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琳
释义

伊琳,中国电影编剧,导演,原名许崇琪,曾用名林其,1915年4月出生,7岁里随母亲来到上海。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他没有读完高中,1932年,他当上了英文打字员,一干就是五、六年。1937年,伊琳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进行抗日宣传。次年7月,他辗转来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后曾任山西晋东南太行山“鲁艺”分校戏剧系主任教员,八路军前方总部实验剧团团长,陕甘宁抗大总校文工团艺委会主任,《延边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延边话剧团团长。这期间,他先后创作了《大保嫂》、《百团大战》等剧本。

档案介绍

1946年10月,他被派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电影导演。不久,他创作了小型电影文学剧本《留下他打老蒋》,并由他任导演,1948年该片摄制完成。1950年,他和吕班合作导演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1952年,他被调到中央电影局,任艺术处处长。1954年,他回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导演了《保卫胜利果实》、《刘巧儿》、《扑不灭的火焰》等影片。1956年,伊琳去越南帮助培训电影艺术创作人员。1958年,他被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导演了《接班人》,《慧眼丹心》、《大浪淘沙》等片,影片《大浪淘沙》是伊琳的重要代表作,该片在导演处理上独具匠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具有时代情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影片真实地再现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代的斗争历史,表现出伊琳深厚的生活积累及其驾驭革命历史题材的能力。 伊琳是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珠江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79年11月27日去世,终年64岁。

早年经历

少年失学

伊琳,于1915年4月24日出生在广东省潮阳县深沟乡。伊琳七岁时随母到上海寻父,在上海读了小学和高中一年级。勤奋好学,成绩出众,曾两次跳级,很受老师的赏识,但终因家境贫困而被迫失学。伊琳饱尝了失学与失业的痛苦。

遇见陈剑青

1932年某天,伊琳从报纸上的广告栏里,看到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招收一名英文打字员的消息。当去报名时,已有三百多人争相报考,结果,伊琳考了头名被录取了,当上了英文打字练习生。后来又先后转到中国评论周报社、华西兴业公司当英文打字员。前后五、六年光景,接触了社会,接触了人生。在这段时间, 伊琳认识了一个同乡陈剑青(现名路江) ——参加过1925—1927 年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后因革命失败而逃离广东。他们开始接触时,伊琳整天与陈剑青争论时政,在陈剑青的启发下,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

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伊琳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伊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进步的社会活动。由于伊琳喜爱文艺,参加过歌咏会及上海量才剧团宣传抗日;参加过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送葬的游行,还经常与朋友一起在报上发表文章评议时弊。

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

这时,伊琳博览群书,提高了文学修养。1937年,“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血气方刚的伊琳便奋身投入了抗日洪流。伊琳离开了家庭,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8 月 25 日离开上海,直奔南京。途经苏州、常熟、镇江、扬州,一路上进行抗日宣传。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百马计》、《打鬼子去》等节目,激励群众,掀起抗日热潮。12月,南京告急,演剧队只得去汉口。1938年2月,伊琳通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介绍,7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从此为伊琳一生从事文艺工作打下了基础。同年9月,伊琳幸福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担任戏剧系主任教员

1939年1月,组织派伊琳到山西晋东南太行山“鲁艺”分校,担任了戏剧系主任教员。1940 年 10 月,伊琳又被调到八路军前方总部实验剧团,担任了团长,之后又任政治指导员。两年后,伊琳又被派到陕甘宁抗大总校文工团,任艺委会主任。在 1942年日寇大扫荡时,伊琳的妻子龙韵牺牲了;同时,又传说伊琳寄养在老乡家里的两岁女儿也被日本狼狗咬死了。伊琳经受了家仇国恨的严峻考验,始终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顽强地工作着。

艺术生涯

伊琳先后创作了《大保嫂》、《孩子们》、《国际活动》、《模范妇女》、《平安无事》、《百团大战》等宣传抗日的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伊琳又随军北上,参加了东北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5年

10月,组织上派伊琳任《延边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时又兼任延边话剧团团长。伊琳满腔热情地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团结了相当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鼓励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6年

