊斯兰教的本质属性,是教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伊斯兰教法将人的行为分为5类

(1)义务的行为。(2)可嘉的行为。(3)无关重要的行为。(4)受谴责的行为。(5)禁止和受处罚的行为。其中除了教法明确规定的合法与非法的界定外,其他一切行为,从社会生活中的人伦、婚姻、家庭、财产关系,社会上的待人接物、工作、经商等行为,都要受伦理思想的规范

《古兰经》和圣训

是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渊源,也是穆斯林道德行为的准则。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1)性恶论倾向。表现为:1.主张知足,反对贪婪,《古兰经》云:“人性是贪吝所支配的”(4:128)。2.反对不义,“人确是很不义的,确是忘恩负义的”(14:34)。3.主张顺从,反对悖逆;“绝不然,人确是背逆的”(96:6)。4.主张命人行善,反对诱人作恶:“人性的确是怂恿人作恶的”(12:53)。

伊斯兰教的善恶观

是以基本信仰为前提,即以正信与迷信来确定善恶的标准。人,只要归信了“安拉的正教”,被私欲驱使的恶性就会改变,就会谨守“真主所赋予人的本性”(30:30)。《古兰经》中还多次把信道与行善并提,将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信道行善而来见主者,得享最高的品级——常住的乐园,下临诸河,而水居其中”(20:75)。反之,“不信主者,他的善功比如一堆灰”(14:18)。凡信仰安拉就是最大的善,或“善行”的来源。在日常行动中,宗教功修与社会伦理结为一体,成为整个赏善罚恶体系的组成部分。“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当孝敬父母,和睦亲戚,怜恤孤儿,赈济贫民,对人说善言,谨守拜功,完纳天课”(2:83)。(2)两世幸福论。既重视今世的生活,又重视后世的幸福,并鼓励穆斯林为获得两世幸福而奋斗不息。“谁想获得今世的报酬,我给谁今世的报酬,谁想获得后世的报酬,我给谁后世的报酬”(3:145)。但经、训中对两世并非同等看待

《古兰经》明确指出

今世的生活是“虚幻的”(3:14、3:185)、“暂时的”(13:26)、“微不足道的”(9:38),后世的幸福则是“更好的”、“更长久的”(87:17)是“安宅”(7:169)、是“乐园”(20:75、10:26),对两世幸福的追求,成为穆斯林道德修养的出发点与内在动力。中国穆斯林称之为“两世吉庆”。而对后世生活的憧憬,更成为一般穆斯林现实生活的最终目的。凡虔诚穆斯林,潜心宗教生活,积极完成善功,正是这种幸福观在心态中的反映。(3)善恶有报论。善恶有报,善恶必报思想与两世幸福论是相辅相成的,是净化穆斯林心灵,推动穆斯林祛恶从善的一种动力。“行善者将受善报,且有余庆”,“这些人是乐园的居民,将永居其中,作恶者每作一恶,必受同样的恶报”,“这些人是火狱的居民,将永居其中”(10:26~27)。伊斯兰教的伦理规范,包括社会行为准则和品德修养的各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1)顺从。伊斯兰al-Islam原意为“顺从”,穆斯林Muslim原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在信仰本身与伦理要求方面,首先提倡顺从,即顺从真主和真主的意志,顺从先知的教导,顺从现实社会中的领导者。《古兰经》云:“你们当服从真主,应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主事人”(4:59)。

中国伊斯兰学者王岱舆提出

:“人生在世有三大正事,乃顺主、顺君、顺亲也。”把顺从扩展到了家庭及社会生活的方面。《古兰经》十分强调顺从,“求你使我作为顺从者而死去”(12:101)。(2)坚忍与敬畏。坚忍与敬畏同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道德行为。坚忍是对信仰的坚信,对宗教功修的坚持和为宗教事业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敬畏则是对真主、对教义信仰出自内心的虔诚、恭顺、崇敬,对离经叛道行为和信念动摇时的悔悟与恐惧,从而坚定信仰,始终不渝。《古兰经》云:“真主是与坚忍者同在的”(2:249),“后世的安宅对于敬畏者是更优美的”(7:169)。(3)公正与宽恕。公正即公道、公平、正直、合乎情理,从日常处世待人、经商,法官判案到居官从政都应公平、正直、无私。宽恕即宽仁、恕饶、以德报怨,是一种持中庸思想及处事原则,如重后世亦不弃今世,不禁欲也不纵欲,既要“为主道而抵抗”,又“不要过分”等等。(4)《古兰经》中所提倡的道德行为是多方面的,如穆斯林是兄弟,是教胞的思想,商业经营中的公平买卖,禁止高利盘剥的思想,战争中宽待俘虏,合理分配战利品的思想,日常生活中施舍济贫的思想,善待和释放奴隶,善待孤儿的思想,家庭和谐,邻居敦睦的思想等等。它体现了伊斯兰教追求和平安宁的社会理想和仁慈博爱的宗教伦理。在实践社会道德时,伊斯兰教强调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善作恶,各有报应。《古兰经》云:“一个负罪者,不再负别人的罪”,“洗涤身心者,只为自己而洗涤”。要求穆斯林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自觉地去躬行实践。

中国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

中提出了“五典”说,“五典者,乃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常经,为天理当然之则,一定不移之礼也”。把伊斯兰教的宗教伦理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纲常名教融合一起,提出了中国穆斯林的伦理思想与行为规范。他还在《民常篇》中就“居、用、服、食”和婚姻丧葬方面提出了“所宜行”的规范要求,使伦理思想与习俗结合起来。

伊斯兰教的伦理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趋于完善。它既以基本信仰和教义为核心,在伊斯兰教传播中伴随教义、教律的不断完善而发展,又在伊斯兰教向外传播过程中,吸收了世界各穆斯林民族的伦理思想的有益部分,对巩固信仰、净化穆斯林思想,稳定社会秩序,团结各族穆斯林等都起了良好作用,从而促进了伊斯兰教自身的发展和广泛传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