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在鹤岗兴山正式成立。这是在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电影的第一个制片基地。组织上派伊琳到该厂担任电影导演工作。伊琳遵循党对当时故事片制作的指示:“从小做起,先试写小型剧本,拍小型片子”的制片方针,创作了《留下他打老蒋》的小型电影文学剧本。剧本描写人民解放军某营在行军休息时,一个刚刚参加革命的小战士因擦枪不慎走火,打死了一个老农民的儿子,为了严肃革命纪律,部队组织决定要小战士偿命,但当第二天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执行这一决定时,老农民跑上讲台,要求连长和指导员不要执行。老农民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后,伊琳从自己过去所受的压迫和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中,深深感到解放军就是自己的军队,没有解放军,就没有自己的翻身日子;他感到小战士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是自己阶级的子弟,他的爸爸也是给反动派杀害的。因此老农民要求不要枪毙小鬼,让他去打蒋介石反动派吧!老农民的行动感动了到会的所有群众,一致要求把小战士留下。部队组织同意了老农民和群众的意见。老农民并把小战士认作自己的义子。后来小战士在战斗中立了功,受伤住在医院里,老农民去医院探望受伤的小战士。影片是以老农民探望小战士作为开头,用倒叙的手法来展开故事的。

在当时拍摄这部影片时,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当困难,可是在袁牧之、陈波儿的直接帮助指导下,伊琳团结全摄制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以实景为主,在严寒风雪中拍摄。终于在1948年春摄制完成。这部短片虽然取材于一个偶然事件却真实地反映和刻画了老农民和小战士的可爱形象,很好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这是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人民电影事业后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1950年

伊琳和吕班联合导演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

1952年

组织上调伊琳到中央电影局,任艺术处处长,使他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苏联电影和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影片;学习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对伊琳后来的艺术创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54年,他回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导演了《保卫胜利果实》、《刘巧儿》、《扑不灭的火焰》等影片。

1956年

应越南政府的邀请,中国派伊琳去越南帮助培训电影艺术创作干部,并参加《同一条江》的创作,帮助他们搞出分镜头剧本,增进了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影片《同一条江》是越南北方解放后拍摄最早的一部故事片。

1958 年

伊琳被调到广州新建的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导演了《接班人》、《慧眼丹心》等片。六十年代初期又导演了《大浪淘沙》(编剧:朱道南、于炳坤、伊琳)。

后来,《大浪淘沙》被“四人帮”视为大毒草,打入冷宫,伊琳也备受摧残折磨,险些丧命。粉碎“四人帮”后,影片迅速获得公映,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被公认为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这部影片通过对一群青年知识分子所走的不同道路的描绘,形象、生动地反映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代的斗争历史。特别是对反动军阀统治下的济南、北伐军取得胜利后的武汉、“马日事变”后的长沙等三个典型的历史环境的展现很真实,表现出伊琳深厚的生活积累及其驾驭革命历史题材的能力。尤其突出的是,伊琳在这部影片中塑造的一群青年知识分子靳恭绶、顾达明、谢辉、杨如宽、刘芬、余宏奎等人物形象都较鲜明、生动,并揭示出由于他们各人的阶级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世界观不同,他们在大革命的浪潮中走上不同道路的必然性。伊琳在这部影片的导演艺术处理上是很见功夫的,在人物、时代、环境、细节的真实感和典型化方面都表现出导演艺术上的造诣。

1976年

粉碎“四人帮”之后,伊琳面对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局面,总是勉励自己和别人,要正确对待目前困难,要为党为国分忧,要积极工作,为“四化”贡献力量,他虽然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仍然辛勤地工作着。他总想再搞几个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剧本,把人们所敬仰的、他自己又熟悉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搬上银幕,可惜已力不从心,于是便转向培养电影事业的接班人这一工作上。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中青年创作人员成长,甚至在他病重住院期间,还念念不忘地渴望青年人尽快成长,独立拍片。

参与作品

《大浪淘沙》 (1966)--编剧 ,导演

《慧眼丹心》 (1960)--导演

《接班人》 (1958)--编剧

《刘巧儿》 (1956)--导演

《扑不灭的火焰》 (1956)-- 导演

《吕梁英雄》(1950)-- 导演

《保卫胜利果实》(1950)-- 导演

《留下他打老蒋》(1948)-- 编剧,导演

中国视协委员会伊琳

姓名:伊琳

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 执行秘书长

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歌剧独唱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导演、曾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70到80年代作为沈阳军区歌舞团独唱演员,担任过多部歌剧的主演主唱。

曾以一曲钢琴伴唱《红灯记》李铁梅一角红遍整个东北大地。

90年代作为电视剧导演,拍摄过《黑色诱惑》并因此获得了“辽宁省优秀电视剧奖”;

合作拍摄的《士兵今年十八九》获得“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解放军文艺奖”;

合作拍摄的电视剧《布衣女》获得了“飞天奖”、“骏马奖”

作为制片人和总监制出品的电视剧作品有《太安堂-玉井传奇》、《远去的飞鹰》等

并有多部导演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歌手伊林

基本资料

英文名:Eeleen

本 籍: 中国广 东

生 日: 10月1日

语 言:国语 粤语

身 高: 162cm

体 重: 46kg

血 型: A

星 座: 天秤座

兴 趣:唱歌 跳舞 弹钢琴

家庭状况:父母、弟弟

歌曲代表作:《后会有期》

最喜爱的歌手:Mariah Carey Celine Dion

最喜爱的演员:张瑞希、陶大宇

最喜欢的食物:水果

最喜欢的颜色:绿色

最喜欢的运动:打篮球

最难忘的经验:第一次登台演出

最讨厌的人:小人

最尊敬的人:父母

最喜欢的季节:秋天

最喜欢去的地方:海边

最理想的对象:稳重,大方,浪漫

最大的理想:站在GETING的舞台上开个人演唱会

伊琳音乐历程

2004年9月份参与香港小姐袁洁仪,容中尔甲演唱嘉宾

2004年12月22号参与台湾著名歌星—潘美辰

2004年12月23号参与香港歌手-许秋怡演出嘉宾

2004年12月24号参与卓依婷演出嘉宾

2005年9月19号广东阳西台湾卓依婷演唱会担任演出嘉宾

2006年4月1日约著名音乐人-黄海涛

2006年4月份广东卫视《午时有约》个人专访

2006年5月份首发单曲《后会有期》

2006年5月南方卫视《伊琳音乐旅程》

2006年5月电视周报《伊琳新歌报道》

2006年5月份新闻发布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2006年5月上旬歌曲《后会有期》传遍广州大街小巷

2006年5月中旬歌曲《后会有期》传遍广东所有电台

2006年5月中旬风靡广东各大报纸。

2006年5月份中旬遍布网络重量级网络媒体.新浪,搜狐21CN 网易

2006年5月份《娱乐周刊》焦点人物

2006年5月份单曲《后会有期》遍布全国各地

2006年5月份中旬歌曲《后会有期》MTV工程顺利启动

2006年5月底广东天赋唱片再版歌曲《后会有期》

2006年6月份即将登陆福建东南台

2006年7月份个人专辑《一万次日落》,正由音乐人黄海涛创作筹备中

2006年6月《后会有期》彩铃全球上市

2006年6月广东音乐风云榜《后会有期》重点推荐

2006年6月《后会有期》被许多家唱片公司列入发烧音乐出版

2006年8月广东巡回歌友会。

2006年8月26日参与卓依婷南海演唱会嘉宾

2006年11月10日江苏歌友会

2006年11月参与港台电影拍摄《新不了情》中饰演歌手

2006年12月接受广州电视台专访

2007年2月第二首单曲《有多少爱伤了还能重来》已面向全国发行

2007年4月18日与宋祖英、高胜美等在罗定同台演出

2007年5月19日与卓依婷在花都体育馆同台演出

2007年8月5日东莞群星大型演唱会

2007年8月6日携同卓依婷厦门超级歌友会

2007年9月24日参与吴川群星演唱会

2007年9月30日广西桂港演唱会

2008年1月份发行新歌《哭泣的雨》

2008年2月8号大年初二参与英德大型群星演唱会

2009年6月新专辑《那一段日子》拍摄

2009年7月25号新专辑《那一段日子》花都新闻发布会

《今日印象》主持人伊琳

姓名 : 麻伊琳

身高 : 168cm

生日 : 1984年 6 月 12 日

生肖: 老鼠

星座: 双子座

体重 : 45 公斤

学历 :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本科

经历 :生活时尚频道《互动点点吧》主持人,是一档日播的直播节目;

另主持生活时尚频道《修身堂特约瘦出美丽人生》节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2:25